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教学.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233415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心理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音乐心理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音乐心理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音乐心理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音乐心理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心理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心理教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桥小学三年级(1)班学生音乐学习行为变化调查报告 张爱菊一、背景分析音乐学科对小学生来讲是很喜欢的一门学科,音乐课是孩子可以放松自我、自由表演、发挥自我的舞台。因此在课堂中更容易兴奋,但由于小学生还不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所以音乐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 系统教学法体系操作理论经过了近30年的研究和推广,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和优势。自2008年2月以来,通过系统教学法体系理论主要原创人张汉涛老师的讲解,加上自己的努力学习,本人明白:系统教学法操作理论系统体系是由教育思想、总目标和运行机制三部分组成。“关注学生成长、转变教师角色、聚焦课堂教学和改进学习方法”是

2、教学法体系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其精髓是“以教法的有序变化,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机会,提供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经历,提升学习行为水平和相应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逐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对“学习准备、上课和作业”等三类学习行为和“自心、责任、意志及交往”等心理品质进行有序引导的养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是系统教学法体系的总目标。“学习准备变量、讨论合作变量、小结强化变量、巩固练习变量和双向反馈变量”是系统教学法操作理论体系中教和学的行为变量。“机会和成功原理、学习准备原理、总目标同步发展原理、多变量动态原理和师生双向反馈调

3、整原理”是系统教学法体系操作理论的运行机制。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开展推广系统教学法体系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音乐学科中“学习准备、上课、作业”三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科的教育教育质量。通过“学、做、研”的课题组活动,研究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的学习行为常规养成教育。本人在每节课中运用系统教学法体系的五个教学变量,按照其运行机制,设计和实施教学环节,不断地观察与研究,考量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行为和心理上的变化,学生们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提升相应的学习心理品质,由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案和实施,帮助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努力在系统教学法体系理论指导下形成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音

4、乐学科系统教学法体系操作经验。二、对象选定与调查内容为检测“运用系统教学法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行为水平”课题研究的成效,对所任教的三年级(1)班全体学生进行了三次学生学习行为的问卷调查,一次是在小学音乐学科系统教学法体系实践之前,时间是2008年9月3日,第二次是小学音乐学科系统教学法体系实践2个月后的2008年11月14日。第三次是在小学音乐学科系统教学法体系实践4个月后的2009年1月12日。本研究得到张汉涛先生多次热情、细心的指导,在此谨表衷心感谢。前、后三次被调查的人数均为28人,调查内容均相同。学习准备习惯方面9项、上课习惯方面有13项,作业习惯方面有6项。调查内容有系统教学法体系推广项

5、目制定,调查主试由本人承担,调查时间为30分钟。现将调查内容中“学习准备、上课、作业”三方面行为变化各选一项进行分析,以期达到及时反思和不断改进教学目的。三、调查的数据资料(一)学习准备习惯养成方面表1 前、后期调查“正式学习新课之前主动了解要学什么内容”行为的双向表C 会不会前期2008.11.420(23.5)8(4.5)r1=28后期2009.1.1227(23.5)1(4.5)r2=28C总和C1=47C2=9N=56因为3.842 = 6.446.63, 0.01 p 0.05,所以三(1)学生在音乐学科正式学习新课之前会主动了解要学什么内容的学习准备习惯有极其显著的提高。2 = (

6、20-23.5)2/23.5 +(8-4.5)2/4.5 +(27-23.5)2/23.5 + (1-4.5)2/4.5=0.52+2.7+0.52+2.7=6.44df=1 查2(1)0.05=3.84 2(1)0.01=6.63故3.842 = 6.44 6.63因为0.01P0.05,所以,第一、三次调查的差异结果说明三年级(1)学生的学习准备习惯在“正式学习新课之前主动了解要学什么内容方面有显著的变化,证明了系统教学法体系对学生的“正式学习新课之前主动了解要学什么内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有显著有效的。(二)上课习惯养成方面表2 前、后期调查“上课时积极参加板演、角色游戏”的行为双向表C

7、 会不会前期2008. 11.1420(23)8(5)nr1=28后期2009.1.1226(23)2(5)nr2=28C总和nC1=46nC2=10N=56因为3.382 =4.386.63, 0.01P0.05,所以三(1)学生在音乐学科学习中积极参加板演、角色游戏等上课习惯有显著提高。2 = (20-23)2/23+(8-5)2/5+(26-23)2/23+ (2-5)2/5= 0.39+1.8+0.39+1.8=4.38df=1查2(1)0.05=3.84 2(1)0.01=6.63故3.382 =4.386.63 0.01P0.05,所以,第一、三次调查的结果说明三年级(1)班学生的

8、上课习惯在“上课时积极参加板演、角色游戏”方面有显著的变化,也说明系统教学法体系对学生养成“上课时积极参加板演、角色游戏”方面的习惯是显著有效的。 (三)作业习惯表3 前、后期调查“书面回家作业会按规定要求完成”的行为双向表C 会不会前期2008.9.324(26)4(2)nr1=28后期200811.1428(26)0(2)nr2=28C总和nC1=52nC2=4N=56因为3.842 = 4.36.63, 0.01P0.05, 所以三(1)学生在“书面回家作业会按规定要求完成”的习惯有显著提高。2 = (24-26)2/26 +(4-2)2/2+(28-26)2/26 + (0-2)2/2

9、 =0.15+2+0.15+2= 4.3df=1查2(1)0.05=3.84 2(1)0.01=6.63故3.842 = 4.36.63因为0.01P0.05,所以,第一、三次调查的结果说明三年级三(1)学生在“书面回家作业会按规定要求完成”方面的习惯有显著提高。从数据上可以得出系统教学法体系对“书面回家作业会按规定要求完成”的习惯养成是有显著效果的。四、结论、经验与建议1、结论经过4个月在三年级(1)班的开展系统教学法体系的实践,针对三年级(1)班学生实际情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序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学生喜欢竞争活动的心理促进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游戏式、小组式、竞争式等多种形式教学

10、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准备、上课习惯、作业习惯等进行了养成教育。 从问卷调查数据来看,调查的结果反映出三年级(1)班学生的学习准备行为习惯在“正式学习新课之前主动了解强要学什么内容”方面有显著变化;上课行为习惯在“上课时积极参加板演、角色游戏”方面有显著变化;作业行为习惯在 “书面回家作业会按规定要求完成” 方面有显著变化。数据还告之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趋势是平稳上升的。数据检验结果表明系统教学法体系在小学音乐学科的实践中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准备、上课和作业三方面良好学习行为养成的。2、对策与建议小学生可塑性大,行为易于改变,只要引导得法各种好习惯容易养成。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

11、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从某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本人在系统教学法体系操作理论指导下,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探索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了音乐教学中有自己风格的一套做法。(1) 音乐学科学习准备行为的教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学习准备行为的常规教育

12、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强调把这些学习准备行为训练放在音乐旋律的背景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准备行为的养成练习。如:每一次学生进教室之前,要求学生排好队,比一比谁排队时最快、最安静,每一节课都进行评比。听着音乐旋律做律动进教室,坐下后跟着音乐节奏拍手,自我调节情绪;听着上课的音阶起立行上课礼;通过师生问好歌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情感,融洽师生感情;用简短的音乐或有节奏感、乐律感的儿歌引导学生做到人坐直、脚放平、胸挺起等准备姿势,让学生安静坐好,调节注意力。进音乐教室后的课前准备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到

13、:备好学具快、静、齐,从而建立良好的音乐学习心向。本人十分强调所有的音乐学习行为规范训练都要在音乐背景中进行,从而充分体现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在充满音乐氛围的常规训练中逐渐牢固的形成。(需补充:“正式学习新课之前主动了解要学什么内容”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序性方法)(2) 音乐学科上课行为的养成教育根据音乐学科特点进行音乐课堂学习行为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行为习惯需要周密而合理的课堂教学组织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机会,并以此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强化学习自信心,这就需要老师有计划,有目的,要求明确,严格落实,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4、常抓不懈。如每次进教室,本人总是夸奖第一个坐好的同学,这样其它的小朋友一般都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坐好。再如:学生每次打开教科书时,都喜欢一边翻书一边说话,针对这种不良习惯,本人把正确的翻阅教科书的行为要求编成顺口溜:“打开书,快静齐,勤思考,认真看。”学生会说顺口溜后再进行打开教科书的行为规范比赛,比一比谁安静且速度快。还要求学生知道并注意时刻保持良好的坐姿、朗读歌词的姿势、演唱歌曲的姿势、演奏课堂乐器的姿势(包括乐器怎么拿,怎么演奏,怎么保管)等。上课要养成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和提出问题的行为习惯。本人采用:1)抓典型。抓好的典型,也抓差的典型,奖优罚劣,表扬第一个按照老师要求做好的

15、同学,以点带面,这样其它的同学就都能自觉地像第一位同学那样做好了。2)搞评比。在所教班级同学与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坐排与坐排之间开展执行课堂常规要求的比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常采用评比、表扬的手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规范课堂纪律。3)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课堂学习行为常规的“听”、“唱”、“演”、“奏”教养放在音乐背景中进行。音乐课上学生“听”、“唱”、“演”、“奏”的音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下:1聆听习惯的养成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良好的而敏锐的听觉放在首位,因此培养会“听”的音乐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养成“具有欣赏目的”的、专心的“听”的习惯,才能真正学好音乐。如何培养“听”的行为习惯,首先是要养成静心听音乐的习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尽早让学生养成专心聆听的好习惯。无论是新学一首歌曲或是欣赏乐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耳朵、用心灵、用大脑去聆听,在安静的氛围中感受乐曲的意境。当学生交流感想时,鼓励其他学生要做一位文明的听众,学会倾听,倾听作品、倾听他人的交流、倾听自己心声,学会接纳和欣赏他人。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