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单元测试11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21KB
约22页
文档ID:527193535
高三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单元测试11_第1页
1/22

论述类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汉字起源的确切时代和起源的状况曾经那样模糊近六十年来,现代考古的谜一个个从地下被揭晓关于汉字的起源,也有了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殷墟甲骨文产生在商代后期,约为公元前十四至前十一世纪这时的汉字已经是可以较好地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这种汉字的实际面貌表明,它不但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而且经过某种程度上的整理规范那么,在此之前的汉字是什么样子的呢?从商代后期再往前,推到商代前期考古学家认为,郑州商代遗址的发掘中找到的被称作二里岗文化的商代文化,与殷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750至前1350年范围内,早于安阳小屯殷商文化三百多年在翻转的地面上,曾发现三件有字的骨,其中两件各有一字,另一件有十个字考古学家认为是为练习刻字而刻的,它的形制与般墟甲骨文差不多,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在使用甲骨文二里岗文化的陶器和陶片上也刻划符号,都是简单的刻文,刻在陶大口尊上河北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里也发现了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号,其中一部分比商代后期略早一些江西清江吴城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符,也早于殷墟四百年左右这三处的陶文,有的与汉字很相像近年来,对夏文化的探讨日渐热烈,一般认为夏代已经进入阶级社会,起码应该有一些原始文字,但是在夏代遗址的发掘中,却没有找到可以确证为文字的资料。

河南偃师县发掘的二里头文化,根据考古层位,是压在河南龙山文化层之上,又被二里岗文化所压住的它的时代约在公元前十九至前十五世纪,属夏文化,至少它的晚期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在发掘的陶片上有的刻划记号,用意不清这些几何式的直纹,应当都与文字有关尽管商代早期和夏代文化中似乎没有更多的关于汉字的考古资料,但不能说明那时没有文字骨刻、金铸、陶绘的器物上得以保存文字,是因为它们的质地不易腐烂可以想见,在汉字有所积累的时期,它不可能不用来进行日常书写那种临时性的交往或保留时间不必过长的书写物,是可能划在易于腐烂的兽皮、木片、树皮、树叶、草叶等东西上的而这些书写物在数千年之后无法再现,就像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原始社会的木船和草鞋一样,应当是十分正常的而且,隔开这一段,在更早一些的新石器时代,我们还可以窥到一些文字起源的信息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发现刻有符号的陶尊和残器片十六件,大都出自墓葬,上面有十八个刻符这些刻符的图像和甲骨文与早期金文的象形文字非常接近虽然这些符号绝大多数刻在陶尊外壁口下颈部,而且一个陶尊一般只刻一个符号,只有一件在颈部两侧刻两个,另一件在颈部、底部各刻一个,相互并不连贯,因此,意义无法探求但说它们是原始文字,已有相当的理由。

(节选自《汉字的起源与汉字之最》)【小题1】下列关于汉字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对于汉字起源的确切时代和状况,在近六十年来的现代考古中,已经有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B.研究汉字的起源主要不是研究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因为甲骨文已经是可以较好地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了C.二里岗文化中发现三件有字的骨,可以推测汉字起源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750至前1350年范围内D.二里岗文化、河北藁城县台西商代遗址、吴城遗址等陶器上的陶文,对于研究汉字的起源有一定价值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夏代遗址的发掘中,没有找到可确证为文字的资料,这与一般认为夏代已进入阶级社会,应该有原始的文字的看法不相合B.从考古层位上来说,处于最上层的应该是二里岗文化,其次是河南龙山文化,处于最下层的是河南偃师县发掘的二里头文化C.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它所处的时代约在公元前十九至前十五世纪,根据专家的研究,至少它的晚期已经进入了文明阶段D.尽管商代早期和夏代文化中关于汉字的考古资料缺乏,但在更早一些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中,已经有了一些文字起源的信息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据早于安阳小屯殷商文化三百多年的二里岗文化的考古挖掘中发现的骨上的文字,考古学家作出断定,当时已经在使用甲骨文。

B.骨刻、金铸、陶绘的器物上的文字,因为它们的质地不易腐烂,所以能保存下来;而划在易于腐烂的东西上的文字,就无法保存C.大汶口文化中大都出自墓葬的刻有符号的十六件陶尊和残器片,上面有十八个刻符,这些刻符的图像中透露出原始文字的信息D.考古工作者研究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之前的不同时期陶片上的刻划记号,因为弄清这些记号的年代,就能够弄清汉字的起源2.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原始社会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用一些象征性动作,来表示他们的意向、感情这些动作,有的后来成为社会生活的习惯,并常常被用作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社会组织和加强部落之间联系的手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利用其中某些习惯,加以改变和发展,逐渐形成各种正规的“礼”礼”成了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组织和对民众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跪拜礼”是中国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基本礼节人类在刚刚能直立行走时,他们的行走姿势、大约跟现在动物园中猩猩单用后肢行走时的姿势差不多,弯腰曲背、身体前倾、步履蹒跚,前肢下垂、离地面很近以这种姿势行走的人们,当他们站定表示友好或敬意时,前肢着地、后肢弯曲就是很自然的了。

人类的先祖在静止时比行走时更不易保持直立,这一点,在近代力学中是找得到原理的已经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做出的后肢弯曲,前肢着地的姿势,就是跪拜礼的雏形进入阶级社会初期,人们尚不知桌椅为何物,帝王平民皆席地而坐,所谓“两膝著地,以尻著朣而安者为坐”这种坐姿,对于行跪拜礼,是很方便的所谓“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地为拜”以跪拜作为一种礼节,自然而然地得以延续和巩固这种情景,我们在现在的日本“榻榻篾”上还能看到日本民族在榻榻篾上“两膝著地,以尻著腫而稍安”为坐当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伸腰及股而势危”“以头著地”,很自然地构成了一个跪拜动作随着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制度日益森严,经统治阶级改变和发展的各种礼仪礼节也日益繁杂化、规范化、经典化仅跪拜礼一节,就被分为“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膜拜”等格式,各种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跪拜礼都是不同的,它起到了维护、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关系的作用,起到了对人民加强其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稽首”,是最隆重的跪拜礼,属于“臣拜君之礼”;地位相等的人们之间通用“顿首”;而“吉拜”则属于“常祭之礼”等等。

当人们发明使用桌椅之后,跪拜礼已显得十分不便,似乎需要对它进行改革了封建统治阶级也的确是根据其阶级利益,不断地在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例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清政府内外交困,财政危机,为了节约经费充实粮饷,明令废止了沿用三千年之久的“乡饮酒礼”跪拜礼虽然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护和巩固,有助于封建统治,对封建统治者有利无弊,所以,直到辛亥革命前的几千年间,它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用而无多大改变只是到了乾隆年间,中国式跪拜礼受到了一次挑战,英国外交使节到北京谒见中国皇帝,他不愿意向清皇行中国式跪拜礼,经过一番交涉,乾隆皇帝同意接受英国使者的西洋式单腿跪拜礼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阶级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种人格侮辱的成份,并日见其明显以至“卑躬屈膝”一词成了损人尊严的贬义词人民对这种礼节,从习惯到厌恶,从厌恶到反对,乃至提出改革的主张,也就是必然的了清末,四川民间传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从来不许人向他行跪拜礼,也教育百姓不要向任何人跪拜石达开是否有过这种主张,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这个民间传说本身,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跪拜礼的意愿辛亥革命打倒了皇帝,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在中国大传播。

有辱人格,维护封建制度的跪拜礼之取消,已势在必行正式废除跪拜礼节,这是辛亥革命的一大功绩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至今不能说已被完全肃清作为封建阶级的礼节,跪拜礼也尚未绝迹不过,它现在主要使用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而不是用于活人了至于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则不能看作是一种礼节但是,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心目中对跪拜的厌恶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还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它的最终消失,有待于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进一步丰富提高小题1】从原文看,下面对跪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类最初的行走与跪拜礼有相似性,如后肢弯曲、前肢着地,这就是跪拜的雏形B.人类的坐姿与跪拜也有相似性,所谓“两膝著地,以尻著踵而安者为坐”,就体现了这一点C.跪拜礼形式多样,“稽首”“顿首”“空首”“膜拜”等,不同的形式,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等级差异D.坐在榻榻篾上的日本人要表示敬意而欠动身体时,他们“伸腰及股而势危”,“以头著地”的姿势,很自然的构成了跪拜礼的雏形小题2】“作为一种社交礼节,跪拜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只是作为一块青记,它不残留在现代社会的臀部。

根据原文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社会的进步,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平等,决定了对人的跪拜都只能成为过去时B.但毕竟跪拜沿用了三千年之久,不是说要绝迹就能绝迹的,事实上,确实还有毒素存在于我们体内,比如从对偶像、亡灵的礼拜中可见一斑C.从以上意义来看,我们还要努力消除“毒素”,做一个健康文明的现代人D.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久长,封建毒素难以肃清,如近现代作为一种惩罚的跪拜,说明跪拜沿未绝迹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有关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礼”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内部组织的对人民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跪拜礼”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根本礼节B.本文娓娓道来,让人们清晰地了解到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的前因后果跪拜礼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旦被统治者利用,就变了味,成了维护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因此跪拜礼的消亡自然也合乎历史的发展趋势C.封建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断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废即使是跪拜礼,到了乾隆年间,也不得不改变D.跪拜,从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封建社会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行跪拜礼的,总是臣服者、卑贱者。

跪拜礼被掺入了一生中人格侮辱的成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儒释道互补的和合文化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