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2107411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汇总1. 【休克】是机体在多种病因侵袭下引起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共同特点的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症。2. 【洗手护士(器械护士)】直接配合的护士直接参与手术,主动配合手术医师完成手术全过程。主要职责是负责手术过程中器械、物品和敷料的供给。3. 【洁净手术室】通过一定的空气洁净措施,是手术室内的细菌数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空气洁净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4. 【外科手术热】手术后由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体温可略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临床上称之为外科手术热或术后吸收热。5.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或

2、有创性检查、治疗后等并发的感染。6. 【疖】是指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7. 【危险三甲区】鼻、上唇及其周围的疖受到挤压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8. 引起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9. 【痈】是由多个相邻毛囊和所属皮脂腺、汗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发生于颈项部、背部及上唇部。10.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11.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又称网状淋巴管炎。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12. 【破伤风】是由

3、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13.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实质是毒血症。14. 【烧伤】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汽及高温金属)、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15. 【酒窝征】癌肿侵及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使其缩短,癌肿表面皮肤凹陷。16. 【橘皮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点状凹陷。17. 【卫星结节】癌细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肤时表面出现多个坚硬小结或条

4、索,呈卫星样围绕原发病灶。18. 【铠甲胸】卫星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及对侧胸壁,致胸壁紧缩呈铠甲状,病人呼吸受限。19. 【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呼气时,该区胸壁外凸。20. 【疝】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21. 【腹外疝】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22. 【易复性疝】又称单纯性疝,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疝内容物突出,平卧或用手推送时疝内容物容易回纳入腹腔。23.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不引起严重

5、症状。24. 【嵌顿性疝】当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25. 【绞窄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纳,合并严重血运障碍,疝内容物变黑、坏死。26. 【肠梗阻】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27. 【术后出血】术后短期内从胃管不断引流出新鲜血液,24小时后仍未停止,甚至出现呕血和黑便。28. 【胃排空障碍】又称残胃蠕动无力,常发生在术后7-10天,病人在改为进食半流质或不易消化得食物后发生上腹饱胀、钝痛和呕吐,呕吐物含胆汁。29. 【倾倒综合征】系由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失去对胃排空的控制,导致胃排

6、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症。30.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发展成为脓肿。31.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周皮肤间的感染性管道,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是其特点。32.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后形成的小溃疡,好发于肛管后正中线上。33. 【Mirizzi综合症】(由于解剖因素引起)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当囊颈部的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34. 【Murphy征阳性】检查者将左手平放于病人的右肋部,拇指

7、放置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嘱病人缓慢吸气,使肝脏下移,若病人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墨菲氏征阳性,是胆囊结石特有的体征。35. 【Charcot(夏柯)三联征】当结石阻塞胆道并发生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36. 【Reynolds(雷诺)五联征】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典型症状是在Charcot三联征的基础上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成为五联征,剑突下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37. 【颅内压增高】由于各种颅脑疾病使颅腔内容物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内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1.96kPa(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

8、(一个条件二种病因三大症状)38. 【Cushing综合症】即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缓慢、宏大有力;呼吸深慢等39. 【骨筋膜室综合征】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内压力骤增,使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缺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一系列的严重的病理改变,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40. 【Colles骨折】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跌倒时手掌撑地,导致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具有典型的畸形:侧面观呈“餐叉样”畸形,正面观呈“枪刺样”畸形。41. 【股骨干骨折】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见于青壮年。42. 【胫腓骨干骨折】发生于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上部位的骨折,以青壮年和儿童多见,为长骨骨折中最常

9、见的一种。4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以下为皮肤病P604内容)44. 【斑疹】指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既不凸起也不凹下,直径大于3厘米者称斑片。45.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隆起性损害,直径1cm,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由炎性渗出或炎细胞增生所致,其形状、颜色、大小不一。46. 【斑块】是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47. 【结节】炎性浸润、代谢产物沉积或肿瘤引起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病变位于皮下及皮下组织。48. 【水疱】含有液体、高于皮面有间隙的损害,直径0.5cm以内称水疱,0.5cm

10、以上称大疱。49. 【脓疱】含有脓液的疱,可由水疱转变而来,周围常有红晕、水肿,常见于感染性疾病。50. 【风团】是局限性、暂时性、水肿性隆起的的皮肤损害,其大小不一,形状不定,常呈淡红色或苍白色,可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痕迹。51. 【囊肿】为含有液体或半液体的囊状结构,一般位于真皮及皮下组织。52. 【鳞屑】即将脱落或已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大小、厚薄、形态各异,可由表皮角化过度或不全引起。53. 【浸渍】皮肤在较长时间浸于水中或处于潮湿状态下使之表皮发白、起皱,易剥脱形成糜烂。54. 【糜烂】疱皮破溃或浸渍后摩擦引起表皮或黏膜的局限性缺损,病变在基底层以上,愈后不留瘢痕。55. 【溃疡

11、】皮肤或黏膜的局限性缺损,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合留有瘢痕。56. 【皲裂】皮肤线状裂口,可深达真皮组织,关节、掌跖、口角处多见,常因皮肤干燥、弹性降低和角质层增厚而形成。57. 【抓痕】搔抓或摩擦导致真皮浅层以上的损害,常为线条状,表面覆有浆液性痂或血痂。58. 【痂】皮损处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脱落组织及药物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59. 【萎缩】皮肤退行性改变,表皮萎缩时,外观菲薄呈淡红色、透明,皮纹消失;真皮萎缩时,局部皮肤凹陷,表皮纹理正常。60. 【瘢痕】真皮及皮下组织缺损后,经新生结缔组织填充及新生表皮覆盖形成的组织结构。61. 【苔藓样变】又称苔藓化,皮肤慢性炎症或长期搔抓使

12、皮肤肥厚粗糙,皮嵴增高,皮沟加深,状似皮革。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二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型缺水,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缺水类型。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可保持正常。【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

13、/L。【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 mmol/L。【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第三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

14、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第四章 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所致。【中心静脉压(CVP)】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0)。【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反映了肺静脉、

15、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如结合血压的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情况。正常值为0.82kPa(615mmHg)。【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CO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成人正常值为46L分钟;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便称为心脏指数(CI),正常值为2.53.5L(minm2)。第五章 麻醉病人的护理【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的整个机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根据麻醉作用部位和所用药物的不同,将临床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和基础麻醉。【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指病人神志清醒,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运动神经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的状态。广义的局麻也包括椎管内麻醉,但由于后者有其特殊性,所以习惯于把它作为单独的麻醉方法来看待。【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硬膜外阻滞。其中硬膜外阻滞包括骶管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前根和后根,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主要适用于部位较低、时间较短的手术的体格条件较好的病人。【硬膜外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