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XX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29077025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XX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XX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XX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XX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XX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XX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XX版八年级上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美文档 桃花源记公开课导学案(XX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 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俨然()阡陌()诣()垂髫() 2.解词。 为业:缘:夹岸: 杂:鲜美:异之: 欲穷:舍船:豁然: 开朗:平旷:属: 悉:怡然自乐:所从来: 咸:问讯:先世: 妻子:邑人:不复出焉: 焉:间隔:皆: 叹惋:延:语云: 不足:既:志: 诣:如此:遣: 欣然:落英:缤纷: 才:俨然:绝境: 无论: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规:未果:寻病终: 问津: 3

2、古今词义。 鲜美古义:今义: 交通古义:今义: 妻子古义:今义: 绝境古义:今义: 无论古义:今义: 不足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5.通假字: 便要还家: 6.找出文中的成语解释并造句: 7.翻译: 1)林尽水源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便扶向路 9)寻向所志 二、课文解读: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

3、哪几件事?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请以此为线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2用原文语句作答: 1)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2)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3)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象的?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5)由“豁然开朗”我们能联想到陆游的诗句: 6)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什么? 7)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什么?) 8)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生活宁静的句子是什么? 9)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什么

4、?(第二段中最能表达作者理想的句子是什么?) 10)桃花源中人见到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什么? 11)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原因是什么? 12)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哪些? 3、探究问题: 1)课文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3)桃花源中的人定居此处的原因是:(用四个字)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6)为什么桃花源中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7)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 课堂导学: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朗读停顿。继而熟读课文。 2、 学生谈论交流预习导学。将疑难问题画出来等集体讨论。 3、 集体交流疑难问题中的基础积累。 4、 再读课文来交流讨论课文解读部分的疑难问题。 5、 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6、 学生背诵课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