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徐悲鸿励志学画10.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203762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 徐悲鸿励志学画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 徐悲鸿励志学画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 徐悲鸿励志学画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 徐悲鸿励志学画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 徐悲鸿励志学画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徐悲鸿励志学画10.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徐慧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潜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等词语的意思。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完成仿写训练。4.引导学生体会徐悲鸿高尚的品质,树立刻苦学习、为国增光的理想。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联系课文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等意思,感受徐悲鸿的爱国情怀。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读促悟,体会文章内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2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清文章段

2、落。)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谁来试着读一读文中的这些词语?(出示)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指名朗读词语并相机评价、正音)2师:读了这些词语,你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可以用上面的一些词语填一填。(出示填空内容) 徐悲鸿在法国学画,得到老师的看重,却引起了 。徐悲鸿被 ,他 。最后, 。3小结:在讲述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朗读词语是检查第一课时学习效果的主要方法。词语的选择不应该是随意的,而要结合课文找

3、寻那些 上面出现的词语是课后的一道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练读后,有选择地进行文章内容的概括。这样一来,既训练了学生朗读词语的准确性,又扎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练习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二、感受“嫉妒”, 1.过渡:刚才回顾课文,我们已经知道徐悲鸿是被一名外国学生的话激怒了。这位外国学生到底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指名朗读外国学生的话)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 “你”“天堂”“你们中国人”“很不礼貌”等关键词。 3.补充故事背景:这位外国学生为什么能这样傲慢无礼?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况。(出示课文背景资料:1919年的中国是贫穷落后的。国内战争不断,在国际上更是毫无地位可言

4、。中国人在国外被看不起、被嘲笑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读了这样一段内容,相信大家一定对课文有了新的感受。谁能带着表情、动作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4.联系生活谈做法: 这字字句句听起来都是那么刺耳!作为一个中国人,假如你就在旁边,有人这样侮辱你和你的国家,你会怎么做?(学生畅所欲言) 5.师:吵一架、打一架,能改变别人的看法吗?这是关系到国家尊严的大事!徐悲鸿知道靠争论是没有用的。于是,他在心里立下一个志向,(出示句子,齐读)【设计意图】文中发生的事件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适时地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此外,通过换位思考同样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

5、与人物同悲喜,进而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三、品读“励志” 过渡:请默读第4至6自然段,划出具体描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句子?(一)品味节假日临摹之潜心1师:文中是怎么具体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我们先来看看第五节。(1)临摹时间之长 生: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点红“画呀”“画呀”“一整天”)师:博物馆里珍藏了大量的名画,每一幅画都是高水平之作。这可是提高画技的好机会!因此他(齐读“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整整一天的时间,全部用来做一件事,你会想到哪些成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手不停挥)(2)临摹次数之多师:还从哪儿看出徐悲鸿是励志学画的?(点红“每逢节假日”)放假了,同学

6、约他去看电影,他会怎么说?一起踢球呢?他又会怎么说?小结:去的次数多,画的时间长,徐悲鸿学画的决心可真了不起!带着我们的感受,用心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3)临摹态度之专注师:博物馆里每天都会迎来大量的游客,人来人往,其实并不是临摹的好地方。可为什么徐悲鸿的画技却能提高那么快呢?(点红:潜心)课前谁查过词典,“潜心”是什么意思?(潜心:用心专一而深入)联系生活体验理解“潜心”包含的情感:生活中你有过这样专心做一件事吗?谁能说一说?(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师点评)是啊,连节假日都在深入、专注地临摹,徐悲鸿真是刻苦学画!(齐读第五小节)(二)想象平日在校学画之刻苦1师:徐悲鸿节假日的时间全部用来临

7、摹,那平时在学校里他又是怎样学画的呢?很遗憾,文中并没有写到。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回到那段难忘的时光吧!也许他每天早早来到教室,就开始画画。他会怎样画?看了他的作品,别人又会怎样夸奖他?(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文中插图)2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等,感受到了徐悲鸿的勤奋。下面让我们也来动笔写一写吧。(出示填空)片段练习:围绕中心把句子补充完整。注意写好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徐悲鸿学画非常刻苦。只见他一手紧握着画笔,一手托着调色盘, 3(师生点评部分学生练笔内容)读了这几位同学写的片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徐悲鸿?(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他这么努力,为的又是什么? 4

8、小结:正如第四自然段所说的那样,(出示文字,齐读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设计意图】文中写了徐悲鸿节假日去博物馆临摹、生活上省吃俭用,却对其平常在校学画的情况只字未提。文中的留白处,往往就是训练学生写作的最佳材料。安排这样一个练笔,是对文本的一种补白,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徐悲鸿学画的重重困难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三)感受日常生活之清苦 过渡:除了刻苦提高绘画技巧,徐悲鸿还做了什么?我们继续交流。1.学生交流自读感悟(理解关键词“一杯白开水”“两片面包”)2.师:一杯清淡的白开水,两片薄薄的面包,每一天的食物仅此而已。(点红:只)和

9、我们相比,他吃得怎样?一个人租住在小小的阁楼,夏天闷热,冬天寒冷,和我们相比,他住得又怎样?(点红:只)这样的生活,整整三年!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从这里可以看出徐悲鸿的生活?(板书:生活清苦)3. 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奇特之处:课文既然写的是徐悲鸿励志学画,为什么还要写他的生活情况呢?这好像与学画没什么关系,你们觉得呢?(生讨论)是啊,购买绘画用品,为的又是什么? 4.领悟文本表达技巧:课文第二段先写他节假日如何刻苦学画;然后又写了他生活清苦。这两个自然段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徐悲鸿像骏马一样的奋发努力。5.欣赏奔马图、三骏图、八骏图等部分经典作品:喜欢他画的马吗?你看到了怎样的骏马?(生谈)6.回顾

10、文本精彩语句:这奔腾不息的骏马,会让你想起谁?会想起文中的哪句话?为了实现立下的志向,(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四、知晓“结果”1.师: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语句,前后照应地读,体会到了徐悲鸿的勤奋。那结果如何?快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找答案。(生交流)2.师:为了取得这些成绩,徐悲鸿下了怎样的功夫?联系46节想一想?(生交流)3.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无数个节假日在博物馆里(“临摹”),每天在学校不停地(“练习”),在生活上省吃俭用为的还是(“绘画”)。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就叫“功夫不负有心人”! 4.理解“有眼不识泰山”: 他所下的功夫不仅轰动了画界,还

11、震惊了那位外国学生。“有眼不识泰山”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文中的意思又是什么?(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人的才能)【设计意图】:对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等内容的理解,如果仅仅限于查阅词典进行字面上的解释,显然是苍白、单薄的。只有深入文本,联系前文中徐悲鸿为远大理想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以及外国学生前后不同态度的描写,前后照应地进行对比阅读,才能立体化、丰满化地感知这两个成语的意思。5.领悟文本表达技巧:课文为什么还要写外国学生道歉呢?可不可以删去不写呢?还记得这位外国学生以前说的话吗?(生分角色朗读)这就叫“前后照应”,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徐悲鸿的了不起。这样写文章才更加完整。 【设计意图】:

12、“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了解课文究竟“写了什么”,更要引领学生去探究课文是“如何写的”。这样,学生才能既“得意”又“得言”,让有效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五、总结提升1.领悟文本表达技巧:最后,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在课题上吧!课题叫“徐悲鸿励志学画”,这里的“励志”能不能用“立志”来代替?(生讨论)我们不仅要了解字面上的不同,还要能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说说到底有什么区别。谁能联系徐悲鸿学画的过程谈一谈?(生谈感受)是啊,他用行动证明了才能,用行动证明了实力。让我们记住这个了不起的中国人,记住徐悲鸿(齐读课题:励志学画)2.课后实践作业:(1)总结: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警句。(2)搜集有关徐悲鸿的资料,继续了解这位绘画大师的艺术人生。板书: 7.徐悲鸿励志学画 真正的中国人?! 刻苦学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 生活清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