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12313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元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元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元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元日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日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日教学设计涧东小学 王 妮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1、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

2、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回忆生活,说说“春节”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幻灯出示)炮竹声声,告别旧年举杯同庆,迎接新年大红对联,美好心愿【设计意图:本处设计这

3、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是为了接下来的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四、联系“春节”,想想“元日”过渡:其实,古代时候,人们过“元日”的方式和我们现在没有太大区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元日”的。(一)、自主读识,读通古诗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1)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工具书把古诗读正确,读顺畅,至少两遍;(2)自学生字,做到会认会写。2、检测:(1)、幻灯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2)、指名朗读,相机

4、正音(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什么地方停顿,并标一标。(4)、多种形式练习朗读。(5)、听写4个字。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在练习本上写。注意:爆和符 的写法。【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的朗读应是循序渐进的,过多或过高的要求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本课4个生字,所以在设计中我先要求学生把诗读正确,当然,诗不像其它的文体,语言比较口语化,随意化,它有着较强的节奏感,所以会读诗,也应当包括读好诗句中的停顿,表现出节奏。】(二)合作读议,理解古诗同桌读议(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

5、我读懂了哪句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与人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与一开始学生畅谈过春节相呼应,学生可以根据之前说的,大致推测出诗句的意思。】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A: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B: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C: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D: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

6、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三)诵读古诗(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设计意图:文中的插图描绘得很形象,给一种过节时喜庆的感觉,有助于学生读好这古诗。】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3)、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4联系“元日”,迁移学习(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

7、:“爆竹”“屠苏酒”“桃符”)(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以,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幻灯展示)(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设计意图: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

8、”,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5了解系作者生活,体味诗的深层内含(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有谁知道他?(指名简单介绍)(2)、师出示、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中国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博学多才,官至宰相,元日这首诗就他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3)、再读古诗,诗中哪一句与王安石除旧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总把新桃

9、换旧符)。 【设计意图:王安石元日可以视为写元旦的诗词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给学生介绍王安古创作背景,为的是引领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深层内含。】6根据生活实物,复习生字爆: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屠:古时用屠苏酒以驱邪避瘟疫,现今指宰杀。符:古时的符是用竹子制成的。 【设计意图:想想生活上的事物,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概念,加深对生字的识记效果。】五:检测巩固1、看拼音写词语。 bao zhu tu su tao fu2、背诵并默写古诗。六、拓展阅读:王安石的作品泊船瓜洲梅花七、布置作业把你今天画在脑中的景象用手中的画笔画在纸上。八、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热闹、欢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