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2315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3研究物体的浮尘条件教学设计梁雄润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一课时。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只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从这节课教材的地位来看,它是学生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浮力知识在这节课中得以升华与拓展。本节课是建立在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浮沉现象;通过简单的受力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物体浮沉现象的认识,知道物体在不同状态下对应的浮力与重力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物体浮沉条件。二、学情分析由于这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

2、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等相关知识。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常见的物体的浮沉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难免会有一些潜在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意识,比如:物体的浮沉状态究竟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是怎样的?是不是重的物体就一定会下沉,而轻的物体就一定会上浮等等。而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一直困扰着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活动,如:让他们多动手实验,多观察现象,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纠正认知上的错误,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3、)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决定的;(2)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二力平衡等知识,从力的角度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3)能从密度的角度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物体的沉浮现象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物体的浮沉现象和浮沉条件并不一定清楚明白,而这个结论又是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基础,因此把物体的浮沉现象及学生对浮沉条件理解定为本节课重点。

4、难点的确定:由于物体的沉浮条件内容较抽象,如果学生对此理解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后续教学内容浮力应用的学习,所以把学生对该条件的理解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法: 采用学生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和谈话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五、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和有效的设问引导,让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学生实验探究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观察实验现象与作图受力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比较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学生对浮沉现象认识的实验探究为切入点,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

5、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师生对话交流的过程;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科学思维方法训练以及协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水槽一个,潜水艇模型,等体积的铜块和木块,水适量,橡皮泥学具:分组实验:13组,每组:盛水容器各1个,盛盐水容器各1个,盐,鸡蛋,橡皮泥七、 教学流程图演示实验回顾知识 导入新课知识回顾判断物体的两种状态和两个过程讲授新课:一、认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两种状态和两个过程浮沉条件针对物体所处的各个状态和过程,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做出力的示意图。二、从力的

6、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根据处在不同状态与过程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让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感受通过改变密度来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F浮不变G改变;演示实验:潜水艇模型的浮沉(学生做)三、从密度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密度对物体浮沉情况的影响 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演示实验,回顾知识,引入课题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回顾阿基米德原理,并引入本节新课。老师展示体积相同的铜块和木块各一块,然后轻轻地把他们浸没在水中,提问同学们:请问同学们,这时候铜块和木块所受的浮力相等吗?老师慢慢把手松开,发现铜块向下运动,木块向上运动,为什

7、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学完这节课后请同学们回答老师。(导入新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用同学之前实验使用过的铜块和木块设计一个小实验引入课题,简单易操作,既能让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又为这节课的学习埋了伏笔。三、讲授新课:一、判断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两种状态和两个过程1、ppt展示学生导学案中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两种状态和两个过程,让学生判断。提问学生对两种状态和两个过程的认识情况。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利用导学案已经进行过相应的预习,所以基本能很快得判断出物体的两种状态和两个过程,所以这一环节不花过多时间2、让学生对物体的漂浮、悬浮、上浮、下沉四种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并作出受力示意图。老师

8、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使用手机拍照上传个别同学的作图情况给同学们看。学生完成后,分组讨论。这样能锻炼学生根据物体的状态去判断受力情况的能力,也考察了学生的作图能力。二、 从力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提问学生完成了作图后,知不知道什么会影响物体的浮沉情况,进而板书。学生思考,回答,说出力的大小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三、 密度的角度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让学生尝试用桌面上的鸡蛋放进盐水中,判断鸡蛋的状态,进而再想办法改变鸡蛋的状态。1. 学生把

9、鸡蛋放进盐水后及时提问学生鸡蛋的状态,接着引导学生想办法改变鸡蛋的状态。2. 使用手机拍摄学生做实验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3. 提问学生:你们是改变了什么改变了鸡蛋的状态的呢?(引导学生从阿基米德原理出发,推到出当密度大小对物体浮沉情况的影响情况)4. 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后的微课帮学生解决教学难点。1. 学生热火朝天地进行分组实验,基本都能把实验做成功,当老师提问是改变了什么来改变鸡蛋的浮沉情况,学生都能准确回答出来。2.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和重力公式推导出来密度对物体浮沉情况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故通过一个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感受一下密度对物体浮沉情况的影响,从而激

10、发学生去思考,去推导,去探索密度影响物体浮沉情况的原因,有了动力,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四、 视频小结五、 能否使密度比水大的物体浮在水面上呢?教师把一橡皮泥放进水中,提问同学们能否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让同学们分组做一做。1.播放FLASH视频,进行知识点小结。2.老师检查同学们的实验情况。3.拍摄一名同学的完成情况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明白是采取了增大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来增大浮力的方法。4.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船就是采用以上方法,引入习题。同学们对视频很感兴趣,并积极展开实验。利用flash解释物体的浮沉条件,将抽象的物理情境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利于让学生的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总结让学生对物体的

11、浮沉条件有系统的了解。通过进一步提问,加深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认识,推动了同学们积极地深入思考。六、限时训练1、 一艘船从大海驶入内河,船的重力 (选填“增大”、“减少” 或“不变”),船处于 状态,浮力 重力(“大于”、“小于”或“等于”),船会 些(“上浮”、“下沉”)。2、 把重5N、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N,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是 N。七、学生自主小结: 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液 物 ,F浮_G,物体上浮。 (例:木块、泡沫塑料)(2)当液 物 ,F浮_G,物体漂浮。 (例:木块、泡沫塑料)(3)当液 物,F浮_G,物体悬浮。(4)当液 物,F浮_G,物体下沉。 (例:铁块、石头)八、板书设计: 9.3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从力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F浮G 上浮 F浮=G 漂浮或悬浮F浮 物,物体上浮直到漂浮液 = 物,物体悬浮液 物,物体下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