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214301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 枣核萧乾【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朴实的语言表述人物深沉感情的写法。 2训练学生借助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3本文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应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训练学生借助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难点:学习本文用朴实的语言表述人物深沉感情的写法。【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从简介作者开始,导入课文 1萧乾:1979年的9月,已近古稀的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创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踏上了赴美征途。他用一个老记者

2、的眼光审视了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及其心态,以及发展与扭曲交织所带给我们的一些思考,组成了美国点滴的基本内容。1980年5月,分为10篇在人民日报上连载。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股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2板书课题二、 检查预习的情况(亮出投影,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并对字形进行一分钟记忆,后测试) 蹊跷掐嫣掀嵌 三、归纳文章在黑板上板书的结构上,让同学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相见前托人带枣核 相见后友人倾吐思乡之苦 歌颂民族的伟大,深化主题 四、阅读感悟 1听读 老师读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出本段关键性的词语:“再三”“枣核”“蹊跷”点出文章设置的悬

3、念(提问后板书)。 2a让学生读24节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表示年龄的关键同语,并推断出老人有多大年龄?(风烛残年,七十多岁了) b找出友人得到枣核后有何举动,找出一个关键的“动”词来,并体会友人的情感。 3找一小组同学从第五节读到倒数第二节,每人读一自然节,并要求学生划出表达友人思乡活动的心理和思乡方式的句子,再次体会友人的心情。再者,找出友人要枣核的答案。 4总结上述课文,结束此课。 问:a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何?枣核 b开始设置悬念的结构有何好处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5集体朗读最后一节并思考:本段在全文的结构上作用是什么? 由一位友人整个民族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五、揣摩语言:速读课文 1这

4、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 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的情感。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 (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六、总结、思考 1、 本文为什么以“枣核为标题?2、“她”生活在异国“美丽的山城”“枫林丛中有一座三层小楼”,“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式新设备也都有”,为什么还“心上总像缺点什么”“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5、 3、“ 我”的“旧时同窗”“已风烛残年”,未必能看到枣树长大,更未必能等到收获的季节,为什么还要枣核种枣? 作业: 1. 注音或填字嫣红( ) 山坳( ) 小径( )匀称( )萧乾( )( )殷切( )蹊跷( )( )玛瑙( )( )篱笆( )( )t ( )访 睡lin( ) 圣din( ) fn( )舟 布du( ) qin( )入 安d n( ) p( )头 心jng( ) qin( )艇 蜻tng( ) qi( )指一算 tng( )身而出 tng( )而走险 感慨( )深风( )残年 故弄( )( )2. 试比较下列的哪一项内容,把思乡的痴情表现的最为深沉和强烈?( )A. (把几

6、颗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璃还贵重。B. 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 C. 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D. 时常在月夜同老伴儿并肩坐在长凳上,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3. 下面所概述的中心意思哪一项最恰当?( )A. 反映了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深切感人。B. 说明“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C. 通过枣核的故事,反映了海外游子并不满足于优裕的生活,而更想念的是伟大的祖国。 D. 说明了年纪越大,越思念家乡,思念北京。4. 判断正误 (1)本文的作者是萧乾,线索是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 ) , (2)文章最后一段:“改了国籍”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7、。( ) (3)“故弄玄虚”的意思是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玄虚”是迷惑人的意思。 (4)本文感人的主要原因是叙事朴实。( )5.寻找几首关于“思乡”的诗。 板书设计枣核萧乾相见前托人带枣核相见后友人倾吐思乡之苦歌颂民族的伟大,深化主题最后一课法:都德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2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

8、情节。第一人称的写法。难点: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二、初读感知1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 匙哽赚戴惩祈诧 2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

9、的情景。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6节)上学路上;第二段(710节)上课之前;第三段(1123节)上课经过;第四段(2429节)宣布散学。三、阅读感悟1朗读16节,并作指导:()“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 )学生朗读16节,引导学生注意思考“我”在上学路上所见所闻。提问:“我”为什么会想到“别上学了”?学生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文中“况且”是连词,用来进一步说明情况,这里表

10、示一共有两个原因。小弗郎士这天迟到了,怕老师责骂,还怕老师检查功课,因此想到了逃学。另外,野外的景色又是那么吸引人。“连也”这个句式强调最起码的条件也达不到。读课文,教师指导:“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都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第4节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微拖长。提问:沿途有哪些景色吸引了小弗郎士?有哪些地方写了小弗郎士还能管住自己?教师归纳: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许多人围

11、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读710节。教师提出思考题: 学校气氛与往常有哪些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一部分通过对比写了教室不平常的严肃气氛。这气氛使小弗郎士吃惊,也引起读者的疑问,引人入胜,使小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也告诉读者,人们对最后一课多么重视,为下文作了必要的准备。四、小结: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五、作业1.都德是_著名小说家,该文以_为背景。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哽咽()惩罚()q()祷 ch异() 3“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

12、气氛有何不同?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和小弗郎士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作用,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 、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士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对祖国爱的表现。第二课时一、 复习、检查作业二、 阅读赏析1讲读1123节。学生读第11节。教师提问:韩麦尔先生讲话中用了两个“最后”,你觉得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韩麦尔先生讲话的态度“又柔和又严肃”,对谁柔和,为什么严肃?指导朗读:读韩麦尔先生

13、的话,语气应沉痛愤慨,柔和而严肃。把重音放在“最后一次德语明天最后一堂多多用心”。2讲读1216节,有感情地读1216节。提出思考题:小弗郎士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文中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人”?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小弗郎士心情变化:愤激难过懊悔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老师的爱戴。韩麦尔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被无辜赶走,令人痛心。小弗郎士对老师深切地敬爱,同时还掺杂着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3指名读18、19节、20节。讨论:(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教师归纳: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