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第二版杨持主编复习资料一、绪论1、生态学:a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的科学(美,生态学家,EOdum1956)b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体制的科学(中国生态学会首创人马世俊){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普通生态学往常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研究层次3、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4、坦斯利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观点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野外、实验和理论的3类7、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成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稳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8、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种类分类:陆地生态学、大海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等;根据交错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地区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快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施和手段得到宽泛应用;系统剖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二、生物与环境1. 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在生物科学中环境是指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样因素;环境科学中,一般以人类为主体,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样因素的总体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散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点因子,就是限制因子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de)——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每栽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的(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植物产量1.所有生态因子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2.详细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3.生物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生物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人类为主体4.按范围环境包括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地区环境、微环境、内环境5.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6.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7.生理有效辐射中,红光和蓝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8.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响,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
9.如果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的生物产量,钾可维持350kg的产量,磷可维持500kg的产量,而实际产量只有250kg;如果多施1倍的氮,产量将停留在350kg,因为此时产量为钾所限制这种现象能够用生态学上的Liebig最小因子定律进行解释10.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方式包括行为适应、形态适应、生理适应11.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和非密度限制因子密度限制因子13.陆生动物主要通过形态构造适应、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减少失水14 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1、环境的种类都有哪些?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红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损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地区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2、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种类有哪些?( 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4、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答:(1)综合作用:如气候的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一般为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如鱼类的回游;(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5、种的生态幅及其限制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答:(1)对同一世态因子,不同生物的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每个种的的生态幅主要决定于种的遗传特性2)一种生物对某一世态因子的适应范围较宽,而对另一因子的适应范围很窄,生态幅经常为后一世态因子所限制3)同一世物不同阶段耐受性不同,生物繁殖阶段经常是一个临界期4)内稳态扩大了生物的生态幅与适应范围,但并不能完全挣脱环境的限制5)驯化可致使物种耐性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范围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新的最适点6、试述光的生态作用.答:太阳光是地球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根源,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须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根源于太阳光太阳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产生深刻的影象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的作用;(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有杀菌作用,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响3)生物的光周期的适应植物可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光周期的变化对大多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光周期对昆虫的滞育起主要作用7、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答:(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水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必须以水为介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活动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有影响水分对植物生长有最低、最适和最高值3基点;水分不足时,可引起动物的滞育和休眠,很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亲密相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散布有重大影响降水量最大的赤道热带雨林种的植物达52种/公顷,而降水量较少的大兴安岭红松林中,仅有植物10种/公顷;水分对植被的散布有影响,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分为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种类也分为3个区:润湿森林区、干旱草原区和荒漠区8、简述土壤的生态作用答:(1)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2)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的矿物质元素;(3)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肥力(水、肥、气、热);(4)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5)生态系统的很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分解作用、硝化作用、固氮);土壤是污染物转变的重要场所简述3种耐盐植物及其特点答:植物的耐盐方式:(1)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盐,并把这些盐聚集在体内而不受伤害;(2)泌盐性植物:植物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3)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特别小,几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9、阐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散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说来,生物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其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和深刻的影响温度对生物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度、降水、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这是温度对生物的间接影响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点种群是占有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会合种群不同于个体的群体特点可分为三类,(1)种群的密度和空间格局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纪散布和种群增长率由于人类存心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域,种群不断扩大,散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1、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个体群称为种群2、生态位:是指物种所占有的物理空间,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对温度,湿度,光照,养分,土壤等环境资源条件的适应或利用范围的综合。
3、生命表:把观察到的种群中不同年纪个体的存活和死亡数编制成表,称为生命表4、种群散布格局:种群内个体的空间散布方式或配置特点,称为散布格6、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种群的个体数目7、存活曲线:依据生命表中种群在不同年纪的存活数绘制的曲线称为存活曲线8、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与初始个体总数之比9、种群年纪构造: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纪散布状况,用各个年纪级的个体数在整个种群个体总数中所占百分比表示10、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同,两者相互有利,甚抵达到彼此相互依靠的程度,这种现象称为互利共生11、性比:指的是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率12、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12种群的年纪构造一般能够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14种群个体的空间散布格局一般能够分为随机散布、均匀散布和集群散布三种种类15生命表包括动向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1. 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物种:一般认为,物种是形态上近似的,彼此能够交配的,要求近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乃是生物世界发展的连续性与中断性的统一的形式种群:一个种群就是同一物种的一群个体,通过个体间的交配而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
每一物种总在它分其他不连续的居住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