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变化方能潜心备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2907496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解变化方能潜心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了解变化方能潜心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了解变化方能潜心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解变化方能潜心备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了解变化,方能潜心备考2011-2013年高考新课标语文试卷分析南宁十四中 覃霞峰2012年,广西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我们也成为第一届进入课改的年级。课改之后高考如何变化是广大师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通过高考这根指挥棒,透过高考试卷的结构和命题形式、考查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我们可以了解新课标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从而知道上课的方向,在对学生的指导中做到心中有数。所谓了解变化,方能潜心备考。一 、试卷结构出现大变化相对大纲卷,新课标卷最大的变化在于试卷结构。大纲卷和新课标卷均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考查的内容大部分也相同,但在整个试题的排列上却有很大变化。大纲卷的第一卷检测基础知识的识记及运用,科技文的阅读

2、理解、分析概括、推断,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内容信息的筛选、分析概括。第二卷考查古诗鉴赏、名句默写、散文大阅读、语言运用和作文。新课标卷也分两卷,但每一卷的考查目标更为明确。第一卷为阅读题,检测社科文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内容信息的筛选、分析概括和翻译,古诗鉴赏、名句默写,现代文大阅读的阅读理解、信息筛选与整合、分析概括。第二卷为表达题,检测基础知识的识记及运用、语言运用和作文。在第二卷中, 三年的新课标卷均不再考查字音字形,这也是唯一减少的题型。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新课标考试设置以阅读和表达为主线的卷面结构,着眼于考生的“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运用” ,注重对语文应用能

3、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切近新课程,凸显了新课改理念。二、增加了选考内容,加设探究题,答案更开放大纲卷全卷一直都为必考内容,而新课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部分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两部分, 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其一进行答题。出现选考题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新课标考试大纲现代文阅读题,由对一般论述类文本的基础性阅读能力的考查,逐步延伸到对文学类文本的发展性阅读能力,突出了“作品题材的基本特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等的考查。其中,出现了“探究”这一全新的

4、考点。如2012年新课标卷第11题第4四小题,题目是这样:“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们的具体理由。”在此我们可以看到,题目给了学生更多自我思考的空间,不再强制学生接受预设的答案,答案更开放。这让考生体验到“探究”滋味,是对考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使命题能更好地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三、 新课标卷指向明确,指导备考更有底气语文的考查范围非常宽广,在过去的高考备考中,我们常常苦于针对性不强,如字音字形题,犹如大海捞针,师生花费大力气复习,高考时还是没撞上。而名句名篇默写,我们考前不停督促学生读、背,有些勤奋的学生走路都念念有词,但高考了,经常一题不中。这是让语

5、文老师困惑最多的。通过分析这三年的新课标卷,我们发现字音字形题淡出了高考试卷,三年均未出现。而考查的名篇名句默写全都出自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划定的64篇。这就意味着考试范围大大缩小,我们在备考时就能做到有据可依,指导备考更有底气。在对比选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时,我发现就题目难度而言,实用类文本阅读难度要低,答题更容易找范围,比较适合像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学生更容易拿分。这就提示我们,今后,我们可能要侧重对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和训练,以提高学生阅读题的得分率。四、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新课标卷的作文题特点明显,现举2013年新课标卷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文命题的导向。2013年的新

6、课标卷作文是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作。材料内容贴近学生现实: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助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然后让学生就“同学关系”问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者所选材料来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可以看出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思路,不要学生讲空话、套话,而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挖掘精神内涵。这个命题导向对我们的作文备考意义很大,因为长期以来,大纲卷都是从人生意义和价值方面命题,学生只要记住各类典型人物即可完成作文,而现在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学生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只背几个经典事例,而应该真正关注社会现实,在关注中思考,对人生有更多个人的切身体会。我们在平时就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做好新颖素材积累工作,比如可以搞课前热点新闻演讲活动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