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课 题 研 究 方 案一 课题的提出(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家庭环境是家庭成员成长、生活、学习的活动范围,它不仅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还会对儿童的智力、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儿童一出生首先受到的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以后的教育要想对儿童产生影响,就必须首先打破这种定势。虽然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学校成为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的影响在不断增加,但是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并未消失,家庭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甚至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决定着儿童的成功与否。本次调查了本校131班、135班的
2、学生家庭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学生素质状况,其具体情况如下表:项目体现表具班级家庭环境家庭成员文员程度父母婚姻情况教育观念期望值教育方法居住环境人际关系大专以上高中或中专初中以下正常家庭离异丧偶重组品德重要健康重要智力重要全面发展望子成龙自由发展民主简单粗暴几世同堂父母和孩子和睦一般紧张245655178312722511621138806440783848383070692110393428642021347610080%5098477604771从家庭结构方面看:此次调查表明,我校两个实验班核心家庭占64%,单亲家庭占6.9%,再婚家庭占13%,多成员家庭占30%。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
3、一个或几个孩子构成。核心家庭最大的特点是人口少,关系简单。这种家庭对子女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父母肯下工夫、易于建立感情、矛盾少。但核心家庭对儿童成长也有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教育力量少、容易放任自流、孩子比较孤独。多成员家庭由祖辈、父辈和孩子组成。多成员家庭对儿童成长的有利因素三个方面是:教育力量大、孩子容易学会人际交往、老人直接参与教育。多成员家庭对儿童成长的不利因素三个方面是:矛盾多、隔代人溺爱严重、容易形成“代沟”。单亲家庭是指孩子因各种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与父亲或母亲组成的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指丧偶或离异后又重新择偶组成的新家庭。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对儿童成长都有不利影
4、响,主要表现在:精神影响、思想影响、舆论影响、个性影响等方面。2、从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看:在此次调查中,我校两个实验班的小学生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结构功能状况总体良好,其比例分别为74.9%和79.6%。其中,82%的小学生认为,家人中无论谁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其他家人总是衷心的给予最大的支持,76%的学生认为,可以随时感受到家人带来的温暖、体贴和亲热感。在情感表达方面,61%的小学生认为,在家里,每个人都可以诉说自己的困难和烦恼,52%的小学生认为,家人之间经常公开的表达相互之间的情感。3从家庭的文化素质方面看:此次调查中,这两个实验班家长的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居多,其中父亲初中以下学历占26.4
5、%,高中学历占27.7%,大专以上学历占45.9%。母亲初中以下学历占27.9%,高中学历占26.3%,大专以上学历占45.8%。家长的文化素质的高低,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的理想、情操、道德水平、思想境界、教育能力和教育方式的运用;另一方面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家长的职业、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的经济收入,从而也决定了儿童处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 家长的文化素质高低,一般能很好地组织家庭生活,善于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能力调解成员之间的种种矛盾,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方式和生活氛围。4、从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状况方面看:此次调查中,这两个班在教养方式
6、上,多数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值得肯定的。调查结果显示,60%的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都注意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53%的子女认为很容易与家长沟通,他们可以与家长讨论对某些人或事的看法,而不必觉得尴尬,62%的家长鼓励子女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采取简单粗暴教养方式的家长也不在少数,47.7%的家长不管子女心里的想法,只要看到孩子做错了事,就严词责骂,甚至棍棒相加。有一些家长都以自己忙为理由,很少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只知道孩子吃完饭上学去了,却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或校外干什么,对孩子的学习和其它行为也不了解,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失职。5、从家庭的教育观念看:此次调查中,这两个实验班只有50%的家长
7、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有8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智力比什么都重要。家长舍得为开发孩子智力投资,放学后,节假日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特长培训班,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有100%的家长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47.6%的家长提到了孩子的德育教育。由于家长自身的德育意识淡薄,部分家长没有起到模范作用,故没有对子女在德育方面进行言传身教,由于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也不收敛自己的道德行为,让孩子受到了负面影响。6、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方面看:此次调查中98%的家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
8、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但是采取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家长也不在少数,47.7%的家长不管子女需要什么都会尽量满足,而且从不干涉子女的日常生活。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课题组提出并进行了“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研究”课题。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赏识教育理论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按照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干起事来有劲。赏识在教育中意义
9、重大,它以活生生的事实一个聋哑孩子的惊人变化告诉我们,情感的力量大于认知能力。有一种观点认为孩子的认知能力递进发展,学习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孩子懂了才教,教了才懂。著名赏识教育家周弘说过:“就精神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就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间的。周弘老师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改变了女儿,也改变了自己,他不懈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历经了五次开窍。从一个“爱”字发展到“行”字,然后归纳为赏识,最终达到通的目标,并把这种方法归纳为赏识教育。赏识教育要求家长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等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进程中,发现孩子的潜能,唤起孩子的自信,赏识
10、教育的本质是信任孩子,爱孩子。人人都渴望得到赏识,赏识不仅能增强人的自信和勇气,而且还能够获得追求自我完美的力量和追求人格升华的激情。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家长要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加油呐喊,让孩子在“我真棒”的感受中,把这种外在的激励化为其内在的发展动力。那么,我们收获的必将是幸福和感动。(二)习惯养成理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叶圣陶先生更是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到教育目的的高度加以审视,发人深省。他在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强调: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的、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的
11、学习和劳动活动,以及对集体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衡量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而且不是看其偶然的行为,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做父母的留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养成好习惯。(三)全面和谐发展理论如何培养、教育小学生是关系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社会未来的大问题。对小学生培养教育的是否成功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大学生,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当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当我们的党和政府正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
12、”时,怎样的小学生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呢?只有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小学生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首先,小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前提。而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小学生,这一重要的关乎社会将来的群体,其发展更应是全面和谐的。小学生这一群体联系着千家万户,影响着各个方面,要实现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首先就要培养和谐发展的建设者、接班人,这是实现建设和谐发展社会的前提。其次,小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少年儿童时期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培养形成的最佳时期,是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对外界充满着好奇心,对一
13、切都渴望了解想明白其原委,因此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全面和谐的。既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刻意求成,也不能横加干涉,应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给以正确的引导任其发展。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要重视小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也要重视他们身体素质,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要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崇尚科学、公平竞争、助人为乐、乐于奉献;还要告诉学生人类社会不存在高低贵贱、种族差异、性别差异之分,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大同”世界,未来的地球是一个大家庭,全世界的儿童都是好朋友。我们决不能给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邪教等
14、思想。要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要成为一个健康全面的社会主体者,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既是响应社会的需要也是自身的需要。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家长了解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树立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指导家长正确选择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家教,并增强学生家长对家教的深刻认识,坚定家教自信心,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第三引导子女积极参加社会及家庭体验活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本课题的意义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
15、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当前很有必要对优化家庭环境进行研究。四、基本内容1、家庭成功教育的文献研究;2、家庭教育的现状研究;3、利用家长学校,宣讲科学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指导父母提升自身的道德和教育素质,为人处事做孩子的榜样,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实施赏识教育,促进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