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0.爬山虎的脚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过程,启发我们要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课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适当点拨。 教学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向上爬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住特点来描写的,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
2、课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通过研读了解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明白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内的爬山虎。学生:预习课文,通过实物或影像资料观察爬山虎。 教学时间:2课时
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3熟读第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爬在墙上一片片,大街小巷都能见。(爬山虎)你注意到爬山虎还有哪些特点吗?(全国各地都有,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夏天开黄绿色的小花,茎和根可以入药,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常用植物)2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读课文题目,你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吗?(主要写爬山虎的脚)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读课文,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第35自然段)2
4、看其他两个自然段又写什么,按提取中心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3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确。2根据字的组合规律记忆字形。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可以查查字典。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
5、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本文分段,想想每段都写了什么内容。2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先介绍爬山虎的生长地和叶子呢?(这是必要的交代。先介绍爬山虎生长在哪儿,它的各部分的特点是什么样,这样才能自然引出爬山虎是怎样用脚一步步向上爬的。)二、逐段学习,理解感悟1学习课文的第1、2自然段。(1)思考: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墙上)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叶子的?重点介绍了什么时期的叶子?特点是什么?(重点介绍长大了的叶子。色:绿得新鲜;排列
6、:叶尖朝下,均匀;动态:漾起波纹。)从中你学到什么?(观察细,按顺序,抓特点等)(2)再读第1、2自然段,想象画面。(3)出示投影,按课文内容填空。那些叶子绿得(),看着()。叶尖(),在墙上铺得(),没有()的,也不留()。一阵风(),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2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2)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什么?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什么样,什么颜色?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的疑问。朗读第3自然段,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大家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吗?(爬山
7、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或者说爬山虎的脚是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长出来的。)老师出示画有爬山虎叶子和茎的图画,让学生指图再说。(4)学习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及颜色。读第3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学生回答,同时老师出示幻灯片: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嫩红细丝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曲细丝变成灰色的请一部分学生画出刚长出的没触着墙的脚。(在事先准备的有茎叶的图上画)请另一部分学生画触着墙后的脚。讨论画的情况。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出画得有问题的图画,学生再说明出错的原因。小结:爬山虎真是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可见作者是经
8、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的。这种做法真值得我们学习啊!(5)学习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自学第4自然段,明白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来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学生汇报。Puxuewngcom老师举起几张卡片,卡片上的这些词都与爬山虎的脚有关:触、变、巴、弯曲、拉、紧贴。全体同学按卡片上的词的顺序熟读第4自然段。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细丝为什么变弯了?触着墙的细丝的头上为什么又变成圆片?细丝拉嫩茎是怎样用力的?小组讨论汇报。(6)小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课文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a.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b.它是什么样子的;c.它是怎样
9、在墙上爬的)作者为什么能将爬山虎的脚如此生动、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细致观察,连续观察)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做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仿照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这篇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这一想法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效果。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