浙江湖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27580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湖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湖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湖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湖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湖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湖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湖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湖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湖州三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本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含卷面分4分。)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震悚(sng)转弯抹(m)角奔丧(sng)两栖(q) B、绯(fi)红文绉绉(zu)黝(yu)黑朔(shu)方 C、挑衅(xn)龙吟凤哕(hu)裸(lu)露哂(x)笑 D、慰藉(j)吹毛求疵(c)恻(c)隐峥嵘(rng) 2、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 梅花和菊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2、 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3、下面一段话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3分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萎缩。(1)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2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4、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6分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综观我国古今著名诗文,很多篇都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年老仍致力于国家统一的曹操以“,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表其雄心;不慕荣

3、利、安贫乐道的陶渊明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明其心志。“予独爱莲之,”生动形象体现了周敦颐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和坚贞操守。 5、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3分 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6、综合性学习。3分 整容,就是通过人为手段来改变原来的容貌,以掩盖自己的缺陷,使自己变得美观或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去年4月,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某著名电视主持人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斥之为“政治的整容”。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说出“政治的整容”的含义。 材料:关于卢沟桥事

4、变,日教科书说是“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而事实上是日军为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以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检查而遭到拒绝为借口,向宛平城开枪开炮。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个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

5、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鸟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要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要紧?我们自有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

6、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噪!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了避暑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

7、;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

8、:休要相谢。都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么热,二乃口渴难煞,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了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傍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

9、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1、杨志有怎样的性格?请结合文中语句加以分析。3分 2、这是一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谋。杨志心里如此细密,为什么还会在关键时候喝了蒙汗药酒?请用原文回答。2分 3、杨志出生名门,一心想取得功名,衣锦还乡,封妻荫子,然而命运多变,最终被逼上梁山,为何他的理想在当时不能实现?4分 4、“智取生辰纲”的“智”字在本段有何具体表现?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倾向?4分 (二)吃瓜子 丰子恺 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

10、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 但我以为这三种技术中最进步最发达的,要算吃瓜子。近来“瓜子大王”的畅销,便是其老大的证据。常见闲散的少爷们,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枝香烟,一只手握着一把瓜子,且吃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从容自由,真是“交关写意”!他们不须拣选瓜子,也不须用手指去剥。一粒瓜子塞进了口里,只消“格”地一咬,“呸”地一吐,早已把所有壳吐出,而在那里嚼食瓜子的肉了。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不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全不费力,可以永无罢休。 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要“消磨岁月

11、”,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俗语形容瓜子吃不厌,叫做“勿完勿歇”。为了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绝,不由你不再伸手向盆中或纸包里去摸。我们吃东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厌,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厌。瓜子的百吃不厌,便是为此。俗语形容瓜子吃不饱,叫做“吃三日三夜,长个屎尖头”。为消闲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倘分量大了,一吃就饱,时间就无法消磨。这与赈饥的粮食目的完全相反。赈饥的粮食求其吃得饱,消闲的粮食求其吃不饱。最好只尝滋味

12、而不吞物质。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则开筵大嚼,醉饱之后,咬一下瓜子可以再来开筵大嚼,一直把时间消磨下去。要剥壳也是消闲食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倘没有壳,吃起来太便当,容易饱,时间就不能多多消磨了。一定要剥,而且剥的技术要有声有色,使它不像一种苦工,而像一种游戏,方才适合于有闲阶级的生活,可让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 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在世间一切食物之中,想来想去,只有瓜子。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糖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

13、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 5、第段中为什么说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3分 6、第段中“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具足”是什么意思?换成“具备”行不行?为什么?3分 7、本文的语言极具讽刺意味,请举一例并加以分析。3分 8、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3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14、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空乏作 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4、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

15、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二)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注:铛臼:烹茶的工具。伏谒:拜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