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136165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就是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了,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都具有以下特点: 1.依赖心理严重。学困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有时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转,但常常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很难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遇到难题就中断思考或不愿思考来等待答案。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被改变了。 2 心理情绪变化大。学困生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因而心理情绪很不稳定。上课听懂一点就兴奋不已;受到批评时情绪低落;不适应或没听懂时就开小差。这样也极容易引起亲人的指责、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也就会对

2、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难以治愈。 3.认知水平低。由于平时很少能独立的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对自己也就缺乏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会把家长,教师或同伴的评价当作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依据。倘若这时候,有心有不良的人的误导,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从“学困”沦落到“双差”的地步。 4.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学困生也强烈要求进步,也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得到老师的重视和承认,同学的赞扬,家长的鼓励。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加而自己又不能很快跟上节奏的时候,他们就容易心理崩溃,丧失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持下去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这种情况即使在一定条件下有所转变,他们的所作所为反复性也很强。

3、 5.自觉性和自制力差。学困生起初会难以约束和克服自己的行为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长久之后,学生会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久而久之,还可能造成他们的人格缺陷。 6.习惯差。这部分学生很多事情由于在小时侯都有家长和教师的非常细心管理会很比较容易好的解决,但一旦环境改变无人或少有人管理后他们自己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由此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从而导致学习落下,甚至有的学生连小学都被疏于管理,长久以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例如完成作业,他们一般都不会先完成再休息,而是玩够了再完成作业,如果累了或是题难了就抄或者不做,老师和家长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7.厌学思想严重。学困

4、生由于在学习上无成功感,基本上都会厌学。对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学习活动兴趣都不高,但组织的其他活动如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等积极性都很高。因为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可以体会到成功,不会总感觉灰色,好象找到了自我,也增加了信心。实验初期,我们对安岳实验小学、永清镇小学、永顺初级中学的部分语文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作出如下分析: 1、家庭因素。有些语文学困生在婴幼儿时期的语言水平发展较慢,有的由于父母无暇照顾孩子,很少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辞,不善与人交往的习惯;有的因父母本身不注重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不喜欢阅读,孩子从小缺少这方面的熏陶和引导,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善吸纳与自

5、主建构自身语言的习惯。当然,也有些语文学困生与此情况刚好相反,在婴幼儿时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语言发展良好,但进了小学之后,父母的关心帮助少了,孩子受到了各方面消极因素的干扰,不能自然跨越“拼音关”、“识字关”、“说话关”、“阅读关”、“写作关”,逐渐产生畏难情绪,自暴自弃。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也被磨平了。在农村,不少学困生的家长们为了生计终日劳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很少检查甚至从不检查孩子的作业,即使检查,也只停留在翻看和口头检查上,此外不少学困生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课外学习也不很重视,经常给孩子买课外书的家长只占极少数。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家长,使这些学困生在回家以后的语文学习几近空白

6、。单脚跳的总追不上双脚跑的,更何况这些学困生在校学得也不好,久而久之他们和班里其他学生的距离越拉越大。2、学校因素。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语文学习的差异很小,人人都是一张等待涂抹的白纸,同处一条起跑线上,准备一场马拉松式的语文学习运动。但由于县城小学、农村中心镇小学的班额大,语文实践活动少,没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环境(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形同虚设,校园文化氛围不浓)等现实原因,随着年级的升高,每个人的语文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差别,语文成绩也有了“三六九等”。“语文学困生”日渐增多了,在每一个年级段,每一个班级都有。3、个人因素。这其中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分。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

7、语文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原因。智力因素主要有:记忆力差,表现为识字障碍、积累有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说话不连贯、词汇贫乏,写作文困难很多;想象力差等。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如胆小、自卑、沉默、懒惰,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不少学困生都有这些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大部分学困生有“我这个人比较笨,怎么学也学不好”的想法;他们上课不敢举手,不敢回答,怕出错,出丑;不和成绩好的同学做伙伴,怕好同学瞧不起他们。 (2).惰性心理。对学困生来说,成绩比较差,惰性是重要原因。他们有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课堂上总是消极听讲,想其他事情、发呆、讲空话或者做小动作,不少学困生对教

8、师布置的作业想做,但抱着应付的态度,抄袭甚至懒得做。 (3).畏难心理。有些稍难一点的需要思考一下的问题,不愿去思考,有时还埋怨教师对所教的知识要求太高,难以接受。遇到难题就抄袭同学的作业或胡乱做一下,有的学困生做回家作业遇到难题就直接问父母甚至不做。4、语文学科因素。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偏深,更利于城市孩子的发展,农村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从日常教学中可以看出,这些学困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连最基本的识字写字和读课文,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更何况是阅读和写作了。这些学困生语文基础薄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教师认为他们无可救药,而忽视对他们的严格要求,于是他们的学习债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直至无力偿还而心灰意冷、自甘消沉。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小学时语文基础差,在初中时也会成为语文学困生,各阶段的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复杂,有家庭的原因,有学校的原因,有语文学科的原因,有学生个人的原因。针对不同成因,我们发现要真正有效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要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保持长久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是根本,以便学困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持续进步,跟上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