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214762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我们爱你啊中国》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 中国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按要求写好这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2. 通过默读、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3. 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仿照2-6节诗歌,写一到两节。4.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反复吟诵诗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事物表达情感的写作方

2、法,仿照2-6节诗歌,写一到两节。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习字词环节,通过检查后进生对字词的识记、理解、灵活运用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识、写生字,理解运用词语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一方面是对学生相关语文知识的课前预测,以在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对文本学习的良好铺垫,为有效学习文本奠定基础。2.在初读课文时,采用自由读、合作读,小组检查,比赛读等形式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欲望。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想象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祖国的可爱之处,以读文为主,力求在读中走进文本,

3、在读中感受祖国,在读中强化爱国热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安排了背诵、迁移的练习,旨在扎实语言文字训练,帮助学生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升语文素养。4.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迁移练习、图文结合背诵课文等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5.借助拓展小练笔,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加深、拓宽文本,旨在扎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收集相关资料教师:1、布置预习任务 2、教学课件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我 们 爱 你 啊, 中 国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4、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1)、出示中国地图师生齐唱歌曲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老师就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 因为 “中国” 这个名字, 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是那么亲切!2)、交流:你眼中的中国(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祖国的知识一一交流)(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了解大意1识记生字提示:请好好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后想想,你通过朗读这首诗后,对祖国有无进一步地了解,你是否更加地热爱祖国并和同桌好好交流一下还要注意后面的生字要会书写,然后描红临写(1)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点拨(注意读准字音,圈出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5、。)(2)学生读后进行交流,(交流生字笔画、笔顺和结构,以及笔画与笔画间的连带呼应后用钢笔描红、临写)。点拨:“脊”上面部分要收紧,“人”的两笔之间要宽些,罩住下面的“月”。 “瓷”要写得上小下大; “帕”“镇”“硕”左右平齐,左瘦; “拓”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2.检查词语(1)出示词语(不同的词语要读出不同的美来,出示相关的词语,读出词语的味道来)帕米尔 银装素裹 清奇俊秀 浓妆淡抹 云雾缥缈 波澜壮阔 光洁绚丽 景德镇 陶瓷 天工巧夺 世界屋脊 滚滚春潮 希望之火 硕果 开拓 (2)结合所积累知识推理词语的意思。(3选自己喜欢3组词语写几句话。(学生简单评议) 3.默读全诗,想想课文讲述

6、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根据生汇报相机板书:(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物产丰富 民族多样 文化灿烂光辉历史奋发开拓)4.从诗句内容和表现形式看,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小组讨论讨论,汇报:第一段(第1节)写祖国幅员辽阔,总起全诗第二段(第26节)以“我们爱你”作为起句,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第三段(第7节)总结全文。回顾过去,骄傲自豪;展望未来,奋发开拓。5.朗读全诗,初步体味祖国的可爱。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受祖国幅员辽阔一、图文结合,学习第一部分(1)、出示第一小节,教师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2)出示“东海日出、高原星空”图片。

7、提问:画面上是怎样的情景?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能描述一下吗? 朗读指导:把你们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现吧。 提问:作者通过这些美丽的画面,赞美了我们祖国的什么美?小结:这一小节,点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大家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交流:一夜相差得很大;季节的相差也很大这一小节的语言非常含蓄,你觉得要把哪些词语重读呢?(灿烂、银装素裹等等)(3)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读得真好,尤其是 “银装束裹”,一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吗?交流:我们还在哪里述说这样银装束裹的场面的呢?(点评:正如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述,景色何其壮观)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过渡:同学

8、们,“盎然”是指春意很浓的景色,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生各抒己见)还记不记得杜牧的那首诗江南春?(背诗)(出示“南疆春色”图片)这就是江南的春色啊,谁来读读呢?(指名读)师: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请你们在读诗时想象诗中画面,这么美丽辽阔的土地,正是我们的祖国,让我们满怀豪情地赞美她,齐读第一小节。 点拨:这么幅员辽阔的祖国我们怎能不爱她,让我们深情饱满 齐背第一小节。(真切赞美祖国的幅员辽阔)(4)小结: 这一节从时间差和季节差两方面写出了我国幅员辽阔。在这个辽阔而美丽的国土上,还有什么让我们如此热爱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细细品读吧。我 们 爱 你 啊, 中 国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

9、悟,重点突破(四)精读感悟,感受对祖国的热爱(一)、读题导入,复习检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请读课题,要求有深情。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词语,指名读。(两名)3、(齐背)这一小节。二、学习第二部分(26小节) 过渡:第一节从时间差和季节差方面写出了我国幅员辽阔。在这个大面积的国土上,有什么让我们如此热爱呢?1、学习第二小节 (1)、指读第二节。思考:这一节中告诉我们,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有什么?(壮丽的山河或具体的内容: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庐山黄山云雾、长江黄河)(2)、你最喜欢读哪一个句子?由这个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怎样把这个句子读好?读前老师先让大家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回忆诗句 如:

10、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指名读二小节。有没有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一小节的?(如、合作读、表演读)(4)、指导:着重赞美祖国风光明媚可爱,山河雄伟壮观2、学习第三六小节(1)、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小节,用刚才的方法学习。根据学生的回报相机指导: 龙井茶的清香,茅台酒的醇美,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景德镇陶瓷的巧夺天工。(着重赞美闻名世界的祖国名产)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世界

11、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着重体会对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兄弟民族的热爱之情)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着重体会对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的热情赞颂) 奋斗书写的史册,汗水浇灌的硕果。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着重体会对祖国悠久历史和对人类贡献的讴歌) (2)、小组间比赛读三、学习第七小节。1、过渡:学到这你的心情如何?(我们自豪、骄傲、深情地读这一小节。)2、老师点出这一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呼应开头。3、提出问题:我们的祖国如此伟大,作为其中的一员

12、,你们此时此刻应该怎么做,才能使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可谈自己的理想,再次激起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小结:本来以为我们爱祖国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祖国是实实在在可爱,人们没有理由不爱她。(请欣赏歌曲)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多么动听的歌曲,多么朴实的文字,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汇成一句话,高声读(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起来背背这首诗。(借助板书背诵课文)。(六)拓展小练笔:仿照课文,创作小诗。我们家乡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有着各种物产,美丽的风景,还有有着先贤、名人,你能模仿我们爱你啊,中国2

13、-6小节的结构,能以赞美家乡为主题,写一节小诗吗?(七)板书设计我 们 爱 你 啊, 中 国幅员辽阔 中 山河壮丽 骄傲 物产丰富 自豪国 多样民族 奋发文化灿烂 开拓光辉历史教后记:成功之处:导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欣赏歌曲大中国,来营造气氛,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在非常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走进课堂,为文本学习的良好铺垫,为有效学习文本奠定基础。在教学时,让学生联想祖国优美的名胜及其特点,很多孩子能结合诗句去理解,这样,使语文的学习变得更广泛、深入起来。通过朗读和联想,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最后又以一首我爱你,中国结束新

14、课,再次产生共鸣,升华情感 ,将爱国之情又推进一步。不足之处:是因教学内容较丰富,所以没有依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学中教师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今天课堂上有两个问题让课堂变得沉寂,为了不耽误时间我直接说出答案,将答案“填鸭式”的灌给了学生,这让我感觉到,学生的思考是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更需要有一定思考的时间,因为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而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教学建议:教师不仅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轻松,因轻松而兴趣,因兴趣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课堂上要留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不可急于求成,回到过去“填鸭式”教育,我们要学会等待,耐心地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