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基层农机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xx市大部制改革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现状 xx市残疾人联合会邵诗武 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保证,其机构建设、人员编制、效劳水平直接关系到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背景下,我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状况如何9月上旬,市残联组织开展xx县区、xx县区〔以下简称“两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实地走访座谈,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根本现状202023市发改委、财政、民政、编办、残联联合发文,明确了乡镇〔街道〕残联的工作职责,同年xx市基层残疾人组织标准化建设申请省级和国家级达标为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标准对残疾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工作,市残联编印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手册?在全面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标准化建设中,全市建立健全了以市〔县〕、区残联为主导、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根底的残疾人组织网络目前,全市各市、区残联机构全部实现独立,均为正科级单位,实行计划单列,理事长专职,落实了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编制,理顺了组织关系;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配备了享有公益性岗位经济待遇的残疾人专职委员。
2020233月,在xx市委、市政府?关于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完善xx县区管理体制的意见?〔黄发〔2023〕12号〕的指导 下,xx县区2个街道办事处全部撤销,对社区进行了归并调整,原有的16个社区整合为9个,减少社区7个;按照职能整合原那么,对事业单位进行保存、归并、撤销,改革后,xx县区残联机构单列,与区民政局合署办公改革前,xx县区残联总编制数2个,改革后,核定xx县区残联总编制3个,增加1个编制目前,xx县区配备9名残协专委和1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xx县区残联各项经费实行单列,区财政每年下拨0.9万元办公经费给区残联每年征收的残保金用于残疾人事业开支 2023年4月,xx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推进xx县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xx县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机构,减少管理层面改革后,xx县区3个街道办事处全部撤销,原有的39个社区整合为26个,减少社区13个,xx县区残联机构单列,与民政局合署办公改革后,核定xx县区残联总编制4个,3个行政编、1个事业编目前,xx县区配备26名残疾人专职委员,6名阳光家园员同时,为促进xx县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xx县区委决定在xx县区残联正式成立党组,结束自2023年2月xx县区残联从区民政局独立出来后,一直与区民政局共一个党支部的局面。
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经验分析两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上体现了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那么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加强和完善了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体系,加强了社区自治和效劳功能,初步建立了高效精干、办事快捷的政府管理体制,为我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珍贵的经验 〔一〕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管理层级撤销街道办事处,街道残联政府职能由区残联接管,社会职能移交给社区〔村〕残协,社区〔村〕残协工作由区残联直接指导、协调,减少了街道残联一级管理层次通过改革,一方面是精简了机构,合并了社区,到达了减人、减事、减开支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实行“扁平化〞管理后,减少了行政管理层级,减少了办事环节,直接提高了办事效率;加之市残联向xx县区残联下放的残保金征收与使用权限逐步到位,xx县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各级责任新的体制机制建立后,区残联由原来的直接对街道残联,变为现在的直接对社区〔村〕残协,所有的工作必须一竿子插到底,没有中间环节,责权利实现了统一,做得好功绩是你的,出了问题责任也是你的,非常明确。
这样就“逼〞着区残联强化自身责任意识,加大自身业务学习力度和对社区〔村〕残协工作的指导力度及有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也“逼〞着社区〔村〕残协不得不积极主动地履行好自己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的职能,努力为残疾人解难事、办实事,提高为残疾人效劳的能力和水平区残联和社区〔村〕残协形成了很好的良性互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 〔三〕夯实组织根底,转变工作作风区残联经历这次大部制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夯实了组织根底,做到了责任上移、重心下移;效劳前移、管理后移,实现了区残联由管理型向效劳型的逐步转变改革后,区残联的触角直接到了社区和村, 区残联的直接效劳对象也到了社区和村,这样,区残联更多的职能是如何为社区和村这一级搞好效劳,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对街道残联履行的管理职能,对区残联而言是下移了一级,对社区〔村〕残协而言那么是上移了一级,无形中就加强了社区〔村〕残协的组织根底街办撤销后,区残联的一些效劳职能直接延伸到了社区和村,残疾人办事就比以前更快捷方便了如改革后,为了方便残疾人,xx县区冶矿路社区实行“一站式〞效劳,建立了残疾人便民窗口,制作了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效劳家园卡,公开了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职责和联系方式,原来要到街道残联“多头〞往返办理的事项,现在到社区就可办结。
改革后,区残联工作量相应加大,区残联干部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扎根在基层、工作在一线,竭尽全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干部作风转变了,干群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区残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行政本钱,提高了行政效率,更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把更多财力投入到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最需要的地方 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两区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根本完成,可以说实现了一个良好开局,为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但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撤并机构,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把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效劳的能力和水平 〔一〕进一步科学制定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工作思 路一是以健全和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基层残疾人组织根底,切实履行职能,增强效劳能力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台账等资料的标准化建设、残疾人效劳流程等规章建立和对残疾人工作队伍的奖惩考核机制三是以加强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综合素质,增强残疾人工作者群众工作能力。
四是大力发挥社团、协会作用,团结、教育残疾人,鼓励自强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五是创新效劳方式,加大志愿者助残工作力度,提高志愿助残效劳质量 〔二〕进一步理清区残联、社区〔村〕残协之间的管理职能撤销街道残联,实质上是减少了一级管理层次,区残联直接面对的就是社区〔村〕残协,社区〔村〕残协的工作能否开展好,直接关系区残联的工作成效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社区〔村〕残协的工作以前由街道残联布置,街道残联撤销后,区残联直接向社区〔村〕残协布置工作,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我们认为,一是要优化和精简区残联和社区〔村〕残协间的管理线条精简管理线条不是集中管理线条,要切实优化组合社区〔村〕残协的职责,使社区〔村〕残协专注于做自己应该做、能够做、做得好的事情,其他的事务能减那么减二是要为社区〔村〕残协开展好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严格执行社区〔村〕残协事务“费随事转〞,人、财、物相配套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社区〔村〕残协建设并充分发挥其根底作用区残联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社区〔村〕残协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效劳上 探索创新,发挥社区〔村〕残协联系残疾人的纽带作用,把残疾人的矛盾解决在社区〔村〕,努力夯实基层组织根底、社会根底和工作根底。
另一方面社区〔村〕要将残协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的范畴中,同步推进、同步布置、同步检查、同步考核一要配齐残协班子,社区〔村〕残协主席由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担任二要保证残协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经费,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社区〔村〕可以依托当地的公共效劳社区〔如党员活动室〕建立残疾人之家三要着力培养残疾人专职委员,提升其社会化的工作能力,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四〕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大残协〞,创新残协“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区〔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社区〔村〕划分为假设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包含辖区单位、楼栋、约300户居民,将残协事务逐项分解到每个网格,将残协干部、专职委员、阳光家园员等分布到各个网格中,实行包片负责制度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村〕资源,及时收集各类信息,强化综合管理,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村〕,就地化解 〔五〕进一步总结和推广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经验成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是在我市部分xx县区的先行先试,但在黄石各xx县区中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示范性其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认真加以总结、提炼和推广对于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我们也应认真加以分析和对待,不懈地进行探索,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