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常规和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更是一项科学的工作。当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内涵发展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对专业建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中职 专业建设 问题 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社会分工、分业更加细化、深入,职业兴替的周期不断加速,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
2、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受教育者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中职学校当前必须着手解决的课题。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是学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更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专业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专业结构不科学。随意性、盲目性较强,重复、低水竞争现象严重。没有对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划、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专业与区域内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和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
3、的实际需求相关度不高。同时,部分学校所开设的部分专业也因缺少硬件、师资、企业或行业支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专业含金量低。(2)目标定位不明确。一部分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够明确,对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的基本能力要求、岗位工作标准以及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技能素质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不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同时,专业名称的不规范(即同一专业名称,培养目标五花八门,不同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却完全相同)也反映了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目标定位上不明确。而另外部分学校在专业定位时,虽然培养目标明确,但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更多的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特点,即学生本身的素质、
4、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及一线普通工作人员(或普通技术工人)的素质需求,目标定位过高。(3)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由于缺乏企业、行业的参与,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对接。一是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专业技能缺乏足量的训练,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较弱。二是课程过于复杂,重点不突出,主干不清晰,影响着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获得。三是教材版本单一,缺乏新意,不能有效的反映企业岗位需求,影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四是课程标准过于划一,目标要求强调一致,缺乏特色与柔性,忽视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和健康心理的培养。(4)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亟
5、待加强。目前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专业课教师短缺,且专业课教师中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不多,部分专业课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教改教研改能力受到限制。同时,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陈旧,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轻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之中职教学质量标准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5)专业品牌意识淡薄。近年来,受中职招生、就业等大环境的影响,部分中职学校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优势,盲目的迎合市场,专业设置多而杂,各专业之间关联性差,且专业替换频繁,专业建设没有特色。一方
6、面导致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等的配套满足不了专业变化的需求,出现教育资源短缺与浪费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各中职学校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品牌意识极其薄弱,势必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从而影响到招生和学校的声誉。(6)重硬件投入轻内涵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存在着片面强调硬件投入,忽视内涵建设的倾向。虽投入很大,但投入方向不明确,盲目上新设备、建校园网,实验设备盲目追求高、新,利用率不高。而对于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却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导致专业建设缺乏后劲,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 加强中职专业建设的对策2.1 加强政府统筹,规范专业设置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理部门应加
7、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在对当地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状况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中职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有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中职学校以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和发展需要,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对相应层次、规格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同时加强对专业设置和管理的宏观调控,严格执行专业设置审批制度,统一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审批标准,避免任何形式的各自为阵,逐步建立专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专业体系,形成学校之间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有序发展的
8、专业建设新格局,从而推动中职学校的整体发展。2.2 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水平中职学校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就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应成为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人才,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要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通过到高校直接选聘、到企业聘请技术工程师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兼职教师等形式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比例,通过校本培训、到企业锻炼、专业技能大比武、教学技能竞赛等多途径培训专业教师,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中职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9、对教师的要求。2.3 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计,提高专业目标定位的准确性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计应从单一学校主体转向学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要积极搭建以学校为主导、行为和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科研、评价平台。坚持以企业、行业人才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岗位就业为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要着力做好“三个针对”,即针对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设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针对关键职业能力设计核心课程,针对关键技术和最新工艺设计课程体系,以期达到职业基本能力要求及岗位工作标准清晰,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明确
10、,形成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目标模式,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2.4 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水平课程教学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遵循“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在于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处理好
11、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做到文化基础课程必要、专业理论课程够用、专业技能课程实用;在教学组织上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现有的智能基础上,不断发展,学有所长;在教学过程上推行“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多鼓励”的模式,使学生在不断成功中重树自信;教学方法上,要尝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建立仿真环境,体现企业与社会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在评价方式上推行“减少考试、增加考查、规范考核、探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改革,大力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国际通行证书的考核认证工作,为学生自主发展、形成特长创造条件。2.5 建立专业建设督导机制,促进
12、中职专业建设品位的提升专业建设的督导评估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应授权民间监督机构、社会媒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中职学校办学总体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公布,增加中等业学校办学的透明度,规范中职学校间的竞争行为,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2.6 “长短结
13、合,软硬兼施”,增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为增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对多变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在遵循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应统筹规划并合理设置长线主干专业和短线普通专业,把“长短结合,以短补长”专业设置作为办学走向市场的有效途径。另外,专业建设还要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投资。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风、师德建设方面要舍得花钱,要放宽眼量,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这些“隐性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发挥“一流硬件”作用,培养出“一流”人才。2.7 强化专业精品意识,着力打造中职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为
14、此,中职学校要依据自己的优势,紧贴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特色专业,使学校在市场上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和竞争力。中职学校只有自始至终树立起名牌意识。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设置一些社会急需而又具很大发展潜力的“拳头专业”,打造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专业牌,才能以质取胜,取信于社会。2.8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中等职业学的办学实力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中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将会越来越频繁,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关的实训基地、实验器材、实习设备都会发生变化。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新的资源如何获取,原有资源如何处理,都会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是校企合作,资源
15、共享,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多由行业企业提供,职业学校聘任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师,专兼职结合。中职学校要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和改造专业的新途径,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实施产学合作,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行业、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提供今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规格。中职学校则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成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征求企业单位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通过调查、实施过程等实现对专业的调整和改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参考文献1王金旺,周志刚.中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教育关系简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16、8.21(24).2赵国君.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建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11(26).20 currency deposit, we prescribe a pass on a regular basis, qilu card account on a regular basis), certificate bonds and savings bonds (electronic); 3. not drawn on a bank savings certificate, certificate bonds apply for mortgage loans, accepting only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