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材知识点梳理.docx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46KB
约17页
文档ID:538359697
教材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1/17

教材知识点梳理1、 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 调查生物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3、 生物的归类:按照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4、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大气圈的底部(约10千米,能够飞行的昆虫,鸟类,细菌等);水圈的大部(约10千米,全部海洋,江河湖泊,多在150米以内);岩石圈的表面(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种类十分丰富)5、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土壤)6、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7、 对照实验:除了探究的这个条件不同以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的实验遵循的原则是:单一变量原则8、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比如:骆驼尿液少,温度到46度才出汗,海豹的皮下脂肪厚);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使土壤疏松,森林保持水土)9、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10、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两部分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阳光能量;消费者——动物,直接或者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加快物质循环;分解者——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11、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如:植物→食草动物→肉食动物),食物网: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

12、 生态系统的特点: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13、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植物);海洋生态系统(植物主要为浮游植物,动物大多能游动,制造的氧气占总量的百分之70);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沼泽是典型的的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费者主要是人类)14、 显微镜的结构:支持结构:镜座,镜臂,镜柱,镜筒,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调节结构(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遮光器,光圈,转换器);光学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15、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整焦距找物象→观察→清洁归位16、 玻片标本的制作要求:薄而透明;种类(切片,涂片,装片)17、 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滴→取→展→盖→染18、 植物的细胞结构: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液泡(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绿色细胞);细胞核,控制中心,有遗传物质19、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20、 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1、 线粒体:存在于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将化学能转换成细胞利用的能量,把有机物转换成无机物22、 细胞的分裂: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一样23、 细胞的分化:在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差异性变化24、 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肌肉组织(收缩,舒张);神经组织(感受刺激,传导冲动,调节和控制)25、 植物的组织: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营养组织(储存和制作营养物质);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输导组织(疏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输导有机物的筛管);机械组织(支持和保护作用)26、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27、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28、 单细胞生物: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细菌,变形虫,衣藻29、 无种子植物(利用孢子繁殖)分类:藻类植物,如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如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有假根);蕨类植物,如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30、 种子植物的分类: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种子中的胚有一片子叶,包括种皮,胚乳,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双子叶植物(种子中的子叶有两片,叶脉为网状脉,没有胚乳)31、 种子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空气;营养充足,完整,已经度过休眠期;发芽率=发芽种子数除以检测种子数*百分之百32、 花的主要结构雄蕊上有花粉(精子),雌蕊有子房内有卵细胞33、 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34、 植物根尖的成熟区表面有大量的根毛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35、 叶片的结构:有上下表皮两个保卫细胞构成气孔,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叶脉:疏导作用和支撑作用36、 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促进水分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37、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38、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39、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0、 种子的萌发能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41、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42、 起源历程:森林古猿下地→直立行走→使用和制造工具→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人类43、 人的生殖过程: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新生儿44、 青春期的身体发育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神经系统、心脏、肺等器官功能增强;性器官开始发育45、 营养物质(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如:蔗糖,淀粉,葡萄糖);脂肪(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46、 水,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水47、 无机盐,缺钙导致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铁贫血,缺碘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48、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导致夜盲症,缺维生素C导致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导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49、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肝(分泌胆汁,胆汁不含酶,促进脂肪分解);胰(分泌胰液,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50、 食物的消化过程:淀粉: 蛋白质: 脂肪:51、 小肠的特点: 52、 合理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53、 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作用:对空气进行温暖、清洁、湿润;肺: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肺泡组成,肺泡外有大量的毛细血管54、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55、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56、 血液由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和血细胞构成57、 血细胞:由红细胞(最多,圆盘状,成熟后无细胞核,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白细胞(较少,较大,有细胞核,能够包围和吞噬病菌),血小板(最小,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功能)组成58、 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血管59、 静脉血管特征(自己写): 60、 毛细血管的特征:61、 心脏的四个腔:62、 动脉瓣:63、 房室瓣:64、 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65、 血型:A,B,AB,O输血原则:同型血相输万能输血型O型,万能受血型AB型66、 肾脏:功能形成尿液,结构单位: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67、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68、 尿液的形成: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69、 皮肤排汗汗腺分泌汗液经导管排到皮肤表面70、 眼球的结构(画出来)71、 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72、 耳朵的结构73、 听力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中枢74、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75、 反射: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有规律的反应;分为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76、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77、 激素调节: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78、 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也受激素调节79、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的温度升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80、 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昆虫的基本特征: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81、 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82、 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的特征:83、 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特征:84、 爬行动物: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特征:85、 鸟: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86、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87、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肌肉88、 关节的结构图:自己画89、运动的产生过程:当骨骼肌收到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机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90、运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83、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84、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85、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86、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87、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88、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89、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90、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91、细菌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者粗糙干燥92、真菌菌落: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者蜘蛛网状,有时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93、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培养94、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95、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96、细菌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