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2907444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动教学过程中的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误区一:互动形式化,互动实质缺失,为互动而互动形式化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实质性内容。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互动,设计大量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团团转,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上是利用“满堂问”而进行“满堂灌”如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片断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什么?生1:是一排排树。生2:树上有很多叶子。生3:地上有绿绿的小草。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有两排树,第一排有几棵?生:8棵师:第二排有几棵?生:8棵。师:一共有几棵?这样,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活跃,但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呢。这样的互动有效吗?显然

2、是无效的,原因是教师的问题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提炼出任何数学信息,学生因此看到什么说什么。而教师的后三个问题又过于简单,学生不动脑就能说出。例:教学“和大小比较”,当有的学生认为大,有的认为大,师:看看我们桌子上有什么东西?生:有长方形、圆形。师:请你们用长方形或圆形折出和,比一比哪个分数大?于是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顺顺当当的比较出大于。学生似乎是积极地在动手、在验证,全体学生都在互动,但由于受教师的亲自指导,顺畅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的思维其实是定向的,缺少思维的互动。误区二:互动形式单一,多师生互动,少生生互动师生间的互动应包括师生间的双向活动与生生间的双向互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在

3、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现在课堂教学互动大多是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扮演着“法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的单一性。生生间的互动的严重缺失使学生所具有的经验未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限制。师生互动是一种动态性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使教学成为师生、生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相长。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误区,课堂互动教学行为的转变已

4、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更好地使课堂早日走出互动的误区呢?一、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有效互动。1、创设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实际、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容易打开思路,感情上容易沟通。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教学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互动”,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内在的需要,通过互动活动,主动地获取体验,获取新知。例如:一节高年级的“统计”教学,课前教师布置了一道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村子人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己家庭一年来的主要开支等情况的社会活动题目,上课

5、时学生们就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热烈地探讨,教师也紧上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统计图。短短的一节课,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不但亲历了“统计”的真实过程,理解了统计的现实意义,而且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了发展,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丰富了互动的内容。2、开放学习材料,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开放性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拓展课程资源,除了精心选择主体学习材料外,还要重视

6、选择好学生学习的操作材料或辅助材料,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大的帮助。如“克和千克”的教学,我们立足于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利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三种1千克的物品,学生准备的有味精、大米、黄豆、洗衣粉、饮料、水果、果冻、饼干、沙子等,有散装的,也有原包装的。课中,每四人一小组,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地感受1千克的质量,并说出这1千克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想的方法非常多,“用秤称的”,“看包装袋上写着1千克或1000克”,“一包盐500克,两包盐就是1000克,1000克=1千克”,“果冻的包装袋上写着50克,数20个就是1000克”有几个学生

7、的发现真是出乎意料,一个学生说,“这1千克味精与这1千克饼干不一样重(铁皮盒),只不过他们的‘净含量’是一样的,毛重是不一样的,因为饼干盒比包装袋要重得多”。另一个学生说,“我发现有些饮料盒上写的重量不是千克,也不是克,‘红牛’的净含量是250毫升,‘伊利’酸奶的盒子上写着‘净含量250ml’,我家的‘鲁花牌’花生油的瓶子上写着‘1.8L’。”还没等她说完,有些学生抢着说,“250毫升就是250克”,有些学生纷纷拿出矿泉水、牛奶瞧个明白,非常兴奋地说,

8、“咦,怎么饮料瓶上写的都是毫升和ml”正是这些开放性的生活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的“再创造”活动,竟然生成“净含量”“毛重”“毫升”“升”等知识。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互动起来,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二、优化问题设计,拓宽互动空间,促使学生思维互动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教学互动。合适的数学问题是保证有效的课堂互动的基础。有些教师总喜欢把问题掰开糅碎,讲深讲透,学生不动脑就能听明白。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有害而百无一利,因此,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

9、间。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或能引起学生争辩的等问题,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东西可说,又给学生的思维创造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它可留足学生学习的互动生成的空间。1、开放式的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互动例如,教学“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当学生出现对和哪个大哪个小时,教师只需改变一下自己的提问方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们有什么办法验证谁大谁小呢?”思维范围广,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后,有画线段图比较大小的、有利用长方形或圆画图证明的,也有用班级人数的和比较,或分蛋糕的方法比较、甚至出现变同分母比较的方法。这不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吗?在这种开放式的提

10、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这样的问题既围绕教学目标,又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2、设计选择性问题,张扬个性,扩大互动范围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当学生进行了一些基本的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出示一组数12.5,8.8,240,199.9,32,25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编成乘法算式,并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这时学生出现以下好几种方法生1:12.5×32×25=(12.5×8)×(25×4)生2:12.5×8.8=12.5×(8+0.8)生3:240×2

11、5=60×(4×25)生4:12.5×240=12.5×8×30生5:12.5×32=12.5×8×4生6:8.8+199.9×8.8=8.8×(199.9+0.1)生7:12.5×8.8+25×32=12.5×(8+0.8)+25×4×8生8:25×8.8+25×32=25×(8.8+32)=25×40.8=25×40+25×0.8设计这种选择

12、性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人人有互动”,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互动,都得到训练、发展。3、巧设争议的开放题,让创新在思维碰撞中互动生成如,在教学完“圆的面积”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一根12米的绳子,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围一块面积最大的活动场地,能围多大的地?学生经过讨论争议,一开始得出三种方案,并得出圆面积最大的结论:、S1=3×3=9m2、S2=4×2=8m2、r=12÷3.14÷2≈1.9m有的学生提出借助教室的墙壁来围,围成的面积更大,学生经过探索交流讨论

13、,得出三种方案,并得出半圆面积最大。、4m、3m、6mS4=4×4=16m2s5=6×3=18m2c=12×2=24mr=24÷3.14÷2=3.8ms6=3.14×3.82÷2≈22.7m2像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开放题,学生容易引起互动,随着互动的展开,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学生在探索中思考、明理、发现、创新,在思维碰撞中互动生成。尽管学生的说理有不全面或有相似重复的地方,重要的是多给予表达与引导,那些奇思妙解就会盛开出美丽的创新之花。三、设计多种互动形式,促进生生互

14、动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现代合作教学理论也非常重视课堂学习中的生生互动状态,主张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从而起到一种“共振”作用。1、师生角色互换课堂上鼓励学生走向讲台,面向全体同学,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或不理解有疑惑的地方,改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的互动形式。如吴正宪老师教学的相遇应用题,当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时,他把学生按不同算法分为两组,由甲方提出质疑,而乙方解释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利用线段图演示说明。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教师的角色完全由学生充当,“说”

15、的学生必须要理清思路,反复思考,形成一个反思过程;“听”的学生想迫切了解别人的发言、观点与自己有何不同,有何长处,有何不足,必定会认真倾听。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撷取别人思想的精华,博采众长,萌发灵感,触类旁通,使“听”、“说”双方共同提高。2、搭建争辩平台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好胜好斗,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争辩的平台,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这样便有多种观点的碰撞和争论。如在估算中,有这么一个问题“讨论:如果要估计一袋黄豆有多少粒?你会用什么方法?

16、”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且在汇报过程中时常提醒学生,“在欣赏他人方法的同时要学会反驳别人的意见”,所以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现争辩的情形,并形成了多种解题策略。生1:看1粒占的空间有多大,整袋的空间有多大,就可以求出黄豆的粒数。生反驳:你说1粒米占多大空间。(生1傻了,教师引导,方法可以,但测量有点难度)生2:把黄豆摊在桌子上,平均分成4份,数出1份的粒数,再用乘法求出近似数。生反驳:一袋黄豆太多了,分一分太麻烦了。生3:用勺子量,比黄豆倒在地上的方法要好,只要量出共有几勺,数出一勺子有几粒,用乘法就可求出总粒数。生4:这也太麻烦了,还是用秤称出整袋的重量,再称出一粒的质量。然后用总质量除以一粒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