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讨.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34994525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讨.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艺术的研究宋河一中 严华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课堂导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设计好一堂课的导入设计,除了要遵循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注意几个细小的问题外,重要的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导入方法。一堂语文课,导入成功了,这堂课也就成功了一半。关键词:语文教学 导入原则 导入方法 注意问题【正文】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探寻的目标。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

2、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是要激活课堂。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一堂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有哪些方法可以采用、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入设计的原则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设

3、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才能达到出新、出奇,出巧的效果。 1、导入设计要有新奇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内动力。一篇课文的导入一旦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语文知识的奥秘。追新求异是人们的共性,新奇的导入会让学生兴趣顿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动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导入环节应力求新颖、别致。发展是一切事物的生命力所在,而创新则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导人环节也应力求有突破、有创新,不落俗套。因此在导人环节设

4、计中应做到形式多样,内容新颖。 2、导入设计要到艺术性。 美的事物让人赏心悦目,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初中生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教师的导入要能表达出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使他们动心动情,自然地接受语言中所体现的审美感情。 3、导入设计要有情感性。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初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时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

5、的情感拔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4、导入设计需有知识性。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二、建构创新导入的方法: 1、诗歌朗诵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如: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请同学上台朗诵)“你看,那浅浅的天

6、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动情的诗歌,把我们的思绪带到茫茫宇宙。在浩瀚的星际,除了我们人类已知的星球外,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是介绍包括牛郎织女星在内的有关天文知识的文章卧看牵牛织女星。 2、故事引路法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师可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事先辅导,让给一个学生上课前登台讲给同学听:“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特别喜欢穿得漂亮。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

7、衣服。有一天,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能织出一件很特别的衣服: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最后,皇帝就这样光着身子参加完游行大典。”这个荒唐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有时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也能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如教者在教观潮时,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有关钱塘江潮水的神话故事,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他们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老师成功地调动起来了。 3、设问引路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例如:上课伊始,老师提出两个问题

8、: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老师借势导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4、简笔图形法 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语文课,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课,生活中,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又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

9、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它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 5、名言造情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提前准备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名言警句,用饱含情感的语言传送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我们都知道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书的。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皮罗果夫也说过:“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书又好比是源泉,好比是船只,好比是顾问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把书比

10、作人类文明的长生果(我的长生果导入设计)。 6、笑话引路法 幽默有趣的笑话常常能迅速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能较好地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老师,不管对什么词、成语或典故,只要学生向他请教,他马上就能解答,根本用不着查工具书。有一次上阅读课,有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叫”众寡悬殊“呀?”老师两眼一眯细,脖子略向左一歪,只用两分钟功夫就解释开了:“众者,人多也;寡么,就是寡妇;悬,是挂起来的意思。人挂起来,那就是上吊,殊么,是死了。众寡悬殊就是许多寡妇上吊死了。”“那么寡不敌众呢?”另一个学生接着站起来问。“这个词与刚才那个词有两个字相同,更好理解了,那就是寡妇

11、打不过许多人的意思。”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老师顺势导入课题怎样查字典词典。 7、游戏激趣法 课前安排一个跟课文相关的游戏节目,让同学积极参与。例:上课前,老师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准备四个方面的材料:A组备人物,组备时间,C组备地点,组备事件,然后分别请各组派同学上台写出自己的材料,组成一个基本故事情节(可能会出现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如:元谋人五万年前在撒哈拉沙漠踢足球;刘德华31世纪在火星打扑克;2003年,布什和萨达姆在美国自由女神像火炬上决斗在同学们兴趣盎然之际,老师顺势导入课题作文教学:合理交代记叙的要素。 8、背景介绍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

12、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了一些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教师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如在学列夫托尔斯泰时,教者可准备关于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有关作品的节选等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追求,为学习这篇课文铺设了一条畅通的大道。在学海燕时,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海燕”等事物的象征意义,教师可讲述高尔基创作海燕时的背景,让学生通过了解沙皇统治下的俄国革命斗争怎样如火如荼地展开,自然而然地到教材中去体会革命者们的昂扬斗志。 9、创设情境法 采取直观演示,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

13、能激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如讲授三峡可事先准备好几幅“三峡”的景物挂图,新课导入时将挂图一一挂出,并辅以介绍,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被图片中优美的景物所吸引,对三峡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感到课文的枯燥无味了。直观演示还包括实验操作等。 10、巧用媒介法 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讲在声音的世界里前可欣赏两段命运交响曲和二泉映月,分别感受一下不同的音乐魅力;观看一段豪放痛快的“安塞腰鼓”录像后再讲安塞腰鼓;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前放一段有关人民解放军

14、千帆竞发,横渡长江的电影片断等,这样能够艺术地导入课题,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1、即兴表演法 讲授新课前让学生动手动脑,寻找新课的兴趣点,并把这种兴趣传染给大家,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如在学习口技一课时,可让会口技的同学进行即兴表演,或让欣赏过口技表演的同学绘声绘色地描述表演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会带着意犹未尽的心理去感受新课文,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12、歌曲感染法 歌曲既能陶冶人的情操,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老师亲和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

15、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 13、设置悬念法 教育起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教师如能在导入中有针对地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云南的歌会时,教者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原题为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课文时有删节,沈从文到云南本是想从马鞍上的花纹上作一些文物方面的研究,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他吸引过去了,这个更新的发现就是课文所写的“云南歌会”。教师这时可问学生,“云南的歌会”到底是靠什么深深地吸引了沈从文?凭借这个悬念,想必学生一定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地研读课文,寻求答案。 14、温故知新法 温故而知新,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许多内容具有前后之间的紧密联系,在题材类型、表现思想和写作手法等方面是相通的,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人手,以复习旧知识导人新课,如在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这样导入:“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