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2016-2018)二一六年十月目录一、建设现状1(一)现有基础1(二)存在的主要问题2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3(一)指导思想3(二)建设目标4三、主要建设任务4(一)加强规划,完善质量目标体系4(二)完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机制,提高专业建设质量5(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机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8(四)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1(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手段12(六)更新理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13四、保障措施14(一)组织保障14(二)制度保障15(三)经费保障16为完善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常态化
2、的内部质量自主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工作机制,持续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湘教发2016 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建设现状(一)现有基础1.初步建立了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动态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以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收集行业最新信息,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并据此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初步建立了专业设置
3、动态调整机制和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2. 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加强教学质量日常监控实施学校、二级学院(以下简称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学校督导组负责制定学校督导工作计划,实行二级学院(教学部)教学工作抽查,全校性的专项调研,并通过定期召开二级学院(教学部)负责人督导工作通报会,反馈督导情况;二级学院(教学部)教学督导组根据学校督导工作计划,通过随机听评课、课程教学效果检查、课程技能抽查、查阅教学资料文件,召开座谈会、专题调研等方式加强教学质量全过程的日常监控。3.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从思想政治
4、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职业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实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素养”四个维度的整合,引导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4.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我校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不断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特殊群体就业帮扶等方面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就业创业工作考评奖惩制度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系会议制度,通过不断加强信息沟通、完善服务手段,促进学生就业。近三年学校毕业生
5、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15年荣获湖南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5.动态采集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依托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动态采集生源结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就业创业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查找问题,动态诊断培养过程,并将诊改结果写入学院年度教育质量报告对外发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完善,全覆盖、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尚不完整,学院各层级管理系统的质量依存关系还不完善,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
6、证体系尚未形成。2.内生动力不足,质量保证的自主诊改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的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教职员工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对质量保证的内生动力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质量保证自主诊改工作机制。3.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质量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部分教职员工对质量保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缺乏,工作重数量轻质量;全员参与质量保证的氛围尚未形成,质量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
7、作方针,构建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学生、家长等多方满意的系统化、科学化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二)建设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诊改为手段,建立健全质量目标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建立一套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突出过程控制,具备对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进行有效监督、反馈、指导、调控、改进等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三、主要建设任务(一)加强规划,完善质量目标体系1.科学制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学院整体发展
8、目标主动适应湖南文化强省和教育强省建设需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立足文化产业,突出传媒特色,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并举,科学制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在事业规模、类型结构、人才质量、办学效益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明确学院整体发展目标。2.分项制定专业、课程、师资等单项发展规划,形成学院发展的目标体系根据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体现学院特色,支撑学院发展的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学院专业建设的重点和特色;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制订课程建设规划,明确重点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数量;根据学院整体、专业及课程发展规划,配套制订学院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建设规划,明确教师队伍建设总量、结构目标及
9、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及青年教师培养任务与措施,明确学院实习实训条件建设重点任务。各单项规划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各有侧重,与学院“十三五”规划一起形成系统且完整的有利于学院发展的目标体系。(二)完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机制,提高专业建设质量1.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1)建立健全行(企)业信息收集、分析、响应机制完善行业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依托湖南文化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人才需求动态反馈制度,及时分析行业产业发展趋势、专业人才需求结构等行(企)业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动态调整学院专业设置,使学院的专业布局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加强专业
10、集群建设对接产业链和岗位群的要求,将学院所办专业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调整优化专业归属,着力打造六大专业群。按专业群分类进行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带动教学资源优化配置,集中力量办好优势和特色专业(群)。(3)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加强对行业、产业及相关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统计、监测和分析,建立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对上年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于80%的专业,列入预警名单,连续三年列入预警名单的,撤销该专业。强化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导向作用、招生计划调控引导作用,实行就业情况、招生计划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
11、,减少招生数量。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撤销该专业。2.完善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深化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前台后院”办学模式和集团化办学优势,推进 “项目驱动、工学一体”、 “三年多段、工学交替”等多样性、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2)完善工作过程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基于岗位职业活动,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开发路径,结合专业群“底层共享
12、、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与企业共同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拓展模块的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模块式专业课程体系。(3)健全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机制,加强核心课程建设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时了解和吸纳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要求、新工艺,建立健全专业教学随产业发展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加强课程建设,每个专业群至少建成2门以上群内共享的优质核心课程和4门省级名师空间课堂课程,群内各专业至少建成3门以上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专业课程。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确保专业教学质量(1)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加
13、强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教学督导制度以教学督导团为主体,辅以教务处日常教学巡查和校领导联系二级学院制度,教学督导团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既实现听课全覆盖,又开展专题督导;二级学院教学督导主要通过管理人员日常教学巡查、集中教学检查和同行听课评教实现。通过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加强对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的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促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2)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和毕业设计考核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纳入课程管理,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分专业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标准和毕业设计考核标准,细化工作任务,狠抓
14、各工作环节的落实,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3)建立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制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分专业开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省教育厅已组织开发有标准的使用省颁标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到2017年实现所有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化、常规化,并将学生专业技能考核合格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4.完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评价制度,不断提高专业与课程建设水平(1)建立专业建设评价制度,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评价。制订专业建设评价标准,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总量和结构、能力和水平)、实习实训条件(实行项目开出率、实训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合格率、就业
15、率等)等方面对专业建设实施改进性评价,完善专业建设诊改工作机制,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提升。(2)建立课程评价制度,从课程设置(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内容选取、内容组织、内容呈现)、课程团队(主讲教师、团队结构)、课程实施(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专家与同行评价、学生评教、学业成绩)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质量实施评价,以严格课程准入,检测课程开设的有效性,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与建设标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机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1.分类制订教师质量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根据专业(群)建设要求,结合各专业教学团队的现状,分类制订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拔标准,明确不同类别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培养提升的主攻方向和针对性措施,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精准培养和整体提升。2.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充分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和责任追究,通过教师自评、学生测评和学院考核等方式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综合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2)加强领军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