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212590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预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2009年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1.钢铁产能恢复较快,主要产品稳定增长。2.钢铁价格“两起两落”波动运行,且波幅呈缩小趋势。3.行业效益大幅下滑,中期开始企稳向好,总体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4.钢铁产品出口总量大幅缩减,出口持续低迷。5.铁矿石进口大幅增加。6.重点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7.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二、2010年河北省钢铁行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1.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拉动建筑钢材消费。2.铁矿石价格将继续震荡上行。3.钢铁产品高库存将成为常态。三、2010年河北钢铁行业发展形势预测1.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将拉动钢铁产能加速释放。2.钢材价格震荡

2、上行,企业效益将有所回升。3.钢材出口将恢复性增长,但增速不会太快。四、促进今后河北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的对策建议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2.进一步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加大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应用力度,真正实现节能减排。3.大力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4.与相关行业结成战略联盟,建立安全稳定的钢铁产业链。5.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实行出口地域多元化战略。6.规范企业销售行为,建立有序市场竞争秩序。装备制造业一、2009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表现和形势分析1.投资出现快速增长,但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整体实力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3、向好,但发展的政策性驱动明显,铁路运输设备和汽车生产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3.对全省工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增强,新兴增长点不断出现并趋于稳定,但发展后劲仍明显不足。4.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实现突破,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仍较为薄弱。5.产业集聚发展初具雏形,但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的状况仍未改变。二、2010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分析1.当前国际发展环境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今后几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仍将处于持续增长期,此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大环境。2.国家和我省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已实施政策的持续影响,为我省2010年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3.我省

4、上下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浓厚氛围和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继续实施为我省装备制造业2010年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支持。4.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国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及国内市场竞争的严峻性将对我省2010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三、2010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1.以重点企业为着眼点,打造行业龙头,提升产业竞争力。2.以重点项目为抓手,谋划和夯实产业发展增长点,增强产业发展后劲。3.突出集聚优势,建设重点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发展能力。4.夯实基础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5.完善政策支持,形成政策合力,加强产业发展的外部保障。我省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5、一、 做大规模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做大风电产业。二是利用产业优势做大光伏产业。三是立足企业优势做大龙头企业。四是依靠综合优势做大外来投资。五是形成后发优势做大新聚集区。二、 做强创新一是推动科技与企业的联姻。二是建立区域产业技术支持平台。三是扶持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四是推动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联盟。五是夯实技术创新的人才基础。三、 做优环境一是降低产业发展的要素成本。二是支持区域和企业的自主创新。三是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建立新能源产业的投入机制。五是培育和拓展省内的新能源市场。物流业一、2009年河北物流业运行形势分析(一)物流业运行企稳回升,物流业发展保持增长趋势。(二)物流业固定资产

6、投资大幅增长,推动物流业持续发展。(三)物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程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四)物流企业整合取得重大突破,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五)物流市场持续低迷,物流行业和企业效益下滑较明显。二、2010年河北物流业发展环境分析(一)2010年河北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首先,物流业增长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定。其次,物流业发展还受到行业结构自身调整的制约。第三,影响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三、2010年河北物流业发展趋势展望(一)物流业发展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二)产业整合与集约化的趋势加快,物流集聚区建设提速(三)物流企业加速分化,第三方物流

7、服务逐步发展(四)以政府政策及职能转变为引导,引导物流业发展不断创新四、加快我省物流业发展的建议(一)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二)加快调整物流产业布局,打造“一带两通道”物流格局(三)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四)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鼓励产业主辅业分离和物流业务外包。金融业一、2009年河北省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一)各项业务迅速发展,对经济的渗透力、引导力和保障力不断增强(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改革加速推进,金融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三)金融生态环境更趋优化二、河北省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河北省金融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首先,我省

8、在政策上正好处于历史上发展金融产业的最好时期。其次,环渤海区域合作和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成为大趋势,我省金融发展的区域相对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再次,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为金融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二)河北省金融产业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一是高端金融人才较为匮乏。二是金融系统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金融生态环境总体依然不优。四是现行产业结构造成我省经济对金融的吸纳能力较弱。(三)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对我省金融业的影响首先,经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省金融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其次,宏观经济调整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给我省金融业带来的“利好”影响具有很大的暂时性、表面性和相对性。最后,2010年我

9、省金融业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宏观经济局势和政策环境。三、2010年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关注要点(一)产业增长将会相对稳健(二)“突围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省金融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三)对经济的支持重点将会由总量转向结构(四)风险管控、金融生态、结构优化可能是我省金融业自身2010年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一、河北省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情况(一)京津冀合作关系由依托服务向合作共赢转变(二)建立了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产业基础(三)发展新兴产业取得重大进展(四)环京津各市形成了产业优势和发展特色(五)建设一批环京津卫星城市二、加快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的基本思路(一)立足区域整合,实

10、行与京津融合配套的发展模式,形成整体合力(二)实施重点突破,努力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和产业龙头,强化集聚能力(三)把握扬长避短,根据不同的优势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培育发展优势(四)发展相关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配套组团发展,提高承载能力(五)完善政策措施,组合各种优势全面提升工作环境,强化吸引能力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主体框架和对策措施研究一、 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界定和本质特征(一)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内涵概念内涵是:顺应经济知识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顺应消费者需求升级的要求,以现代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信息化与工程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

11、益高、社会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系统。(二)现代产业体系的共性特征1.动力特征:创新性2.效能特征:开放型3.结构特征:融合性4.空间特征:集聚性5.资源性特征:可持续性二、我省产业体系发展的特征及制约问题1.产业结构的特征表现为“二进三退”、“举重落轻”,与国际规律下的重化工业阶段相比,存在着结构畸形问题。2.结业结构特征表现为“农业流转不出”、“工业消化不良”、“三产僵化难入”,体现出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不相适应的问题。3.产业区域布局特征表现为“重山前轻沿海、重纵带轻横联”,“宏观分散、微观趋同”,暴露出区域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同构等问题。4.产业发展方式的特征表现为“依赖资源、扩张低端

12、、割裂生态、排挤高端”,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和活力的问题。5.产业综合竞争力特征表现为“低层次徘徊、品牌化危机、创新力萎缩、反应力迟缓”,暴露出产业体系的竞争力退化、在全国产业分工中进一步低端化的问题。打造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主体框架和实现途径(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渤海湾西岸区域上升为国家发展重心的机遇,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将城市建设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带动载体,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设“蓝色驱动、金色支撑、绿色衬映”的主体产业群,建立既与世界接轨

13、又有河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国现代产业发展中争当上游。(二)主体框架1.发展以现代装备制造、大石化为主体的先进重化工业。2.发展以新能源、生物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3.发展以高技术改造、文化创意融入和品牌带动的传统产业。4.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心的现代服务业。5.发展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农业。6.发展以能源、交通、水利等为支撑的基础产业。培育我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措施和对策建议第一,强化产业规划布局,明确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方向。第二,加大产业载体建设力度,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基础。第三,加强产业招商,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后劲。第四,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竞争力。第五,抓好节能减排,构建节约型、清洁型产业体系。第六,优化产业政策,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第七,建立推进机制,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