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简介】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小学第一学段,即在学生还未形成独立识字能力之前,汉语拼音又是辅助学生写话的有效工具怎样帮助学生及时的、更好地掌握这个工具呢? 这门课程分四讲,主要介绍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普通话“四声”与儿化的读法、标注方法,直呼音节与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发音方法,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及其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讲解这些,目的是帮助教师们准确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知识,掌握拼读或直呼的基本要领,以便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准确施教,科学施教,高效施教,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拼音,进而促进他们更好地识字、阅读、写话和学习普通话学习要求】 首先,要通过听讲座,阅读相关参考资料,思考与活动,了解课程知识要点,掌握课程中所介绍的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普通话“四声”与儿化的读法、标注方法,直呼音节与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发音方法 再有,要通过看课例,听教学评析,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准确、全面地领会汉语拼音教学策略 还有,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践行课程中介绍的教学策略,于提高所教班级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运用这项工具本领的同时,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
语音学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讲座)杨德伦(北京密云教研中心,特级教师)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学生初入学的一段时间里,汉语拼音又是帮助学生写话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学阶段,务必要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使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字、阅读、写话和学习普通话 那么,学生怎样才算是“学会汉语拼音”了呢?具体地说,就是要使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四声、轻声、变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还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能按照字母在四线格中的占位、笔画与笔顺,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低年级学生(在不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的情况下)写话时,能用正确的音节暂时代替还没有学过的汉字;认识大写字母和隔音符号,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6个字母) 要使学生能读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教师就需要了解一些语音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方法以及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给予学生准确、深入浅出的指导 第一讲 声母与韵母 一、声母的发音特点与方法 普通话有 21个声母,即 b、 p、 m、 f, d、 t、 n、 l,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教学汉语拼音时,把 y、 w两个字母当作声母教,为的是和韵母 i、 u相区别 (一)声母的发音特点 声母都是辅音,发音时的主要特点是:①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的过程中,一般要受到某一部位的阻碍②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③气流较强④声带不一定震动,声音一般不响亮 (二)声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 不同的声母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1. 声母的发音部位 声母的发音部位,指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如下七类: ①双唇音即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b、 p、 m三个双唇音 ②唇齿音即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只有 f一个唇齿音 ③舌尖前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z、 c、 s三个舌尖前音 ④舌尖中音即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d、 t、 n、 l四个舌尖中音 ⑤舌尖后音即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zh、 ch、 sh、 r四个舌尖后音 ⑥舌面音即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中有 j、 q、 x三个舌面音。
⑦舌根音(也叫舌面后音)即舌根抵住或接近硬腭,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普通话声母有ɡ、 k、 h三个舌根音 2. 声母的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指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 ( 1)在阻碍方式方面 根据声母发音时开始形成阻碍(成阻)、持续阻碍(持阻)、解除阻碍(除阻)的不同方式,可以把普通话里的声母分为如下五类: ①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塞音有 b、 p、 d、 t、ɡ、 k这六个 ②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擦音有 f、 h、 x、 sh、 r、 s这六个 ③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先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接着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即成阻部位先破裂,气流后摩擦成音塞擦音有 j、 q、 zh、 ch、 z、 c这六个 ④鼻音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出鼻音作声母的鼻音只有 m、 n两个 ⑤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通过发出边音。
边音只有 l这一个 从教学汉语拼音开始,自觉践行“双结合”教学策略 汉语拼音教学成果展示课评析 密云县教研中心 杨德伦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阅读与写话、习作训练相结合,这是已被证实了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起始年级新生入学才四十几天后,两位年轻教师便为我们呈现了两节十分优异的体现“双结合”教改方向的课两节课,不但全面展示了汉语拼音教学成果,而且在展示及教师细心指导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了学生借助音节进行阅读、简单的书面表达的能力,并激发起学生高昂的提前读、写兴趣 1. 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热情参与 “教师要学生展示”与“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我能行’‘我要展示’”,教学效果是截然两分的教学中,依据少儿心理特点,教师寓教于乐,创设“到羊村观光”“去森林动物王国参观”的情境激励学生勇敢闯关、接受挑战,这便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借助音节进行读、写练习的热情尽管接下来的任务是艰巨的,富有挑战性的,可是学生却都是积极主动的,满怀信心的 2. 优化环节,组织学生循序渐进 怎样安排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如何处理复习铺垫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这考验着教师的智慧教学中—— 王立香老师先组织学生读读几组不易区分的声母、韵母与整体认读音节,而后依次引导学生读注音词、词语,读语文课本中注音的儿歌,读课外《语文读本》中的注音儿歌、长篇故事,读学生以前未曾读过的注音儿歌; 高月秋老师先组织学生听读默写几组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而后依次引导学生看图并利用音节写词语,写句子。
这样环环相扣,前后支持,循序提高要求,因而使课堂上高潮迭起 3. 加强指导,引领学生享受快乐 教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学,激励学生有效地学有指导,有激励,学生才会有提高,才会享受提高之后的喜悦教学中,前有布置,接下来便有适时的评价、热情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前有“学法”渗透,接下来便有“学法”回顾以及运用“学法”练习与提高正是这些耐心的指导,才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汉语拼音基础知识(包括轻声的读法、音节的写法、声调的标法等),不断提高了利用音节进行提前读、写的本领正是这些热情的鼓励,包括教师及时送与学生的笑脸、掌声、花朵,才使学生信心倍增,连续闯关,不断享受挑战成功后的快乐 4. 适时提示,鞭策学生形成习惯 习惯就是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节课均肩负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尤其是对刚入学的新生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提示学生,包括读书的习惯、认真听的习惯、先说后写的习惯、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以及正确的坐姿习惯、执笔习惯、书写习惯等这些提示是点滴的,是自然融于教学之中的,然而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作用是巨大的、持久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课程简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解读(一)重点展示 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
以帮助教师了解 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重点讲析的内容包括: (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学习要求】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 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二)【课程简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解读(二)重点展示 2011 年版课标在识字写字教学、写作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
以帮助教师了解 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学习要求】 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 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简介】 2011 年新课程标准发布,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全面推进语文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效能,应该是每位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课题 就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我们除了要保持对原有的语文教学的内涵的理解之外,如何拓展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如何开拓教师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也量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角度讲,今天的语文教师要以他们所具有的一般性语文知识来教好学生,已经不是一个的问题了 但是这样的教学明显与创新性时代的要求是不一定合拍的因为新的时代对于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对于他们的创新性精神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那种用单一的方式来仅仅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 本课即是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对如何丰富教师的语文教学内涵,如何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如何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方面,给他们指出了发展的方向,或者说参考性的意见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2011 年新课标中关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