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120036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一 (一)知识与水平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水平。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使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查找有

2、江的介绍,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课文的前提是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 1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息”“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法,请学生查找工具书,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这些文言实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4在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结构之美。倡导自

3、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思考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5三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做片段示范朗读,要学生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在读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6再次熟读课文,达到成诵的地步,较好的学生要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水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全文背诵下来,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默写下来。 三、深入探究 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学生再度默读课文,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梳理课文内容

4、。方法可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能够有不同的见解。 1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思考提示: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首先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2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能够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思考提示:文

5、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但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仔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如果对上述问题把握不够,则此题不做要求。) 思考提示: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

6、,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人的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四、拓展延伸 以下提供两种方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兴趣取向有所选择地实行。 1古文画意。 2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但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下面就让我们根据课文的意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拿起手中的画笔或在网上搜集的相关富春江山水的图片,利用电脑实行制作,创作一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提倡文配画,大家共同愉悦欣赏. 3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改造

7、自然, 4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思考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奋发图强,但因终未显达,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所 蕴含的自然美,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 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漠了功名利禄之心。 资料备忘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

8、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与朱元思书教案二 知识目标:1、巩固积累文言字词。 水平目标:1、比较阅读,培养品味写景文言文的水平。 2、提升抓住景物特点实行描写的水平。 情感目标:1、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比较阅读,培养品味写景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难点:1、比较阅读,培养品味写景文言文的水平。 2、提升抓住景物特点实行描写的水平。 (一)、导入: 第一节课我们基本领略了富春江的美。今天老师当次导游带领大家去看看。请欣赏富春江的美图,(图片反映了课文每句话的内容,多媒体按顺序展示相对应图片)大家一起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你所看到的画

9、面。 (二)、复习掌握重点文言词、句。 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由1组-4组完成,重点文言词语必答,一组一类,翻译是抢答。总分十分,错一处扣一分。(投影展示竞赛题)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通“返” (2)、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向远处伸展 2、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3)、一词多义 1、天下独绝(绝妙) 百叫无绝(停止) 2、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4)、重点实词 1、猛浪若奔(飞奔的马)2、从流飘荡(顺、随) 3、经纶世务者(筹划)4、负势竞上(凭借) 二:翻译,注意

10、加横线的词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三)、美美的赏 与朱元思书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三峡,都是写山、范水的名篇,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结合三峡,赏析本文。 要求: 1、重点注重两文的共同点,列如:抓住山水的特点多角度描写,修辞方法或其它写作手法。 2、边读边悟,先自我体会,后小组交流。 落实一下几方面: 1、都使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抓住山水的特点多角度实行描写。 2、写水都写到水大浪急,使用修辞的异同;水的清澈所用手法动静结合等 3、山,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都写到密林、泉水、猿啼

11、4、写景的手法上,使用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比喻、夸张等手法。 (四)、美美的背 如此美文,定要背下来才痛快。配乐背诵。 1、背诵接龙。(一个同学一句) 2、美美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 3、第五、第六小组PK背诵接龙。看看哪一组更准确、流畅。 (五)、富春江奇山异水。不但陶醉了吴均,也引无数古代文人雅士留下过很多吟咏的佳句。展示: 1、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2、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3、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4、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六)、美美的读 面对如此美景,古人诗兴大发。而我们现代的人对

12、此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欣赏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大屏幕展示(资料附后)。 (七)、美美的写 是啊!面对这样的灵山异水,欣赏着古今文人的绝妙美文。谁能不兴致大发呢?同学们也一定跃跃欲试。那现在就用我们生花的妙笔,使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写写富春江或者自己家乡的山水。 要求:1、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 2、使用修辞。 3、能够用一用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等方法。 附: 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 叶文玲 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以前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相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

13、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

14、溶在这个江碧玉里。 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w)回的七里泷(lng),富春江裙裾(j)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因为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实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zho),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