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标“课程目标与内容”与(实验稿)小学语文课标“课程目标”对比研究第一部分总体目标与内容实验稿课标2011版课标标题总目标总体目标与内容研读体会内容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
2、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0学会使用常
3、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
4、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
5、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1增加了对课程目标设计的说明。内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明确提出了“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内容修改较大。(1)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新课标总目标内容的第一条在丰富其原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了“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在第五条中增加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内容。尤其是第10条结合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
6、种媒体学习语文。”(2)更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与运用。在新课标总目标内容的第7-10条中,针对实验稿课标,无论是补充的内容还是用词的部分修改都集中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且要求更加具体、明确。如,在新课标总目标的第7条中,明确地提出了“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在第8条中补充提出了“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第9条在“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上补充提出“运用口头语言”。(3)要求更加清楚、明确、具体,更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如,第三条中,“培植”-“培育”,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的不同:“植”显示了学生是被动的,“育”虽
7、然也有接受的成分,但“育”更彰显了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会因为“育”这一外因的刺激逐渐内化为个体情绪。在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上,从“掌握”到“初步掌握”, 降低了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要求,而且毫不犹豫地明确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程度。第二部分 学段目标与内容(一)识字与写字总体感受:1、在总体识字和写字量不变的基础上,降低了低中段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尊重;2、更加强调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3、 “独立识字”这一目标内容的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新标准内容制定的科学性;4、进一步强调了“汉语拼音”和“学会查字
8、典”的作用帮助学生独立识字。学段实验稿课标2011年版课标研读体会第一学段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
9、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1.降低了识字和写字数量上的要求。2.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方面,提出来“有主动写字的愿望”。3.从“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两个方面规范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说法; “努力养成”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指出了
10、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教师的指导。4.将“学习独立识字”提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的前面,语序的调整,在说明新课标描述上更加准确外,也说明了“学习汉语拼音、学会查字典”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独立识字。(从方法上提出)第二学段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11、。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1.写字量明显减少。2.强调了本学段学生应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指出学会“查字典、词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有效途径。3.增加了(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继续提出)“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和连续性。第三学段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1有较强
12、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1、在书写要求上增加了“力求美观”。2、将“在用毛笔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变成了“在毛笔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有不同。“美感”是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是在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的直线性和可感性。“优美”是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3、强调了(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继续提出)“
13、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的重要性。(二)阅读总体感受:1、更加重视学生阅读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2、对原目标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补充,表述更加清楚、科学,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 3、修改了部分目标内容,用语更加规范、贴切,既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语文的开放性和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学段原课标2011年版课标研读体会第一学段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阅读浅近的童话
14、、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15、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一学段阅读的目标与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让该学段阅读在态度、范围、要求、方法上,目标更加明晰,重点更加突出。1.将第1条和第10条合成一条,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基础上,提出了“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指出“爱读书,还要爱护书”,并养成习惯。2.在过程与方法上,将原课标中的第2、3条合成一条,明确了本学段关于“读”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删去了“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降低了本学段默读的要求。3.将原课标中的第4、5条合成一条,指出了本学段关于“阅读”的要求与方法。第二学段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