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醉翁亭记9.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34997258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 醉翁亭记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8 醉翁亭记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8 醉翁亭记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8 醉翁亭记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8 醉翁亭记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8 醉翁亭记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 醉翁亭记9.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8课课题醉翁亭记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语段,体会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 2、读文识人,使学生深入了解欧阳修;3、通过解读欧阳修、范仲淹,引领学生初步了解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以文读人,读文识人:通过醉翁亭记以及相关资料,理解欧阳修乐观、豁达、执着的理想、济世为怀等精神品质。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且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单元提示中指出: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

2、体验加深理解。因此,在完成一、二课时之后,在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对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三课时设计,准备将“以文读人,读文识人”作为目标和重点,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作者欧阳修的初步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为教学的起点,结合补充的拓展资料,促进学生对文本进一步解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欧阳修其人。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完成一、二课时之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但对于作者流露的情感为何、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情感、如何理解作者其人仍然比较陌生;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相隔久远,学生想要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也需要更多资料的支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3、图导入一、时代背景1、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知道的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小结:宋代的国势不如汉、唐那么强盛。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威胁之下。宋代虽然经济相当发达,但由于对内的冗官冗费和对外的巨额岁币,农民负担沉重,财政时有困难。(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2、从范仲淹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庆历新政:1043年,作答手诏条陈十事,上疏仁宗“明黜陟、抑侥幸”等十件事。 1044年,上疏“再议兵屯、修京师外城、密定讨伐之谋”等七事。改革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 1045年初,随着范仲淹、富弼等大臣的离京,历时仅一年有余的新政也逐渐被废止,改革以失败告终。参考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小结: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重用文臣,使文臣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这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欧阳修“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总结: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宋代士大夫所追求的风范。-中国文学史二、写作背景:欧阳修为人忠直,敢于直谏,关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遭谗离职被黜,欧阳修上书为之辩,得罪了当权派,受牵连被贬至滁州做太

5、守。虽被贬,但他却以积极的心态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做事。被贬后,欧阳修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被贬的第二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补充:醉翁亭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经典,它不光是流传千古,在当时就非常有名。醉翁亭记写出来以后,刻在那石碑上,所有的旅游者听说那山上有块碑,就要上那山去看那碑,还要把字拓下来。拓碑的时候得用拓包来捶打它。而这拓包是拿毡做的。寺庙里头所有的毡都被用光了,最后僧人们只能把他们铺在床铺上的毡都拿出来,用铺在床上的毡做成

6、拓包来拓。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学习醉翁亭记,试图从字里行间来揭秘它“流行”的原因。自由畅谈1.立足语文根本,整合学科知识,突出北宋这一特殊历史背景所产生的文人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为进一步解读文本做准备。2.而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背景,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以及作者的了解,活跃课堂的氛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整体感知1.解题:题目告知哪些信息?参考:这是一篇游记,记的对象是醉翁亭。2.“醉翁亭”的名字由何而来?参考: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3.齐读课文,寻找本文中,欧阳修的称谓一共有几个?分别是什么?参考:3个:醉翁、太守、庐陵欧阳修。1.朗读并标记。2.从文中筛选、提取信息。1.从题目入手,把握文

7、章全局。2.梳理文章脉络欧阳修的3个称谓,为研读课文做铺垫。研读课文,理解三个称谓1.醉翁刚刚迈入不惑之年的欧阳修为何要给自己冠以“翁”? 补充:我昔被谪居滁山,名虽为翁实为少年。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参考:从回忆新科进士的开篇两句能看到“久别重逢的喜悦”;从三、四、五句“薄宦”、“十年”和“空负”能看到别贬谪之后宦海沉浮的感慨和无奈。翁字很好地外现了欧阳修当时内心的孤单与悲凉。欧阳修曾说自己是一位“载酒长盈车”、与客“频举杯”的能饮之人。但在醉翁亭,他却是“饮少辄醉”,这个“醉”具体指什么?参考:“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显然此“翁”

8、是因景而“醉”,并非酒醉。此“醉”为“沉醉”、“陶醉”,沉醉于山水之间。全班齐读文章集中描写山水之乐的第二自然段,赏析山水之美。如:写山景朝暮的晦明变化,“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太阳一出,林间的雾气就消散了;云烟聚合,山谷就变得昏暗起来。这里用了“出”、“开”、“归”、“暝”四个动词,都是表形态或明暗变化的,放在一起,使静境变为动境,传达出种跳荡变幻的生气。如:描写四季之景,选择了四季中最具代表、最有特色的景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小结:以“醉”冠“翁”,可以看出此“翁”在滁州简单而纯净的自然之境中的得以解脱,得以超然。让我们感受到饱经沧桑的欧阳修寄情山水之间的那份旷达

9、乐观。1.细读课文,独立圈点批注。2.思考分享。3.赏析文章语言。4.借助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5.适时做笔记。1.品味语言,揣摩作者情感。2.读文识人。结合文本,理解作者情感。借助资料,进一步挖掘文本,概括、理解作者优秀的精神品质。3.做笔记,加强记忆。板书醉翁 孤单与悲凉+山水之乐 旷达乐观(依据学生课堂生成变动)研读课文,理解三个称谓2.太守补充:“某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欧阳修的信透露出哪些信息?参考:享受山水琴酒之乐,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小邦为政感到满意,觉得“粗有所成”。“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在文章中体现在哪里?结合文本,谈谈从哪

10、里可以看出“粗有所成”?参考:第三自然段,太守设宴。滁州百姓生活安乐、民风淳朴、社会和谐;饮食、物质丰盛;宴会内容丰富。补充: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他有两个字,一个叫宽,一个叫简。一个宽一个简,概括了欧阳修为政之道的核心,他管理百姓,他治理一个小郡小城乃至一个大郡大城,基本的原则就是顺应老百姓本来的愿望,顺应老百姓自己的要求,引导老百姓实现他们的幸福的感觉。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小结: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场宴会:当地百姓生活安乐,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在这太平祥和的“宴酣之乐”背后,体现的正是欧阳修治下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现状。当这一切都呈

11、现在欧阳修的眼前时,他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安慰和满足。欧阳修用这种方式实现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弥补着他“济天下”的遗憾。他不再是“醉翁”,而是“太守”。太守醉于“宴酣之乐”,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洒然而醒的欧阳修对理想的执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细读课文,独立圈点批注。2.思考分享。3.赏析文章语言。4.借助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5.适时做笔记。1.品味语言,揣摩作者情感。2.读文识人。结合文本,理解作者情感。借助资料,进一步挖掘文本,概括、理解作者优秀的精神品质。3.做笔记,加强记忆。板书太守 宽简政治+宴酣之乐 社会责任感、执着理想(依据学生课堂生成变动)研读课文,理解三个称谓3.庐陵欧阳修:(

12、结合背景)齐读文章第四自然段。作为醉翁,他享受的是“山水之乐”;作为太守,他享受的是“宴酣之乐”;那么,作为欧阳修自己,他本人享受的是什么乐趣?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补充: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小结:当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使醉翁、太守陶醉与满足之后,当能与百姓同乐,将百姓之乐当成自己的乐的时候,他不是“醉翁”,也不是“太守”,而是本我欧阳修,因为这是他最大的满足。自幼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欧阳修拥有这份“济世为怀”的担当。体现的是儒家所推崇的民本思想。欧阳修对于与民同乐的那份自得,让我们感受到的是

13、他作为儒家文人的那份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中国儒家文人的理想之所在。1.细读课文,独立圈点批注。2.思考分享。3.赏析文章语言。4.借助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5.适时做笔记。1.品味语言,揣摩作者情感。2.读文识人。结合文本,理解作者情感。借助资料,进一步挖掘文本,概括、理解作者优秀的精神品质。3.做笔记,加强记忆。板书庐陵欧阳修 本我+与民同乐 民本思想、济世为怀(依据学生课堂生成变动)研读课文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参考: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及其名字的由来;引出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总起全文;点明中心。5.赏析第一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比喻的手法:有亭翼然

14、临于泉上;静结合;多感官描写:有形、有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小结:作为醉翁,他饱经沧桑,寄情山水,旷达乐观;作为太守,他洒然而醒,小邦为政,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公意识;作为庐陵欧阳修,他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济世为怀。此时的他,失落与孤独虽在,但已然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片栖息地。1.细读课文,独立圈点批注。2.思考分享。3.赏析文章语言。4.借助资料,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5.适时做笔记。1.品味语言,揣摩作者情感。2.做笔记,加强记忆。3.总结回顾,加深印象。拓展延伸“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补充:六一居士最初被

15、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从这六个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参考:表现了欧阳修豁达开朗、淡泊明志的性格特征。同时,体现出了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思考分享。借助资料,进一步加深对作者的印象。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欧阳修?醉翁亭记凝聚着欧阳修丰富的人生感悟和人格理想,深深地打动了人心,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追捧,流传近千年。作业布置1. 观看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2. 小作文我眼中的欧阳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