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土地运用总体规划(2023-2023年)永 安 市 人 民 政 府四月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规划背景 2第一节 区域概况 2第二节 土地运用现状 3第三节 土地运用成效及存在的重要问题 6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8第一节 指导思想 8第二节 基本原则 8第三章 土地运用战略和目的 10第一节 区域功能定位 10第二节 土地运用战略 10第三节 重要目的 11第四章 土地运用重要任务 14第一节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14第二节 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 16第三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运用 17第四节 协调土地运用与生态保护 19第五章 土地运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1第一节 土地运用结构调整 21第二节 土地运用布局优化 24第六章 土地运用分区 31第一节 土地运用政策分区 31第二节 土地用途分区 33第七章 优化中心城区土地运用 38第一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 38第二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9第八章 土地运用重大工程 40第一节 耕地保护工程 40第二节 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工程 41第三节 重大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工程 42第九章 合理调控各乡镇土地运用 44第十章 规划实行保障措施 45第一节 加强规划对土地运用的总体控制 45第二节 加大规划实行的行政管理力度 45第三节 完善规划实行的经济保障措施 46第四节 提高规划实行的基础保障能力 46第五节 扩大规划实行的公众参与 46前 言为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十分爱惜、合理运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开发运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促进永安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明市土地运用总体规划(2023-2023年)》和《永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规划重要阐明规划期内永安市土地运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运用管理的重要目的、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运用土地资源本规划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大纲性文献,是贯彻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3-2023年,其中基期年为2023年,目的年为2023年,近期目的年为2023年规划范围为永安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自然概况永安市位于福建中部偏西,处在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闽中大谷地南端,沙溪流域上游地区永安市东部和西南部属于玳瑁山脉的中山山地,构成两条北东走向山脊;中部以高丘为主,另一方面为低丘、河谷平原、山间盆地;沿河两岸分布着大小不一、似串珠状的河谷盆地溪流密布,河流众多,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永安市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形因素导致垂直的山区气候差异明显,有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永安市矿产资源丰富有福建省唯一的重晶石矿山,储量居全国第3位,石灰石总储量居全省第一,无烟煤占三明市47.5%,是全省煤炭基地矿产资源是实现永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的的一个重要资源基础二、社会经济概况图1 永安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永安位居闽中,交通比较发达,是通往闽西、闽北、闽南的交通枢纽,鹰厦铁路的中点,南经厦门出海,北接鹰潭入赣,境内的205国道、307省道、泉三高速等可便捷通往闽东南沿海和省外。
2023年末市域总人口35.89万人,人口密度122人/km2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85.68亿元,三产比例为12.4:48.7:38.9,财政总收入7.42亿元,工业总产值90.08亿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县(市)第6位永安已经基本形成“4(纺织、林竹、旅游、汽车及零部件)+2(建材、化工及化纤)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工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林竹集成板生产基地、载货车及专用车生产基地、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基地、化工及化纤生产基地、海峡西岸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永安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桃源洞-石林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九龙竹海)等,尚有甘乳岩、九龙湖、棋盘山、紫云洞山等自然风光以及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贡川古镇和吉山抗战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第二节 土地运用现状一、土地运用结构及分布根据土地运用变更调查记录数据,2023年永安市土地总面积为294114.85公顷,其中农用地276747.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10%;建设用地8677.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5%;其他土地8689.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5%。
永安市土地运用现状见图2、附表1一)农用地耕地:全市耕地面积18685.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5%,重要分布在九龙溪、文川溪、苏坑溪、沙溪河等溪河两岸和山垅谷地耕地面积大于1500公顷的乡镇有小陶镇、青水乡、西洋镇、洪田镇、安砂镇、大湖镇园地:全市园地面积6810.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2%,集中分布在西洋镇和洪田镇的低丘缓坡地区林地:全市林地面积245490.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47%,分布在各乡镇的中山、低山和高丘陵地带其他农用地:全市其他农用地5761.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6%二)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全市城乡建设用地5383.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3%其中以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面积2715.9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50.45%;城市用地1620.6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30.11%;建制镇用地300.66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5.59%;采矿用地745.83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13.85%城乡建设用地重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地和河谷盆地的交通道路沿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全市交通水利设施用地279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5%其中交通设施用地1254.07公顷,占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的44.90%,重要有鹰厦铁路、205国道、307省道等;水利设施用地1538.82公顷,占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的55.10%,重要有安砂水库、贡川电站、鸭姆潭电站等。
其他建设用地:全市其他建设用地50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7%,重要集中在大湖镇和燕南街道三)其他土地全市其他土地中,自然保存地6684.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7%;水域2023.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8%二、土地运用特点(一)耕地以中低产田为主,优质耕地少2023年末耕地总面积18685.13公顷,其中高产田4323.7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3.14%;中产田8701.6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6.57%;低产田5659.7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0.29%二)园地分布较为集中,果类品种单一园地集中在西洋镇和洪田镇,占全市园地面积的80%,重要为特色果品水蜜桃和脐橙等三)林地面积大,分布广永安市是南方重点林区,林业资源极其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2%,农业气候、土壤有助于林业的生产,林业生产条件优越,林产工业发达,发展潜力较大四)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较为合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较为合理,城乡及工矿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49.55%,高于全省40%的平均水平,且集中在城市周边及205国道、307省道沿线五)区域间土地运用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各个区域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和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区域间土地运用的侧重点不同,土地运用结构也不尽相同。
中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与非农建设用地的比例较其他地区要高图2 永安市土地运用现状图第三节 土地运用成效及存在的重要问题一、土地运用成效《永安市土地运用总体规划(1997-2023年)》自批准实行以来,对于切实贯彻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控制和引导土地运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在:(一)保护了耕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土地用途管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对各类建设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作用日益突显,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2023年末耕地保有量18685.1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6272.79公顷,切实完毕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二)保障了必要的建设用地需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实行期间新增建设用地542.23公顷,保障了城市、产业及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统筹安排了民生用地泉三高速公路、永武高速、贡川水电站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保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三)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运用有效遏制了建设用地规模的盲目无序扩张,促进了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土地闲置浪费现象明显减少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同时,加强对各业用地的引导,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运用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必需的用地。
四)有序推动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在土地运用总体规划指导下,1997-2023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累计补充耕地291.52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加强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增强了全社会依法依规用地意识通过规划实行,改变了传统的用地观念,增强了以土地运用总体规划为先导的用地意识,建立了以土地运用总体规划、年度土地运用计划为重要依据的用地审批新制度相关行业、部门在编制规划时,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重要依据,在用地规模和布局上更加注意与土地运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同时,公众关注和参与土地运用与保护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维护土地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二、土地运用存在的重要问题(一)耕地数量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全市耕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6.35%,人均耕地仅0.052公顷,低于全国(0.093公顷)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可开发荒草地面积仅294.27公顷,且分布零散二)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土地运用效率较低城市和建制镇用地外部扩张较快,存在部分低效用地;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过大,且存在增大的趋势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从1996年的151.49平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172.76平方米,重要因素是人口城乡化与土地的城乡化没有同步;工矿用地平均建筑密度27.2%,平均容积率0.39,均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
三)存在一定限度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永安市水土流失面积28303.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2%矿产资源开发运用,特别是石灰石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有一定限度的污染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的,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对的解决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也许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创新用地模式,完善用地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可连续运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资源支撑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坚持最严格保护耕地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立足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坚持以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为前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加强低丘缓坡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