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32736.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13116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与防治3273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3273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3273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3273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3273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与防治3273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与防治32736.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自然的巨大力量1.闪电产生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和氧化合, 随雨水降至地 面形成硝酸盐,这些硝酸盐是天然的氮肥。2.闪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 3自然灾害具有双重性,既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也有不少优点。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自然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二、自然力量的威胁1.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生理方面:死亡、伤残等 心理方面:害怕、紧张、忧郁等 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更大)2.自然灾害还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导致社会秩序混

2、乱和动荡,加重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状况,阻碍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自然灾害及其类型1.灾害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2)类型:按主导因素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2.自然灾害(1)概念:自然属性(自然异变)和社会属性(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二者缺一不可。(2)致灾因子:纯自然作用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作用两者的结合(3)分类:成因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人为诱发灾害表现特征突发型灾害、缓发型灾害、过渡型灾害发展过程原生灾害、次生灾害承载体性质城市灾害、农业灾害、矿山灾害损失程度轻度灾害、中毒灾害、重大灾害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气象、海洋、地质、地震、农业

3、、洪水、林业(3)基本要素:致灾因子、承灾体3.人为灾害(1)概念:致灾因子是人为因素(2)例子: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战争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等等。 (3)人为灾害可以避免4七大类自然灾害及其主管部门、第二节一、自然灾害的特点1.最基本特点:对人类构成危害2.其他特点: (1)突变和渐变(2)联系和分异双重性(3)自然和社会双重性 (4)难免和可防双重性二、自然灾害的规律 1.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我国春季自然灾害主要有:华北春旱,北方的沙尘暴等夏季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风暴潮、暴雨洪涝等秋季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低温冷害、凌汛等等冬季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等等2.时间分布的规律性3.成因机

4、制的规律性三、自然灾害的本质1.本质人地关系冲突2.研究自然灾害的意义:强调人类在利用自然的活动中必须协调好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章第一节一、地震灾害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灾害类型是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引起的。1地震概述(1)定义: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2)结构:(3)震级和烈度的区别:地震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地震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振幅,来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定义单位影响大小的因素每次地震的个数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级地震释放能量只有一个震级烈度

5、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度震级、震源、震中距、地面建筑物质量有多个烈度2地震的类型和机制(1)按照震源深度: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2)按照成因机制: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3地震发生过程 地震波分为横波(也叫S波,只在固体中传播)和纵波(也叫P波,气、液、固三态均可传播),前者传播较慢。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1定义:(1)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2)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2发生机制:(1)滑坡: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2)泥石流:充足的水、足

6、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3.发生过程: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第二节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洪涝和干旱灾害1洪涝灾害(1)概念: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的一种灾害。(2)危害:自然、社会 (3)形成机制:自然、人文2干旱灾害(1)概念: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明显少于正常年份而导致的灾害,我们称之为干旱灾害。 我国旱灾总体分布特点:季风气候区多,平原地区多。(2)危害:生产、生活;环境破坏。地震灾害和干旱灾害在成灾时间上有什么不同? 灾害具有突发性,而干旱灾害具有渐发性。形成的基

7、本原因是因为降水的分布不均,某些局部地区不降水持续的时间一长,就容易引发旱灾了。(3)发生机制:降水的分布不均。干旱旱灾可能引起一定由其引起二、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生成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上的叫做飓风,生成于太平洋西部的叫做台风。当然,只有中心风力等于或超过12级的才叫飓风或台风。不及12级的称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 2、主要危害: 破坏农业、交通、通讯、公共设施等,造成人畜伤亡。3时空分布:时间上、空间上4路径: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 三、寒潮灾害第三节一、虫灾1.概念:虫灾就

8、是害虫造成的灾害,一般是指昆虫造成的灾害。2.类型:虫灾可以分为: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 (1).农作物害虫1)粘虫别名粟夜盗虫、剃枝虫。俗名五彩虫、麦蚕等。分布 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各地。寄主 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 2)稻螟虫稻的害虫。中国的常见种类有:螟蛾科的三化螟、褐边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和夜蛾科的大螟。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是水稻的历史性大害虫。各螟虫的发生代数有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的趋势。 3)蝗虫蝗虫又名“蚱蜢”、“草螟”、“ 蚱蚂”、“ 蚂蚱”。蝗科昆虫。栖息在各种场所,在热带森林低洼地、半干旱区和草原最多。蝗虫具

9、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大部分不太挑食,在野外草丛中,常看到它正一口一口的啃食禾本科植物的叶片,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 (2.)森林害虫1)松毛虫成虫粗壮,通常淡蓝灰色。许多种的触角羽状,体、足及眼上有毛。常群集吐丝,包被树冠,毁坏林树、果树和观赏植物的叶子。落叶松毛虫为害落叶松。多毛垂饰毛虫为害苹果树、杨和丁香花。以幼虫取食针叶,常把叶吃光,松林似火烧状,造成成片松林死亡,近年低山和丘陵地区危害猖獗。此外,该虫毒毛触及人体,引起红肿或糜烂,毒毛污染水源,影响人体健康。2)天牛天牛是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昆虫的总称,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

10、身体的长度,全世界约有超过20,000种。有一些种类属于害虫,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可能对树或建筑物造成危害。 二、鼠灾鼠灾可以分为:农田鼠灾、草地鼠灾和森林鼠灾(1)田鼠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美洲。中国有11属40余种。田鼠除个别种类的毛皮可以利用外,绝大多数对农、牧、林业有害,特别是一些群栖性强、数量变动大的种类。另外,田鼠为蜱传斑疹伤寒、兔热病、脑炎等传染病病原的天然携带者,与流行病学很有关系。(2)鼠兔鼠兔虽属兔目动物,但与普通兔科不同,属鼠兔科。原产阿富汗,在日本北海道的大雪山也有同族存在,在我国内蒙古、甘肃等地分布较多。其特点是体形小、耳短、眼黑、体毛呈茶褐色。分布在我国内蒙、甘肃、

11、青海、西藏等地的鼠兔有各种不同品种。鼠兔是一种外表瘦削漂亮的小动物,但一只鼠兔就可以破坏05到07平方米的草原。鼠害严重的地方1平方米内就有18个鼠洞。(3)鼢鼠鼢鼠,又名地羊,塞隆。鼢鼠头大而扁,视觉极不发达,背毛银灰色而略带淡赭色。体型粗壮,体长1527厘米,吻钝,门齿粗大;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特别发达 ,大于相应的指长,尤以第三趾最长,是挖掘洞道的有力工具;眼小,几乎隐于毛内,视觉差,故有瞎老鼠之称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部、河北北部、内蒙古、西北山地甘肃、陕西、四川北部,青藏高原及川西等地。 4)飞鼠体型中等的一中鼯鼠,体长180-203mm,尾长160-180mm。体背面淡褐色。皮

12、翼背面外缘从腕至臀黑色。由腕向后有一白色边缘。耳被以细小黑毛。体和皮翼的腹面均为白色。尾上面烟灰色,下面基部两侧浅黄色,尾端黑色。数量不多。分布于尼伯尔往东到我国部分地区及印度支那地区。我国见于云南(丽江、宾川、武定),海南(尖峰岭、五指山),四川,浙江(丽水、庆元)。3.危害:(1)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2)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害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3)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等 第三章第一节一、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1.差异表现灾种分布原因干旱非洲、西亚气候干旱、降水少台风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靠近台风源区洪水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地震、火山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

13、亚等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板块活动强烈2.灾害分布(1)四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消亡 边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生长 边界)、大洋中脊地震带( 生长 边界)和大陆裂谷地震带( 生长 边界)(2)两大巨型灾害带:环太平洋灾害带( 消亡 边界)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多数为 消亡 边界) 世界两大巨型自然灾害带灾害带灾害种类原因环太平洋灾害带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风暴潮等板块交界地带,靠近台风源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干旱、低温、风沙天气山地集中、气候复杂多变,人口集中、经济发达二、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 1.差异表现: 各大洲损失不一,其中亚洲损失最大。2.影响因素: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1.自然因素:(1)气象灾害严重原因我国面对世界上台风源区,强大而不稳定的季风环流,这导致我国气象灾害极其严重 (2)地质灾害严重原因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再加上我国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3)(3)生物灾害严重原因 我国的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土壤、植被多样,所以生物灾害既复杂又严重。强烈,所以我国的地质灾害严重 2.人文因素:(1)资源的过度利用;(2)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和防御能力降低;(3)自然灾害地域分布不均衡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1.自然因素与灾害分布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