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问题生活化.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34998255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问题生活化.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教学 摘要: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数学;不同的学生生活背景不同,现实生活在他们头脑中也就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尊重个性,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学习。关键词:数学化 ;生活化 ; 体验成功 ; 感受愉悦 ; 健康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

2、基本技能。”“体验”数学尤为重要。 所谓数学“体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教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尊重个性、注重实际操作是小学数学体验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的数学。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不是缺少“数学”,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华罗庚先生曾说过:“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学生对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 ,一是因为这些问题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二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碰到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思考解答,易于理解。在数学教学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它能改变数学学习中的难懂、难学、难理解的现象,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数学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存在着。将学校数学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例如:植树节到了,学生在植树活动中对其中的数学问题还没有意识到,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

4、:有17棵树苗,栽两行,每行可以栽几棵,还剩几棵?如果栽3行,每行可以栽几棵还剩几棵?这样便把单纯的栽树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体会,去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需要数学,数学可以运用到生活中。 二、尊重个性,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不同学生生活背景不同,现实生活在他们头脑中也就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的学习过程。数学生活与现实生活,经常会产生一些“矛盾”。这样的“矛盾”往往:“激化”学生产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有一次上数学活动课,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六一节“临近,书店搞如下活动,

5、你会怎样选择?说出你的理由。 红楼梦原价31元,现价21元。 成语故事原价8元,现价4元。 安徒生童话原价12元,现价9元 名师教你写作文原价10元,现价8元。 这是一道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且能产生矛盾冲突的题目,果不其然,在讨论当中,许多同学都有充足的理由,争论异常激烈。有的学生选择了成语故事,因为现价只有原价的一半,打了五折,比较便宜;有的学生选择了红楼梦,原因是价钱降低得最多。还有的学生观点与众不同:我要买名师教你写作文,因为这本书对我写作文有帮助,可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我要买安徒生童话,因为我喜欢童话故事;我要买红楼梦,因为我喜欢看等等很多观点。由于每个同学认识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因此造

6、成了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场面,通过了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矛盾中得以激发。 三、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手、眼、口、脑多种器官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亲自参加活动,以主角的身份,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例如:我在教学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时设计了实践操作环节。第一组同学拿的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第二组同学拿的是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

7、,第三组同学拿的是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第四组同学拿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实验要求:将圆锥盛满沙子往圆柱里倒,几次可以将圆柱装满。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们发现只有第四组同学倒得次数是一样的都是3次,由此引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的活动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得以发展。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活动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设计教学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的手、眼、口、脑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感受数学的美,在再创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成功,感受愉悦,使学生得以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小学数学教育J. 北京.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2011年第2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