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调研报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根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遥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两份报告进行比拟可以发现: 第一,教育地位 17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表述进一步修改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民族振兴、社会进步,是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历史使命,而教育在其中发挥着基石的作用,责任重大 第二,教育优先 17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调整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这两个表述方式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但体现了传承,说明在今后的五年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考虑 要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外在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内在的发展动力是改革创新从近代史上看,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崛起,还有后来德国、美国的先后崛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这些国家均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当今的世界各国更是如此,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无数的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优先发展教育,是国家社会经济前面腾飞的关键 第三,教育要求 在17大的报告中,党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十八大的报告,这样的表述略有变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表述上的变化有第一,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的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观察党的教育方针;第二,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调整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为人民效劳〞。
原来的要求强调教育自身要走向现代化,现在的表述要求教育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的要求相适应,而且还要率先发展,才能做好效劳工作第三,从“实施素质教育〞,调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提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点上的经验,但全局性的经验不多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党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以及对教育的迫切渴望,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教育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性的改革第四,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整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人民为教育的期盼和要求越来越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增加“努力〞二字,不是降低要求,而是更加务实 第四,教育改革 在17大的报告中,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到了十八大的报告,这一关注点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根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首先,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加宏观、更加综合,从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的改革,进一步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其次,对学段的要求体现了递进性九年义务教育从原来的“促进均衡〞到新五年的“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从原来的“加快普及〞到新五年的“根本普及〞;职业教育从原来的“大力发展〞到新五年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从“提高质量〞到注重“内涵式发展〞在十八大的报告中,还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有了新的要求,这些都是17大的报告中没有提到的 第五,教育公平 在17大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根底〞“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标准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前面五年期间,上述很多要求已经实现或者根本实现,比方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标准教育收费、保障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 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对教育公平又有了新的要求。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些要求非常明确,要通过缩小区域、城乡、特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异,给每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时机,让孩子们通过接受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教育公平问题是在17大的报告中首次写入报告的,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又有了深化和发展 第六,教师队伍 在17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在过去的五年内,从国家到地方,不同层面都开设了“国培计划〞、“名师工程〞等一系列教师培训课程,给广阔教师提供了学习、实践、提高的良好平台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教育现代化的高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根本保障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大对教师的关心、呵护和培养在十八大的报告中继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然是在情理之中的 第七,社会力量 促进教育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17大和十八大的报告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7大报告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加的“引导〞二字,应该是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办学的标准化,让其成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