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国家精品课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226913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与口才——国家精品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演讲与口才——国家精品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演讲与口才——国家精品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演讲与口才——国家精品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演讲与口才——国家精品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演讲与口才——国家精品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与口才——国家精品课程(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演讲与口才国家精品课程课程主要介绍演讲与口才的实用知识,各种演讲词的写作方法;介绍演讲、辩论、求职等通用口才的技巧;介绍谈判、教学、营销等职业口才的技能。强调基本知识理论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演讲与口才技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特定的职业口语风格与从业规范。第一章演讲与口才概述 第二章语言表达技巧 第三章 拟稿演讲技巧 第四章 即兴演讲技巧 第五章 辩论口才技巧 第六章 求职口才技巧 第七章 公关口才技巧 第八章 管理口才技巧 第九章 导游口才技巧 第十

2、章 营销口才技巧 第十一章谈判口才技巧 第十二章教学口才技巧第一章演讲与口才概述教学目标 1掌握演讲的含义、演讲者必备的条件; 2理解演讲的意义、特征,提高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3了解演讲的类型,演讲与口才的关系。重点、难点演讲的含义、演讲者必备的条件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授课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演讲活动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古今中外,凡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凡是社会激烈变革之时,演讲的特殊功能就越表现得突出。在西方,“舌头、金钱、电脑”已成为三大战略武器。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跃发展,演讲之风也蓬勃兴起,各种类

3、型的演讲活动广泛开展,研究和传播演讲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什么是“演讲”呢?第一节 演讲的内涵和特征一、演讲的概念 演讲(Speech or Presentational Speaking)又叫讲演、演说。演讲是一种对众人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系统的、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亦可被视为“扩大的”沟通(Expanded Conversation)。 演讲是演与讲的有机结合。它是一种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凭借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郑重系统地发表见解和主张,从而达到感召听众、说服听众、教育听众的艺术化的语言交际形式。 “演”与“讲”在演讲实践活动中,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并不是

4、平分秋色,各占一半。二者虽然需要和谐统一,但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统一,而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统一。在这里“讲”是起主导作用,起决定因素的,而“演”则必须建立在“讲”的基础上,否则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平分秋色或颠倒了这一关系,也就不称为演讲了。所以,只有既“讲”且“演”,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既是听觉的,又是视觉的,兼有时间性和空间性艺术特点的综合的现实活动,才是演讲的本质属性,这是演讲区别于其他现实口语表达形式和艺术口语表达形式的关键所在。二、演讲的本质 演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鼓动性、现实性、适应性和艺术性,是它的主要特征。整个演讲

5、活动,必须具备演讲者(主体),听众(客体),沟通主客体的信息,及主、客体同处一起的时境(时间环境)四个条件。这四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离开任何一个条件,都构不成演讲活动。但是仅仅具备这四个条件,也不足以揭示出演讲的本质属性。因为,任何一种带有艺术性的活动,都有其自己独特的物质传达手段,形成自己特殊的规律,揭示着自身活动的本质特点。演讲活动自然也不例外,演讲者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就必须通过与其内容相一致的传达手段。 作为演讲的传达手段主要有:有声语言、体态语言和主体形象。 1有声语言(讲) 有声语言是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的,是在演讲活

6、动中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最主要的媒介和物质表达手段,它是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以流动的方式,运载着演讲者的主张、见解、态度和感情,将其传达给听众,从而产生说服力、感召力,使听众受到教育和鼓舞。 我们对有声语言的要求,则是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亮圆润、甜美,语气、语调、声音和节奏富于变化,要注意形式美和声音美。它具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听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 2体态语言(演) 体态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身势、手势、表情等;它是流动着的行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承载着思想和感情,诉诸于听众的视觉器官,使听众产生与听觉同步的效应,加强了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由于演讲是流动的,因此,它存在于

7、一瞬间,转眼即逝,这就要求它准确、鲜明、自然、协调和优美,要有表现力和说服力。这样,才能在具备“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的听众心理引起美感,并得到启示。它具有空间艺术的某些特点,是听众视觉的接受对象和欣赏对象。然而,体态语言虽然增强了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了有声语言的不足,但如果它离开了有声语言,它就没有直接地、独立地表达思想情感的意义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声语言也好,体态语言也好,它们既不同于其他现实生活中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因为它们都带有一定的艺术性;也不同于舞台艺术中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因为它们不是纯艺术的。 3主体形象 演讲者是以其自身出现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讲的,所以它必然以整体形

8、象,包括形体、仪表、着装、发型、举止神态等直接诉诸于听众的视觉器官。而整个主体形象的美与丑、好与差,在一般情况下,不仅直接影响着演讲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听众的心理情绪和美感享受,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艺术美。而这种艺术美,是以演讲者本人为依托的现实的艺术美,它不同于舞台艺术的性格化和表演化的艺术美。这就要求在符合演讲特定活动的前提下,注意朴素、自然、轻便、得体,注意举止、神态、风度的潇洒、大方、优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利于取得演讲的良好效果。 三、演讲的特点 演讲是一种言语表现,但并非所有言语表现都是演讲,演讲有其特有的特点。 1现实性 演讲

9、属于现实公众活动范畴,不属于艺术活动范畴,它是演讲者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 2艺术性 这里的艺术性是现实活动的艺术。演讲为了达到启迪心智、感人肺腑的目的,需要借助一些艺术的表现手段创造艺术感染力。演讲的艺术性在于它具有文学特征、朗诵艺术色彩和富有感召力的体态语言,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感和协调感,即演讲中的各种因素(语言、声音、表演、形象、时间、环境)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美感。同时,演讲还具备着戏剧、曲艺、舞蹈、雕塑等艺术门类的某些特点,并将其与演讲融为一体,形成具有独立特征的演讲活动。 3鼓动性 演讲活动一向被喻为是进行宣传教育、政治

10、斗争的有力武器,人们通过演讲来宣传真理,统一思想,赢得支持,从而引导他人的行为。所以说,没有鼓动性,就不成为演讲。 这是因为: (1)一切正直的人们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渴望,演讲者传播了真善美,自然会引起共鸣,激励和鼓舞听众。 (2)演讲者以自己炽烈的感情去引发听众的感情之火,容易达到影响听众的目的。 (3)演讲者的形象、语言、情感、体态以及演讲词的结构、节奏、情节等均能抓住听众的心。 (4)演讲的直观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易感染和打动听众。可以说,鼓动性是演讲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 4工具性 演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思想、任何学识、任何发明和创造,都可以借助演讲这

11、个工具来传播。可以说,演讲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的传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 5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所面对的听众也是社会的成员。因此,演讲应具有社会现实的针对性,要与时俱进。演讲者的观点来源于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归纳和提炼,只有这样,演讲才有说服力、感召力,才能引人深思,发人深思。 6适应性 演讲的内容包罗万象,社会生活事无巨细,古今中外纵横千里,它适合于男女老幼,不同背景、文化层次、职业、身份、种族、阅历的所有人;同时,它不受时空、设备等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因此,演讲是具有很强适应性的宣传教育形式之一。 四、演讲的作用 演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公关实务活动和社会生活中

12、,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口头人际传播方式。它之所以从古到今发展得越来越兴旺,就因为它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 (1)演讲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它可以祛邪扶正,倡导正确的舆论,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发展史,一定程度上就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史,而演讲历来是这种斗争的主要工具之一。古今中外一切正义的演讲家,都是拿着演讲这一武器,宣传真理,唤醒民众,推动社会进步。我国商代盘庚为了迁都所作的演讲,将旧都比作被砍倒的树木,把新都比作刚生出的新芽,使民众深刻认识到了迁都的意义而欣然接受,实现了迁都的伟大壮举。1775年,美国演讲家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会议上发表了激励人心的抗英演讲,

13、迅速地唤起了千百万人民坚定地投身到斗争中。他的“不自由,毋宁死”的名言,至今仍教育着广大民众为自由而战。可见,正义的演讲可以启人心智,传播文化,宣传真理,祛邪扶正,把人类社会推向理想境界。 (2)演讲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可以进行道德教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促进人类的文明建设。 演讲者在演讲时,总是用正确的道德情感来感染和影响听众,从而培养听众的情感,诸如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革命英雄主义情感等。古罗马统帅恺撒被以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为首的密谋者刺杀,布鲁图斯为了掩盖其不可告人的罪行,在当众演讲中颠倒是非,恶毒地诋毁恺撒是暴君、独裁者,轻信的听众便一致叫喊“杀得好”!而恺

14、撒生前的执政官安东尼在演讲中历陈恺撒的功绩,证明他是宽厚的君主。他友好、真诚的情感影响了听众的情感,使民众转变了原来的成见,并愤怒地烧了布鲁图斯的家。由此可见,演讲对培养、影响听众的情感作用之大。 (3)演讲是一种重要的舆论引导方式,它可以增强人们的意志,唤起听众的行动和实践。 一次成功的演讲,除了启迪人心,传播真理,培养情感外,最重要的目的是增强人们的意志,唤起听众的行动和实践,使之投身于改造主观、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致力于民主革命40年间,始终以演讲为武器启迪和呼唤民众投身于民主革命。正如后来许多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回忆道,他们之所以参加辛亥革命,就

15、是因为听了孙中山先生激动人心的演讲所致。 实际上演讲的功能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就一次演讲来说,往往总是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只不过是有所侧重而已。而事实上,演讲的功能和作用是紧密相连、相互包容、相辅相成的。 第二节 演讲的分类 演讲的类型多种多样,它的分类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定,但每种分类都必须采用同一角度和同一标准。探讨演讲的分类,了解各种演讲的性质与特点、区别与联系,是演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人们参加演讲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根据演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演讲分成如下类型: 一、从演讲内容上分类 主要有政治演讲、生活演讲、学术演讲、法庭演讲和宗教演讲等。 1政治演讲 凡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出于某种政治动机,就某个政治问题以及与政治有关的问题而发表的演讲均属此类。它包括外交演讲、军事演讲、政府工作报告、各种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政治评论、就职演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