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210312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九年级数学质量分析报告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改革的工作进程,确保数学考试能够准确地评价学生,现对这学期期中考试进行客观真实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选择有效措施,争取在2014年中考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九年级试卷分析如下:一、试题的评价1命题类型全卷由23道题组成,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卷注重目标层次和内容结构,注重思想方法和新背景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由三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选择题,共

2、8题,24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7题,21分;第三大题:解答题,共8题,75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命题范围:试卷的考查内容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前四章及第五章前四节的主要内容,各领域分值分配合理,具体如下: 3试题难度本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基本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为7:2:1,这样的比例符合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要求。4试卷特点(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总体难度不大,非常灵活。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

3、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几何语言转换、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4)反映新的评价要求和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试题贴近新的课标要求和新的理念,适当降低了有关技能的难度。二、试题解析1立足教材,体现双基试题基本上源于课本,能在数学课本和课程标准中找到原型。如第1、3、4、5、6、8、9、11、12、13、1

4、4、16、18、19、21、22、题,与以往比有所增加。2适当控制了运算量,避免繁琐运算在考查计算时,减少运算的难度,重点考查算理即对运算的意义、法则、公式的理解如第1、2、3、12、题。3突出考查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分析如第7、11、17、18、20题,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说理的逻辑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第3、8、9、14、16、题通过图形与变换的结合,强化数与图形的联系,使基本作图、问题转换、推理能力的考查结合在一起。4设计了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如第8、9、14、16题,渗透了的数形结合思想,第2、6、13、25题中的方程思想,第3、7、10、19题的变换和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5、5关注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全卷带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问题第5、6、15、20、23、题,占总分的30%这些试题中所设置的背景都是学生熟悉的和可以理解的。这些问题重在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情推理、操作探究能力。如第22题,需要读懂题目的要求和图形中的信息,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解释。三、成绩统计: 我校今年九年级为六个班,全部是平行班,对数学学科而言,学生起点是相同的。下面特对本次考试数学学科成绩统计如下: 班级参试人数总分人平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九一52254949.021528.923.851016九二5427

6、1651.252037.035.561033九三53285554.902037.759.431069九四53245747.251324.547.551036九五54270351.001731.535.561026九六52268951.721936.559.621096四、对今后教学及中考复习的启示与建议:(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

7、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教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的不实。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可能有些老师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管辖”范围,与自己无关)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教学建议:1.重视“双基”训练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分步计算,注意检查。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

8、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中考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应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

9、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探求的能力。3、重视问题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问题变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命题结论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对命题条件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特殊到一般联想,引出新命题;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哪些特例,还能否推广,它的反面情形如何,逆向思考结果怎样,与其相关问题结合起来情形如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的能力。4、重视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新课程、

10、新教材的特点和亮点之一,但在实际使用时,走过场,流于形式,甚至不加处理的现象非常普遍。事实上,开展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能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这些都是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所必备的。5、加强图形的割补和构造的训练在近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图形的割补和构造试题引人注目,它是对图形的深层认识。图形的割补就是将图形进行分割或拼补,割补图形时不仅要考虑图形的特殊形状,更要关注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图

11、形的构造就是要求学生构造各种满足条件的图形,除了答案具有个性色彩外,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巧妙构图。图形的割补和构造试题能有效考查学生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6、关注每一位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面向每位学生、加强学法指导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采取具体措施。本次考试已经结束,但它的导向性将作用于今后的教学全过程。我们应全面总结本次考试的成功与不足及发现的新问题,坚持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坚持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改革,更好地引导课堂教学,为提高我县的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