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35854289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找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找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找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找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因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巴山镇中心小学 余学华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及本课的知识定位:本课是北师大教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倍数和因数第4课时的知识。本课的知识是在学生经过前三课的学习,理解了因数与倍数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新的知识。通过拼图、画图并结合乘、除法算式,一对一对找出“112”“26”“34”,这种思路其实就是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质数、合数的知识,为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做铺垫,同时为将来学习约分的方法打好基础和做好准备,可见本节课的知识有着承上起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如

2、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用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来进行分析、比较、归纳。 正确找出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以及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能准确找出某一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教学难点:在找某个自然数的因数时如何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四、学情分析 因数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学生的个性

3、活泼,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和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数形结合是学生掌握知识较好的方法。五、教学策略 1、教法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采用学导式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指导学生学习。2、学法指导:学生作为主体,在学生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玩中学,学中玩,自主中学和交流合作中学的思想。六、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主动参与,探索新知。3、

4、练习巩固,逐步提高。教学过程1、同学们,用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2、同学们认为究竟有几种拼法呢?引导肯定:通常把形状完全一样,摆放顺序不同的图形归为一种。板书:如果把每个小正方形看作单位1,那么面积是12的长方形有3种112=12 26=12 34=121、谁能用前面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说一说在这三个乘法算式,谁是谁的因数?2、那谁能完整地说出12的因数有哪些?3、引导思考:找一个数的因数怎样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呢?板书: 一对一对地找,有序思考。4、一对一对地找,是什么意思?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5、6的因数有哪些?板书:16=6 23=6 6的所有因数

5、:1,2,3 ,6(此时设计一个找出象4、9、16、25等的数更具有典型性,因为利用乘法算式中有两个相同的因数,引导学生再找一个自然数的因数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知识拓展思考: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 以排成几行?有几种排法?如果有37名学 生呢?(由于时间原因,此教学环节未实施,造成课堂草草收尾。)七、板书设计 找 因 数 如果把每个小正方形看作是单位1,那么面积是12的长方形有:3种 112=12 16=6 26=12 23=6 34=12 一对一对地找,有序思考 12的所有因数是:1、2、3、4、6、12 6的所有因数是1、2、3、6 八、教学评价 新课程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标准,并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课堂表现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课堂表现行为、学生学习效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方面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本节课通过师生的共同数学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实现思维训练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这些,是我在实施本课教学中一些肤浅的认识,不到之处,欢迎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