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道之行也7.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210657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大道之行也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4 大道之行也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4 大道之行也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 大道之行也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大道之行也7.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道之行也教案土右旗 萨四中 贾二香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感受大同社会的美好。 3.背诵全文。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大同社会的认识。教学重点:背诵全文。教学难点:感受大同社会的美好。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成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2.“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理想社会,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美好社会的构想,它就是“大同社会”。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去探寻“中国梦”的历史文化渊源。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大道之行也。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阅读注解,捕捉重要信息。学生介绍完礼记,教师补充它也是“

2、五经”之一。2. 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应该注意哪些字的读音。3. 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及语气。4. 学生自读,互读,教师指名读、评价。三 细读课文,疏通文意。1. 教师出示自学任务及要求,学生自学。学习任务一:诵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要求:把重点词和释义划起来,不理解的用?标注。学习任务二:划出“大道”、“大同”的注解。思考:怎样才能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2. 小组解疑,求同存异。3. 教师出示“参考译文”为学生释疑。4.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重点词。5. 教师补充。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如动词, 以为亲,这里可以译为奉养、赡养。亲,名词,指父母。不独子其子:子,

3、如动词,以为子,可译为抚育子女。子,名词,指子女。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指职业 。归,女子出嫁。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兴,发生。是谓大同:是,这。谓,叫做。 不独子其子:只 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四 研读课文,理清思路。1. 齐读大道、大同的注解。2.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这是第几句说的?与之照应的是哪一句? 中间部分写了什么?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五 背诵课文。六 拓展延伸。1. 教师简介本文的深远影响。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陶渊明:世外桃源。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孙中山:天下为公。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大同社会某个方面的理解。以“我认为大同社会里的_很重要”开头。 提示:可以从政府出台政策惠及百姓谈;也可以从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谈。七教师小结。 大同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梦想,真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大同社会在你们这一代人出现!板书:大 概述纲领道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之 详述特征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太平盛世行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也 总括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