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与发展 (2).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1101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与发展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与发展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与发展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与发展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与发展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与发展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文题目:高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及其发展学生姓名:王浩学 号:201002663214指导教师:陈敏专 业:冶金技术年 级: 10级高炉用耐火材料的要求及其发展 大家都知道,耐火材料是用作高温窑、炉等热工设备,以及高温容器和部件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耐火度不低于1580,并在高温下能承受相应的物理化学变化及机械作用。耐火材料的耐火度也是极高的,普通耐火制品的耐火度为15801770,高级耐火制品的耐火度为17702000,特级耐火制品的耐火度为2000。 耐火材料在钢铁冶炼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耐火材料是指耐火温度不低于1580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包括天然矿石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一定的工

2、艺制程的各种制品。它具有一定的高温力学性能,良好的体积稳定性。而高炉是炼铁主要设备,它具有蝉联大,生产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这也是其他炼铁方法所无法比拟的。随着世界各国钢铁业的进步,高炉朝着大型化,高效化和长寿化发展,逐步采用富氧喷煤,高风温操作,高压炉顶等新的冶炼技术。高炉的衬条工作条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使其寿命降低很多,一般只有56年。特别是高炉的腰身及下部,炉腹部位,使其寿命更短,为适应这一发展,高炉耐火材料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长寿命新型,高温耐火材料逐渐被应用,高炉的寿命也逐提高。一炉衬用耐火材料根据高炉炉衬的操作条件的特征,要求耐火材具有:(1) 良好的高温使用性能,在长期高温下热稳

3、定性好。(2) 常温和高温下的强度要高,耐磨性要好。(3) 致密度高,导热性好,显气孔率低,高温收缩小。(4) 能抵制高温,高温下的铁水,熔渣,高炉煤气和炉尘的剧烈冲刷和侵蚀(5) 耐火砖外形尺寸准确,能确保砖缝达到规定的要求。目前,高炉耐火材料的品种很多,炉身一般采用性能优异的粘土砖或高铝砖,炉身下不,炉腰及炉腹则用碳制制品,碳化硅砖,刚玉等特种耐火材料。特别是最近发展起来的碳化硅砖,在高路上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二.炉喉和炉顶用耐火材料 炉喉主要起保护衬,合理布料的作用。炉喉正常工作时,温度为400-500,这一区域主要保护受炉料直接冲击和摩擦作用,但没气流的冲刷相对较轻,因此,炉喉一般

4、采用水冷或无水冷钢砖,水冷钢砖与炉壳之间的填充浇注料。而炉顶及煤气风罩,一般都采用金属锚固件加耐磨的耐火涂料。三炉身用耐火材料 炉身是高炉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炉料的加热,还原和糟渣作用。自始至终承受着煤气气流的冲刷与物料的冲击。而自身的上部温度和中部温度较低(400-800),无炉渣形成和渣蚀危害。这部位主要承受炉料冲击,炉尘上升的磨损或热冲击或者受到碱,锌等的侵入和碳的沉积而遭受破坏。所以该部位主要采用低气孔率的的优质粘土砖及高铝砖。特别是在耐火制品品种增加和质量提高的情况下,高炉炉衬寿命大为延长。四炉腰用耐火材料 炉腰起着上升没气流的缓冲作用。炉料在这里已部分还原造渣,涂料的透气性变差,同

5、时渣蚀严重。另外,炉腰部位的温度高(1400-1600),高温辐射侵蚀严重,碱的侵蚀也比较严重;含尘的炽热炉气上升,对炉衬产生较强的冲刷作用;焦炭等物料产生摩擦;热风通过这是因其温度急剧变化作用。上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是这个部位的耐火材料损坏严重。因此,炉腰部位一般选择抗渣侵蚀强,耐冲刷的耐火材料。五赋用耐火材料 炉腹连接炉缸和炉腰。这一区域温度更高,其下部炉料温度大约在1600-1650,气流温度也很高,并形成大量的中间渣开始滴落。该部位所受的热辐射,熔渣侵蚀都很严重。另外,碱金属的侵入,谈的沉淀而引起的化学作用,由上而下的熔体和右下面上的炽热气流的冲刷作用也很加剧。所以,炉腹部位历来都是

6、高炉寿命最短的关键环节。因此,该区域的材料应该有很高的抗腐蚀性,抗冲刷能力,同时还要兼有一定的抗热震能力。因此,现代大中型高炉在此部位都采用这类耐火材料比较普遍。烧成铝碳砖及烧成微孔铝碳砖也具有很好的抗压,抗折,抗侵蚀,抗冲刷能力。导热性好,而且容易挂渣,最重要的是抗热震能力强,价格也比较便宜。六炉缸,底耐火材料 炉缸是承装铁水和熔渣的地方,并燃烧焦炭产生大量煤气,为高炉还原制造初始条件。炉缸部位特别是风口区是高炉内温度最高的区域,其温度在1700-2000,炉底文帝一般在1450-1500。炉缸内衬出生受高温作用外,还主要受到渣铁的化学侵蚀与冲刷,炉底主要以铁水的深入侵蚀为主。 炉缸是高炉的

7、重要部位。该部位内衬破损的主要原因:(1) 渣、铁水的侵蚀;(2) 碱金属的侵蚀;(3) 高温煤气流的冲刷;(4) 热应力的破坏;(5) 二氧化碳、氧气、水的氧化、侵蚀等。 这一部位内衬破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化学的、热力的,也有机械的作用。所以,炉缸用耐火材料的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1) 耐高温性,铁水温度1500左右,炉渣温度更高:(2) 耐侵蚀性,如高温炉渣的侵蚀,特别是渣中碱金属及氧化物时侵蚀性更强,其次是铁水的侵蚀,还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的侵蚀;(3) 耐冲刷、耐磨性;(4) 抗渗透性;(5) 高导热性。炉缸风口带可采用刚玉莫来石砖或棕刚玉砖、硅线石砖;在渣铁水接触的热

8、面一般可采用陶瓷耐火材料即刚玉莫来石砖或棕刚玉砖,在冷面选用致密碳砖或石墨化、半石墨化炭砖,也可选用小块微孔炭砖、模压炭砖;炉底选用半石墨炭砖、微孔炭砖,炉底找平层上面用一层石墨化炭砖。七高炉用耐火材料的发展在过去的20年里,高炉炉缸的工作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高炉炉缸用耐火材料内衬须承受更加恶劣的生产条件,与此同时,依靠提高内衬材料的使用寿命,达到提高高炉经济效益和效率的目标。传统上,炉缸主要使用碳质耐火材料,随着铁水温度的提高,高炉的产量也提高,将加速碳质耐火材料恶化的速度。为了能应高炉新的冶炼条件,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依据热力学,另一种观点主张依据耐火材料学。热力学观点是

9、以下列理论为依据:受热面温度越低,耐火材料损毁越慢。它强调通过高热导率的半石墨质炭块将热量传递给冷却系统。从而实现热平衡。同时,利用良好的导热性在炉缸内侧壁部位降低了工作面温度,并形成渣皮状附着物,将800等温线推至炭砖以外,保护炉缸内壁,实现炉缸系统的安全、高效、长寿。耐火材料学解决方法是根据众所周知的陶瓷底座,开发了新型的复合内衬,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砌筑使用。这种高炉因其外形为环状,故被称为“陶瓷杯”。它强调在采用高热导率的炭块将炉缸热量传递给冷却系统的同时,通过增加具有耐高温、抗渣碱侵蚀、耐冲刷和良好的热震稳定性的陶瓷材料制成的陶瓷杯,将炉缸内的炭质材料与铁水及其它混合物分隔,从而

10、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杜绝了铁水对炭质材料炉缸的侵蚀,实现炉缸系统的安全、高效、长寿。近年来,国内很多高炉炉底炉缸采用陶瓷材料复合结构。陶瓷杯具有下列优点:(1)提高铁温度。陶瓷杯有隔热效果,减少了从炉底和炉缸壁辐射的热量。因此,铁水能保持较高的温度从出铁口流出。隔热效果取决于高炉炉壁的厚度、炉径及产量等的不同,使用陶瓷杯铁水温度可提高1020之间。温度更高的铁水有利于铁水往炼钢厂的运输。但是应该注意:由于含有同量的硅,焦炭的消耗量不会减少。节约能源是指减少热损失而不是改善高炉的冶炼过程。如果出铁的温度比常规低,那么应该是由于二氧化硅含量的降低。导致焦比下降,从而提高了效益。此外,因为降低了热损失,

11、炉缸对降低温度运行极不敏感,这样从停产恢复到正常运行所需的时间较短,并且容易恢复。 (2)降低了铁水的渗透。铁水的凝固温度是1150,而陶瓷内衬的内壁等温线是很接近1150。因为耐火材料的膨胀,耐火制品或预制块之间的链接缝会边小。因此,渗入孔隙出的铁水是有限的,仅对耐火材料表面层的性质有所影响。整个预制块仍保持完整的性能。 (3)“脆化层”的消除。因为800等温线现在在陶瓷杯内部,所以,以前认为在碳质内衬的脆化层现已消除了。这个消除不是理论上的假设,而是被实践所证明。 (4)出铁沟磨损的消除。由于使用陶瓷杯,使炉底的深度加深了,这样以前在碳质内衬经常发生的出铁沟磨损,现在得到了很好的消除。 八

12、 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高炉炉体用刚玉砖和碳化硅系列耐火材料有较好的使用效果。炉缸和炉底可用微孔碳砖、热压碳砖、石墨、半石墨砖有较好的使用实绩,或采用完善的UCAR体系。微孔碳砖与陶瓷杯技术结合,石墨质材料和良好的冷却系统配合。在不同的高炉条件下都体现了良好使用效果。 延长高炉寿命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高炉寿命不仅与耐火材料材质、质量有关,还受到冷却设备、冷却水质量、施工质量、原燃料条件、操作水平即检测维护手段等诸多因素影响,要实现高炉长寿,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提高综合水平。选用新型优质耐火材料是延长高炉寿命的重要措施,在选用耐火材料之前必须分析高炉炉衬的破损机理,因地制宜,结合该厂的冶炼条件、经济承受能力,配置的冷却系统,有选择的使用耐火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