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2116884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姓 名: 杨田野 学 号: 20114043242 学 科: 美学 所在院系: 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 市场营销二班 论中西方美学的区别【摘要】:中西方美学分别产生于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罗马时期。先秦美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性、艺术对情感的表现性及善与美的教化性;古希腊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艺术对现实的再现性及真与美的功利性。中国的艺术哲学产生于魏晋时期,文心雕龙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构。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性复苏、艺术哲学的发展,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才得以诞生。中西方美学体系形成之展开方式虽有不同,但基本规律一致。 美学史是一个学术生命尚年轻的领域,它的成型是在

2、20世纪的80年代,陆续产生的几部美学史著作成为其成就的显示。美学史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改革开放以来曾经一度出现的美学热的基础上的必然发展,是基础理论向美学史的逻辑推进,美学的研究范围显然就扩大了。中西两方的美学观念始终是存在差距的。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主客二分式,而中方的思维方式是主客不分的,是“天人合一”的。一、中方美学史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中国美

3、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对于“道”的深广的体验。中国古人要在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为都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的活泼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中国美学的“美”是广义的,渗透“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在“真”、“善”、“美”,

4、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成“美学”的Aesthetics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的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然而,中国现代美学从奠定到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二、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是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欧美的美学思想发展史。西

5、方美学史源远流长,著名的美学家、著作和流派极多,影响遍及世界。 “西洋人研究宇宙,是将宇宙视为外在的而研究之,中国哲人的宇宙论实乃以不分内外物我天人为其根本见地”。成中英认为,西方思想的起点是“主体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分离”,它“要求对客观世界有一主客的分辨” 三、中西方美学的本质区别中国的思维方式则是主客不分的,是“天人合一”的。比如,张岱年说,“中国哲学,在根本态度上很不同于西洋哲学或印度哲学”的地方就在于中国是“天人合一”的,而西方则是主客二分的,“西洋人研究宇宙,是将宇宙视为外在的而研究之,中国哲人的宇宙论实乃以不分内外物我天人为其根本见地”。成中英认为,西方思想的起点是“主体自我与客观世

6、界的分离”,它“要求对客观世界有一主客的分辨”;而中国则不是主客二分的,是“天人合一”的。季羡林也多次讲,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主客二分的,而中国是主客不分的,是“天人合一”的。因而,主客不分这种思想便被很多人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人们把这种思想移植到美学上,便认为这种“天人合一”是“中华美学之魂”,把中国美学看成是一种超越主客关系的美学。他们认为,在中国美学里,尽管学派林立,思路各异,“但是强调从超主客关系出发去提出、把握所有美学问题却是其共同之处”,而“西方是从主客关系出发来提出、把握所有美学问题,从而总是追问美的本质以及如何认识美。”由此,他们提出,西方是“有”的认知而中国是“无”的智慧,中、西美

7、学的根本差异就是“主客二分”与“主客不分”。人们似乎已经不怀疑这种西方“主客二分”,中国主客不分、“天人合一”的区分了,但这却恰恰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它是一种简单化的、片面化的甚至是有错误的概括。因为它让人们错误地认为中国的思维方式就是主客不分的,而实际上中国一直都是有鲜明的主客之分的。从总体上说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的,倒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天人合一”是怎样的“合一”却需要再深入的研究。究竟是主客不分的“天人合一”,还是也有主客二分之后的“天人合一”,这却是一个不能简单化的大问题。实际上,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在于一个主客二分,一个主客不分,而在于西方主客二分之后

8、,主体与客体走向分裂、分离与对立,而中国在主客二分之后,却一直在寻求这二者融合,因而没有走向对立、对抗与分裂,说中国是“天人合一”,应该是这个意义上的“合一”。从中国的审美实际来看,在中国的审美世界中,其实一直都有着一种自觉的、鲜明的主客之间的二元区分,只不过这种二元区分不是西方式的二元对立、二元分裂,而是在主客二元区分后又极力寻求这二者合一的思维方式。中国的审美不是一开始就是主客不分的或者像一些人极力主张的那样是超越了主客关系的审美。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不在于一个是从主客关系出发而一个不是从主客关系出发,中国的审美也是一直在主客关系中来提出和把握美学问题的。只是在主客区分后的第二步上,西方由二分

9、而走向二者之间的绝对分离与分裂,而中国在主客区分后却永远在寻求这二者之间的合一,是分而不裂。这才是中国美学区别于西方美学的本质所在。 在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西方美学体系的形成,虽然相隔1000多年,产生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但是从美学规律的发展上来考察,他们却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这是因为美学是一门最人性化的学科:中国古代对人性的探求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从两汉到魏晋,在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从宇宙认识论向人格本体论的转变,在美学发展进程中,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开始确立,随之是艺术的繁荣和艺术哲学的诞生,文心雕龙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构。西方古希腊时期,马克思称“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人性得以发展,但是进入中世纪,人性被神性所取代,直到文艺复兴,人性才得以复苏,随之是艺术和艺术哲学的蓬勃发展,康德和黑格尔德美学体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中西方美学体系的形成虽然各自历史地、逻辑地展开方式不同,但是其基本规律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