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冯处长心理卫生教育辅导讲话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50KB
约41页
文档ID:539656282
冯处长心理卫生教育辅导讲话_第1页
1/4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冯处长心理卫生教育讲话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上学,由于环境变换、任务转换,心理上必然有一个适应和转变的过程,产生短期的心理失衡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正常的心理反应会随着主体逐渐的环境适应而不断改善,趋于正常、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心理失衡若不积极调适,将会走向极端,即对环境影响过分应激,心理压力剧增,呈现出病态的心理特征,如,适应困难,失眠,妄想,情绪紊乱,认知障碍,意识迷茫等,身体产生一定程度的生理变化,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学习、生活以及学生队的管理为此,必须正视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对心理失衡问题,积极进行心理引导和调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转换阶段其主要特点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失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大体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新鲜适应期不同学制的学生经历这一时期的长短也不同半年制学生大约为入学后的一个月,一年制学生约为入学后一至三个月,研究生学生约为一个学期左右在这一时期,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刚从单位来院校学习,倍感机会难得,个人工作积极、动力充分、遵章守纪意识较强,希望在学习、生活中受表扬的期望值较高。

另一方面,他们对学院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到陌生而好奇,行为上谨慎、敏感,各项学习、生活秩序在新奇的心理支配下接触、接受,对学校内外的事物或周边环境等产生好奇、新鲜感,了解更多、掌握更细成为心理内驱力因而,在了解中缓解好奇、适应中把握新鲜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心理特点 第二阶段过渡转换期这一时期时间跨度大约为第一阶段后的一至三个月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院校学习、生活规律逐渐掌握,对周围的环境逐渐熟悉,身体和心理上逐渐适应,好奇、新鲜感逐渐淡化这时,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制度、纪律、规章等对学生的心理约束感有所缓解,好奇、新鲜感逐渐为学习、生活的压力所冲击而淡漠 第三阶段浮澡失衡期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最长学生开始对周围环境熟悉,一些情况变得熟视无睹,特别是重复性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使他们对院校生活产生厌倦甚至厌烦,忙里偷闲、渴望更新生活方式已成为他们的心理诉求因而,他们对身边看到的或听到的趣闻、乐事感到好奇,如周未游山玩水、逛街购物、休闲打牌、上网消遣成为无奈而却满意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尚到了乐趣的学生,过度沉迷于一种自认为过瘾的消遣方式也是必然,以应对这种浮躁、烦闷的生活期,消磨干巴巴的日子。

第四阶段兴奋期待期这一时期半年制学生应为毕业前一个月左右,一年制学生应为毕业前三个月左右,研究生学生应为最后一学期这一时期离毕业越来越近,有的人异常兴奋,“数着指头过日子”,期望尽快毕业,越是时间临近越觉得时间难熬,甚至焦虑不安;有的人心中惆怅,甚至失落或难舍,忧心离开学校回到单位,渴望在学院流失的日子不论如何,他们深知必须接受毕业离校这个现实,因而打算制定或着手制定毕业前个人计划,并积极行动起来,筹划个人毕业事务,期待毕业前个人计划完成或实现对大多数人来讲,他们对学院的学习、生活已变得更漫不经心,懒懒散散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个发展阶段并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而是一个不同心理转换阶段的大体划分,所以,在个别时期、个别学生心理上还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交叉等心理现象 二、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主要心理失衡及其表现 1976年,著名心理学家马隆(m.p.malon)和沃德(m.p.word)在心理咨询时根据受访者问题心理指标总结了12个咨询问题主要涉及受访者表现的六个方面的特征来判断心理问题程度:外表与行为,交谈中的语言,思维内容,认知过程及功能,情绪,灵感与判断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偏离心理常态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心理失衡。

所以,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而言,一些偏离正常心理反应,进而引起生理变化、干扰正常学习、生活的失衡心理必须引起各级重视,主要有: “休闲”心理有的学生与战友聊天中讲到,“单位训练太苦,来院校学习是图个舒服”;有的则把院校生活比作“吃吃饭,喝喝茶,聊聊天”;把院校正常的学习看作“读读书、听听课”,将职业技术院校考试视为“差不多就能通过”、“60分万岁”,等学习无压力、生活无忧愁、个人无负担,整天舒舒服服、无事可做 “交际”心理个别学生充分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动与人聊天,积极寻求同学“友谊”学习时,在交流学习体会中相互了解,掌握对方个人信息;生活中,有事没事串房间、玩扑克,海吹胡侃、嘻嘻哈哈,“凝神聚气”;节假日,呼朋唤友,“拉帮结派”,“哥们儿同乐”等有的学生更直言不讳,“到院校学习就是交交朋友,联络联络感情”;他们信奉“友情第一,学习第二”的“哥们儿哲学”,寻宵度日 “攀比”心理部分学生产生猎奇、新异感,看到别人买好看的衣服就想买;看到别人新换了一部自己也想买更好的;看到别人网络购物、网上交友,自己也想“凑凑热闹”;接受他人的吃饭邀请,自己也想“大方”一把;甚至看到别人找女友,自己也就闲不住,等等。

职业技术院校闲暇之余,逛街购物、游山玩水、电子消费已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周未”心理过周未是正常的节假日活动安排但个别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对正常的周未感到不正常,一到周未就会空虚,内心升起一股莫名的寂寞、纠结的感觉;提起周未感到无聊,不自在,昏昏沉沉,不知道该干什么又不该干什么;有的原打算在周未干一些事,但一至周未什么也不想做,动力不足,激情不再,干什么都觉得没劲;有的一听到周未有感到胸闷、痛苦,甚至恐慌 “恋网”心理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对网络极其依赖,一天不上网便浑身不自在,平时用上网、聊天,甚至不顾上课、下课还是吃饭、休息,“机不离手”,无时无刻不在网游、网聊一到周未,便一头扎入网吧,网络游戏、网上聊天或阅读网络新闻、网络电子书等他们对网络的依赖,达到上课时大脑想着“网络事非”、下课时迫不急待“经天纬地”的程度,一时不上网就会心中着急,坐卧不宁,“缺了魂儿似的”,甚至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总喜欢以网络思维来判断 “攀亲”心理有的学生信奉“庸俗关系学”,学习不用功,生活谋“前途”,到处攀拉关系,寻找“亲情背景”他们把学友之情看作以后个人发展的“财富”,把院校生活当作个人“谋权篡位”的“捷径”,以老乡、故人、同学、同事为名,寻求接触机会,介绍朋友,联络“至亲感情”。

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产生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环境反差较大单位封闭式管理严格,院校管理要求相对宽松;单位工作、生活严格紧张、节奏快,院校学习、生活相对轻松、节奏慢;单位“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与外界接触不多,院校学生来自全军各单位,了解情况多样,周未接触地方多元信息较多;单位对、上网、逛街、交友等活动限制严格,院校在这方面提要求不多,等等长期经受过单位艰苦训练生活的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在相对安逸、宽松的职业技术院校生活中,感到环境变化的强烈差异,身受多种文化冲击影响,必然在心理上呈现不同的异常反应 外界干扰较多从院校内部看,不同的学生来自全军不同单位,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处事方式、不同的精神状态都产生彼此的影响和比较;院校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使来自同一单位甚至不同单位、院校等单位的学生同学情、战友谊“发酵”,在请吃吃请、上网等消遣中“增温”从外部环境看,地方社会的多元生活方式对学生形成最直接的心理和行为冲击如,都市生活、夜生活、过周未以及快乐假日等生活方式,“驴友”、“泡吧”、“喝茶”等新名词都对学生学习、生活有着一定的干扰和诱,使他们对社会、对学生、对奉献等的认知、情绪、意识以及个人价值观等方面都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

个体心理倾向面对环境反差和外界干扰,大多数学生在“干扰”与“反干扰”的斗争中积极进行了自我心理调适但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甘于受这种消极心理的摆布,挡不住诱惑、经不住清贫、受不住寂寞,经常吃喝玩乐,在“自我堕落”中寻求新异刺激平时不顾学习纪律,随时随刻上网;不怕院校纪律,与地方人员乱交往;不顾军队纪律,周未泡网吧,等等 四、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失衡心理防护对策 以开设心理卫生课为基础,抓实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抓不实是心理问题积压的根本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依靠教育一是开设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心理卫生课,开展好老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活动,通过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过程检查、学习效果评估,最终使心理卫生教育达到真正实效二是抓实心理教育就是通过专业的心理人员开展集体教育或个别教育,把工作做细、做深,以良好的教育引导来开启学生心理之门,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行为导向三是进行心理对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和调查,进而形成调查研究后,对可能存在的倾向性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增强实效性 以积极心理咨询为依托,开展心理互助群众性的心理互助是做好心理防护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特点,可以采取班排为单位、或“三互”小组为单位的形式,结成互助小组,开展互学、互帮、互查活动使他们情结低落时有人鼓劲,心理失衡时有人宽慰,宣泄时有人理解,倾诉时有人倾听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了解掌握,并适时邀请相关专业人员来队进行集体心理咨询或个别咨询,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以改善心理环境为根本,开展心理体验活动心理问题的实质是心理内环境发生紊乱所以,必须积极改善心理环境,而有效的办法是开展心理活动,进行心理体验,以良好的环境来相互陶冶心理,达到稳定的心理状态学生队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活动,让官兵在欣赏、体验和愉悦中得到美好的心理体验,在感同身受中增加理解和沟通,进一步消除心理陌生和隔阂,强化对院校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自己也要积极适应院校环境,达到个人与环境的和谐特别是在图书馆、操场、食堂、专修室、实验室等场合主动开展学习体会,增强学习对环境改善的功能作用 以适度心理干预为重点,构建心理发展机制一是建立心理档案通过入学心理测试和毕业前心理测评,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以形成有效的心理发展机制创建基础二是主动心理预防专业系、学生队至少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心理干预的调研,积极进行心理测评,了解掌握学生心理信息,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干预方案,确保问题不拖延、不扩散。

三是积极社会干预对于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积极与原单位、家庭或相关社会人员联系沟通,掌握学生心理发展情况或规律对以前有过类似心理问题或心理异常的人员,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结论,送到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医治 第二篇:心理卫生与心理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36.移情 37.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38.神经症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9.简述健康心理的标准 40.简述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41.简述行为强化法中惩罚的种类及运用惩罚时的注意事项 42.简述呼吸调节法及其原理与方法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43.(本题12分)试论述学校心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4.(本题15分)结合实例论述中学生异性交往紧张的表现及心理要点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4.适应性35.共情36.测验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7.请列出学校心理的主要内容 38.请简述运用价值观辨析法的原则 39.请列出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40.请简述在心理的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