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1.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210319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设计授课人:沈晓艳【内容标准】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目标】1知道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分析和启发,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3顺应历史潮流,立足国情,适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国家强大。【教学重点】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拿破仑兵败俄国和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两幅图片)1812年拿破仑兵败俄

2、国,1855年俄国惨败于英法,同样的对手,不同的结局,时隔33年,结局却惊天逆转。俄国究竟怎么了?俄国该怎么办?屈原在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那么俄国也将上下而求索!面临困境路穷末兮以困斗,路不周兮以走转,路修远兮以多艰,路有殊兮以深思。加强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一、路穷末以困斗困境与危机1、兵败克里木还是从课前的那场战争说起:19世纪中期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应付国内危机,积极向外扩张,(出示克里木战争示意图)试图分割占领走向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然而英法等国也要插手该地区,俄国此举严重损害了英法等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于是英法站在了土耳其一边对俄国作战,因战场主要

3、在俄国的克里木半岛,所以称为克里木战争。2危机根源:封建农奴制当时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农奴生活悲惨。克里木战败激化了原本尖锐的阶级矛盾,农奴起义此起彼伏。3农奴起义此起彼伏据统计,俄国农奴起义1859年为90次,1860年为126次,1861年激增为1176次。新继任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是坐等农奴起来推翻,还是别有他路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播放克里木战争视频。播放农奴自述音频,展示图片。设计工厂主的烦恼的互动活动。改革的迫切性使学生认识农奴制是导致这种落后局面的深刻根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农奴的悲惨生活。让学生认识: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

4、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农奴起义规模的扩大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讲话,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迫在眉睫,废除农奴制,这才是俄国的出路!二、路不周以左转改革与突破(一)农奴制改革1改革目的2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核心、时间和领导人,展示亚历山大二世的图片3通过一些史料来共同研究这场改革的举措(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劳动力,市场)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地取消启发学生得出,直接:避免革命缓和阶级矛盾;根本:巩固沙皇统治,增强国力以提高国际地位,在对外扩张中占据主动核心:废除农奴制时间:1861年,领导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概括知识

5、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路不周以左转改革与突破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这两条材料说明了什么?(2)农民高价赎买“份地”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第五条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这两条材料说明了什么?“农民在改革中分到的土地,按1861年市价计算仅值5

6、亿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交付赎金20亿卢布。”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列宁愤怒的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20亿卢布进了哪些人的口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对地主们保证“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用哪个成语来形容沙皇和地主的关系?反应出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此外,废除农奴制改革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改革。(二)其他方面改革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可以解决一些危机,但也会遗留一些问题,这样的改革注定会使俄国今后的发展道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农民得到的是

7、少的可怜的贫瘠的土地。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农民必需赎买,而且是高价赎买。学生得出:解放后的 农民仍归村社管理。地主和沙皇政府设计工厂主的喜悦互动活动播放农民的自述改革的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这些改革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改革学生讨论,辩证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学生认识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开拓国内市场,积累资金等,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让学生认识农民获得自由同时遭到严重盘剥,依旧贫困,仍缺少民主自由的权利。通过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讲话,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实质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

8、史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三、路修远以多艰徘徊与发展我们来看看俄国改革后的经济发展情况,出示材料:19世纪60-90年代,纺织机增加9倍,工业总产量增加7倍。1865-1890年,大工厂和铁路工人数量由7006000人增至1433000人。提问: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1861年改革标志着“资产阶级的新俄国的开端这种改变是在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迈了一步。”列宁说明了什么情况?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探究,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1、历史作用: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推动了

9、俄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但是由于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领导权是掌握在封建地主手上,他们不可能打倒自己的统治,改革不可避免存在局限性,结合改革具体措施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哪些局限性呢?思想交锋:有人说它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也有人说它是资产阶级改革,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学生得出结论:俄国在19世纪下半期工业迅速发展,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学生得出结论:这场改革是一场沙皇(封建地主)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辩证分析的能力。四、路有殊以深思启示与收获如果我们用放大镜聚焦19世纪60年代的世界历史,我们看到了俄国在推行农奴制改革的同时,美国在干什么?日本在干什么?中国又在干什么?如果我们用望远镜回望14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我们看到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及要顺应历史潮流,又要立足国情。既要有全球视野,也要关注国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板书设计】一、困境与危机二、改革与突破三、徘徊与发展四、启示与收获【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