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和老师的感人事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222571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恩和老师的感人事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刘恩和老师的感人事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恩和老师的感人事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恩和老师的感人事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德, 这个词经常在电视和报纸上报道过曾让我感动过许多次,看了刘老师的感人事迹让我感动不也! 刘老师是我们年青教师学习的榜样和动力, 在我们身边不乏有这种优秀代表,今天我就来介绍我身边熟悉的一位刘老师,他的名字叫刘恩和可能大家听说过他的事迹,他心系教育事业,曾获省、市、县级十大民优秀教师,曾被县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到胡锦涛主席接近。下面我就来介绍刘老师的感人事迹。一他用双肩背来学校1993年,已在后坪乡完小任教13年的刘恩和接到通知,到茨坝小学任校长。这是怎样的学校呵,四壁透风的一间木屋,长短不一的木板搭起的桌子,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孩子挤在一起同时上课低年级听课,高年级做作业;

2、高年级听课,低年级做作业。刘恩和搬来家里的砖瓦木料,对破教室修补了3年。1996年冬天,他终于盼来了喜讯:如果能在10天内筹集1万元配套资金,世行8万元的建校贷款可以先投到茨坝,但5天内须先交足5000元。5000元对于全校5个民办教师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刘恩和找到村支书,支书为难道:“全村刚集资3万元修电站,村民手头紧呵。”他又找信用社以个人名义贷款。信用社主任说,个人最多只能贷3000元。“那就贷3000元。再把我那1300元定期存款取出来!”项目争取到了,可连找了5个工程队都因工地远、出价低而不愿干。他又找到一位包工头,说:“只要你愿干,运材料、打碎石、拌灰浆等一切杂活,包括吃蔬菜都由

3、我负责。”包工头细算:“茨坝不通车,运输是主要问题,你若做不到,我起码亏几千元。”刘恩和急了:“如果办不到,我拿一年的工资补偿,马上立下字据。”包工头被感动了:“为这些山里娃,你连工资都不要,我还赚钱就不是人。干!”这以后,每天天未亮,刘恩和就挎上半书包煮洋芋上路,从石界村背一袋水泥到学校,来不及掸灰擦汗就进教室。下午放学后再背一袋才回家,双休日一天要背4趟,无论刮风下雨,烈日当空。4个月里他走烂了5双解放鞋。村民们被带动起来了,70多吨建筑材料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背到了工地上。其中刘恩和一人就背了17吨。4个月里,他负重百斤以上跋涉了2000多公里。预算建6间教室,他们居然建起了8间,专门修了

4、厕所,成为沿河县世行援建小学中造价最低、面积最大、质量最好、速度最快的一所。之后,刘恩和又用旧砖瓦和给女儿准备的婚嫁木料,为教师建起了一幢带有食堂、阅览室的宿舍。他的儿女没有随他姓刘恩和常说,就是天大的事,也不能耽误学生的课。他从教25年,没缺过一堂课。1982年,刘恩和新婚第二天就站在了讲台上。有一年,他手术后感染,边吃药边忍疼坐着讲课。剧痛时他汗流满面伏下身去,几个女孩吓得哭出声来,同事们这才知道他已病了半个多月。1983年,妻子快要生产了,心想今天丈夫肯定会从学校赶回来。按照当地土家族的习俗,妻子生产,丈夫一定要守候在旁,感受妻子生育的痛苦和共同的喜悦。谁知当刘恩和天黑赶回家时,女儿已经

5、降生。妻子伤心得大哭:“你不在乎孩子,就别想孩子跟你姓。”然而土家人又不能让娃跟妈姓,“今天立春,就叫她立春霞”,妻子一横心作了决定。1988年夏天,儿子降生,刘恩和又没能在床前,妻子再次作主起名,叫了夏光辉。妻子的埋怨他认了。刘恩和是有名的孝子,因为母亲临终前没能在跟前,他很自责。但是他说,儿女出生、母亲病逝,当时都有家人在旁侍候,我在也帮不上忙,真舍不得把赶了几十公里山路来的学生打发回去啊。乡教辅站夏光明说,10多年前他在塘坝区读高中时就暗暗敬佩刘恩和。那时,石界小学增设初中部,刘恩和作为骨干,承担了初一数理化三门课的教学任务,每个星期都会看到刘恩和带着一些问题,来回走40多公里到他们学校

6、来请教,哪怕为了一道题目也是如此。常常是夜深了,才见他打着手电消失在夜幕中。“那时,我们很多同学都被这位中年教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担任茨坝小学校长后的第一年,刘恩和把自己的240元教学质量奖分给了5位当时每人每月只有20多元工资的民办教师。他说,“这些孩子的未来都在我们身上了,我们共同努力吧!”他请来外校教师辅导,组织教师假期外出学习,现在全校7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教师们一起制定了跟班、包班制度,保证让每个学生从学前班一直读到六年级毕业。如今,不仅村里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毗邻的务川县、重庆彭水县的几个乡镇的儿童也舍近求远来此就学,全校学生增加到了230

7、名,学生的巩固率、合格率从全县同类学校的最末位跃居全县前列。资助了400多名学生已在县教育局当干部的冯应向说起刘恩和禁不住热泪长流。读小学时,冯应向因生活困难已辍学一年,是刘恩和替他交了学费,叫他一起吃饭,一直资助他读完初中、师范。像这样长年受到刘恩和资助的学生,冯应向数得出的就有30多个。熟悉刘恩和的老师替他算过,24年里,他在后坪、石界、茨坝3个小学资助困难学生花费1万多元,受他直接资助的学生有400多个。刘恩和的生活异常俭朴,一年四季一件涤卡中山装,一双解放鞋,没买过一双袜子,没穿过一双皮鞋。今年52岁的刘恩和早年家境贫寒,他一直记得他的第一个班主任把自己的裤子送给他时说的话:好好读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刘恩和后来读师范学校,他所有的衣物几乎都是老师和同学送的。“当初单纯的感恩之情已经演化为现在的使命感,”刘恩和说:“以自己的言行去召唤爱心,激发学生报效社会,这是一个教师生命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