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表格式)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213182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精校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精校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精校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精校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表格式)(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课题:启业课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批 注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高中的学习.教学过程:一、欢迎词: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圆满完成

2、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吃苦耐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一年,4、本节课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数学?如何学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作业要求?二、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2.如何学数学: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

3、力。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册,教材上每章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书本:高一上期(必修、),高一下期(必修、),高二上期(必修、选修系列),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复习资料。 知识: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4.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

4、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5.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本期学习内容:高一必修、,共72课时,必修 第一章13课时(4+4+3+1+1)第二章14课时(6+6+1+1)第三章9课时(3+4+1+1);必修第一章8课时(2+2+2+1+1)第二章10课时(3+3+3+1)第三章9课时(2+3+3+1)第四章9课时(2+4+2+1).上课方式:每周新授5节,问题集中1节(双节连排时)。学习方式:预习后做节后练习;补充知识写在书的边缘;

5、主要活动:学校、全国每年的数学竞赛;数学课外活动等。6.作业要求: (期末进行作业评比) 课堂作业设置两本; 提倡用钢笔书写,一律用铅笔、尺规作图,书写规范; 墨迹、错误用橡皮擦擦干净,作业本整洁; 批阅用“?”号代表错误,一般点在错误开始处; 更正自觉完成; 练习册同步完成,按进度交阅,自觉订正; 当天布置,当天第二节晚自习之前交(若无晚自习,则第二天早读之前交)。 每次作业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每本作业本完成后自行统计得分并上交科代表审核、教师评定等级,得分A,B为优良等级,A为优秀等级。三、了解情况:初中数学开课情况;暑假自学情况;作图工具准备情况。四请同学们预习教材.教学后记:

6、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批 注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

7、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

8、)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8)不等式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9、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

10、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 N 整数集 N*或N+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列举法和描述法(2

11、)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四)巩固深化,反馈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六)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1课后书面作业: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

12、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教学后记: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课型: 新授课 编写时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使用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批 注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

13、教学难点: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l: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二)研探新知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 (2)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3)设 (4).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B的子集. 记作: 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BA(B)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等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