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宗教式丧葬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的宗教式丧葬文化.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苗族的宗教式丧葬文化苗族的宗教式丧葬文化苗族是1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距今45千年前,其先人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主要从事桑农生产和捕鱼狩猎活动,过着自给自足的原始部落生活。凭仗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他们不断开辟发展,构成了原始部落同盟“9黎”。当时的“9黎”是雄居东方的强大部落。后来,黄帝部落逐步的强大,他们打败了“9黎”,蚩尤被杀,苗族开始南迁。苗族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风俗习惯别具1格,饶有风味,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1页。其中苗族的丧葬风俗是苗族社会保持得比较完全的古代风俗习惯之1。时至今天,虽然经历历史长河的淘刷,新文化的冲击,有些地方可能已非原来面目,但基
2、本保持了它那原始古朴、充满神秘色采的情势。1、古代苗族葬俗苗族的丧葬风俗是在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中构成的。苗族的丧葬风俗实际是属于原始崇拜的范畴,是原始宗教中鬼魂崇拜和先人崇拜的混合情势,而且已构成自己独特的宗教情势。可以说,苗族丧葬风俗是研究古代宗教的活化石。古代的苗族丧葬,主要有悬棺葬、岩棺葬、土葬3种。悬棺葬、就是想法把灵柩悬架到崖壁上;岩棺葬,是想法把灵柩放入溶洞中。放置灵柩的悬崖岩洞,通常都是1个家族、氏族的公共葬所;土葬,即8士埋葬,其中,又有用木棺、石棺之别,也有不用棺木埋葬的。在唐朝,苗族盛行悬棺葬,至清朝土葬逐步增多。那时的土葬不用棺木,也不垒坟。葬式有横葬、顺葬之分。将尸体头东
3、脚西埋葬叫横葬:将尸体头北脚南埋葬则叫顺葬。横葬是苗族1种极古老的葬式,采取这类葬法以示意苗族先人是从东方迁徒而来,让亡灵也归到东方故土与先人亡灵相聚。直至清光绪年间,横葬才逐步改成顺葬。但1直到解放前夕,也还有部份苗族实行横葬。特别独特的是,在死者尸体停放期间,孝子贤孙要举行巡查守夜仪式。1切仪式办毕,按择定的吉日发引、埋葬。埋葬3天后要做“回煞”。“回煞”时亲戚朋友都参加,要吹芦笙、吹唢呐、敲牛皮鼓。芦笙和牛皮鼓是苗族举行丧葬的主要乐器。祭奠用的芦笙调,都有歌词,其大意是讲先人原来生活的地方及后来迁徒的线路等等。在超度亡灵时,芦笙声、鼓声不断,凄凄惨惨。超度终了,将“亡灵”送出门外,仪式方
4、告结束。2、各个地区苗族不同的葬俗营族历史悠久,是我国人口较多的民族之1,主要散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如在贵州凯里的舟溪1带,不论男女老少,死后都实行土葬,只有患麻风病或产妇难产的既非正常死亡的人材用火葬,但是这类火葬还是要把骨灰埋入地下。例如在4川南部的葬俗保存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观念,主要是先人崇拜观念。这类观念表现为活者对死者的哀思寄托于全部葬俗活动中,因此葬俗很复杂,前后可分为3次大的祭奠:1、安灵,或称葬前祭奠。其内容有3部份,其1“坛内歌”,即人1断气,先鸣3声炮响,将尸体横放在堂屋正中。头朝东,然后请掌坛师主持“安灵”仪式。其2是“指路言喉”,即为亡灵唱“指路
5、歌”。其3是“吊鼓”,这个活动与“指路言喉”联贯进行,即1人在中间敲着鼓点周围有7人围绕着随鼓点、芦笙旋转跳芦笙舞,同时,“掌坛师”不断诵词指路歌。2、除灵,或称除灵祭奠,它分为还灵,祭灵,送灵3个进程。3、翻尸,或称抄建祭奠。所谓的“翻尸”,就是另建新坟,又称为“换房换屋”,实则是2次葬的遗风。这1般5到7年举行1次,事前择期,也有迎、祭、送3个进程。3、贵州纳雍苗族的葬俗贵州苗族共360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1半以上。在贵州纳雍境内,苗族操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黔滇方言,分为4种土语。各个土语区的丧葬风俗在个别环节上略有差异,但基本情势是相同的:(1)老人寿终时的沐浴、修面、穿着、
6、入殓老年人在弥留之际,亲生儿女都应在身旁服侍,以体现敬孝之道。死者气尽时,亲属或祭师要把1只小鸡捏窒息(称为“落气鸡”后,置于堂屋后壁的右上角,发丧时才能丢掉。随后为死者洗浴、剃头、修面、剪指甲,再给死者换上衣裤、鞋袜等。然后由子女将死者扶咸半立状态,祭师交代完随即王前后左右洒牛角酒3次,同时门外地炮3响告知寨邻。入殓时将棺木置于堂屋中间,头朝东方,经祭师献过粮盐后,就盖上棺盖。以后,将弩挂于壁上,按男8女6砍长约3尺得主棍放在大门后,还要砍1根约4尺左右的木棒,顶端套上1把刀子,置于棺木后面。(2)组建管事、筹办丧事、通知亲戚入殓结速后,死者家属、家族、寨老等要共同商量如何办丧事。由德高望重
7、的老人和知晓丧事风俗、组织能力较强的几个人组成1个管理丧事事务的临时机构。孝家要将丧讯通知死者的所有亲戚,如果死者是男性,则姑妈家是主客,如果是女性,则娘舅家是主客,通知主客有1套特别的礼规。去娘舅家报丧的人要带上1壶酒。快到娘舅家时要用表示死者亡灵的树枝等插在路旁。到娘舅家门前,先要净身。进屋后请娘舅端坐,行跪拜礼,敬上酒,然后才告之某某人已谢世。娘舅家则要杀1只鸡接待报丧的人。返回孝家时,要将所插标记拔走,表示死者灵魂随返。(3)祭祀出孝、舅家盘问、诉姑妈话祭祀活动自始至终都由祭师主持。1般来讲,在纳雍苗族中,1个宗族有1位祭师,该宗族的丧事活动都由他来唱主角,祭师市1代1代地通过身教言传
8、继承下来的,不但要熟习本宗的丧葬规矩,还要熟习本宗族的人际范围,由于在祭奠刚去世的人时还要连原来死去的本宗族的上几辈人道供奉。祭祀开始后首先要供食。供用的食品有部份要专门准备。祭师供过食后,1些主要客人也要给死者供饭。各家供完饭后,1般都已半夜。这时候,祭师打火把在前,背弩的长男和拿竹棍、长刀的孝男随后,从棺木旁顺次跪拜后出门。鼓、笙、地炮、牛角齐鸣,1行人绕房屋后又才苦入灵堂,1般1晚3次,这称之为出孝。相传是由于1位首领的尸体被野兽叼走所构成的风俗。苗族特别是,在舅家供完饭后,在孝家安排的住处,管事的这时候要拿1壶酒来给舅家人喝了后,舅家代言人和管事各执木棍,进行对歌。从情势上看对歌中,舅
9、家是占主动,用质询口气盘问孝家,如死者如何死,丧事是不是准备齐全等。馆是代表的孝家则1味解释、忍让。这多是古代孝家和舅家的1种对峙谈判的遗址,其中包括着苗族舅权制的内容。(4)打牛、指路纳雍苗族的牛祭分为家祭和外祭两种。家祭即在家中堂屋进行的祭奠活动:外祭要在外面平坦的地方搭1个棚子作为祭房,把灵柩抬到里面祭奠。在老人过世后,孝家1定要打牛祭奠,婿家也可同时打牛祭奠,打牛这类风俗的历史在苗族中可能已非常久远。任述异记卷上载,苗族先民的著名部落首领蚩尤被古代民间描写成牛的样子。这证明牛和苗族先民的密切关系。路史后纪4蚩尤传又说,蚩尤死后,“祭蚩尤不用牛头”,证明当时还是实行牛祭的。指路是通过唱路
10、词的情势进行的。从内容上看祭师的指路词有几个特点:1是叫死者灵魂带回去做种的东西,都是些生产生活的必须品:2是死者灵魂都是走路返回先人居住的“阿略城”,其实不是像其它宗教有“升天”“轮回”的内容:3是返回先人处的路标有真实的,也有抽象的。它有具体的地名也有抽象的地名,如山冲、蚂蚁山、龙潭等。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苗族的丧葬风俗虽然具有原始的宗教性质,但它也是苗族社会客观存在的1种反应。历史上,苗族是1个不断迁徙的民族。明显,路词反应的内容多是苗族对迁徙的追思。(5)埋葬、解簸箕在祭奠结束后的第2天,就是埋葬。挖墓要先在墓穴处的4角及中间奠酒,然后挖中间奠过酒处的土,挖墓穴时把第1锄土要单独放好,
11、入葬后祭师对死者进行交代,然后把卦放在坟前的石缝中。在藏好后的第3天要复山,孝家及亲友要上山供奉并将竹卦插在坟上,用挖墓时的第1锄土盖住。在死者去世满1个月的时候,按风俗要接死者的灵魂回家和亲人团圆,也就是解簸箕,经过1系列仪式后死者的灵魂从此与阳众人家分手,踏上返回先人住地的途程。至此,全部丧葬风俗全部结束。苗族的丧葬祭词缺少文字的记载,7千年来仅凭口头传承。苗族应为战争而失去了先民的田园沃土4处漂泊,但他们认为在死后,灵魂也要回到先人的居住地,有的去至今还流传着这样1首唱词:“天使那样的阴森,地是那末的黑暗,老天不帮我们,我们要走了,美丽的田园沃土沼泽湖泊,我们舍不得啊!”苗族丧葬祭词不但
12、是生者对逝者的告慰,同时也为逝者指明回归先人故土指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后人的启发。它对研究苗族先民的迁徙史将起到不可估计的作用,它也是研究苗族社会形态的重要的历史文献,特别是指路歌,是苗族先民为后人留下的不可多得关于苗族先民们迁徙线路的历史资料,使后人了解了苗族先民所经历的这段苦难史和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顽强的抗争精神。苗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珍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1页。苗族的宗教式丧葬文化古代苗族丧葬方式主要有悬棺葬、岩棺葬和土葬3种。悬棺葬是将棺木悬架于岩壁峻峭的地方;岩棺葬是将棺木放于溶洞中,家族和氏族共存1洞;土葬有将尸体头向东脚朝西这1独特的横埋,也有先将棺材下入墓穴后入殓的葬式,
13、或挖穴镶木为棺,再入殓的葬式。清朝以后,逐步统1为土葬。丧礼葬仪也渐趋统1,基本不用那些特殊的土葬方式。丧俗,多数地区是当老人临终弥留时,子女都要在侧,表示“孝道”;老人1旦“落气”,就立即放炮报丧,烧落气冥钱,全家围拢哭泣。苗族老人去世,都视为村寨的大事,家族邻里都会来帮助料理,并分头通知各地亲戚前来吊唁。部份地区要请吹鼓手到家中,从死者床边、灶旁、堂屋吹笙而行,1直吹笙出门。报丧烧纸以后,有的地区如贵州松桃,还要请巫师到家中为死者念咒祈祷,作“消除死神”仪式。接着为死者沐浴、剃头或梳发。部份地区苗族丧俗对替死者沐浴讲求仪式,要呼唤死者姓名,表示劝告死者魂魄返回祖源地。部份地区苗族丧俗则对洗
14、尸水的舀取和处理很重视,亦与亡灵返祖源地相干。洗梳终了,即行小殓。为死者穿上寿衣、寿裤、寿鞋。小殓终了,再行大殓入棺,入棺后1般不密闭棺盖,以便亲友前来吊唁、告别。大殓时,黔东南地区部份苗族,有儿子、女婿各自要送1幅“垫尸帛”的风俗。家中还要将若干碎银同殓,表示给死者在阴间使用。大殓终了,将灵柩停放于堂屋中,等待安葬。黔西北、黔东南等地区还要备牛或猪,请巫师主祭,表示交给死者,然后再宰杀。在停丧期间,由死者家属轮番守灵,1些地区还要唱“丧歌”。丧歌主要内容是追念死者辛苦持家,子孙蒙受抚养之恩,未能报答等等,如湖南城步地区苗族的“死丧而歌”。云南金平以吹笙击歌守灵;云南元阳苗族由长媳领衔执火守灵
15、。入葬之前1日,至亲戚属都带米、酒,女婿加带牲口前来吊唁。在云南元阳苗族地区,如果是姊妹死,兄弟要以猪或牛前往祭奠;屏边苗族地区如有至亲去世,要用牲口、钱、粮为礼前行吊唁。有的地区做女儿的还要带1张绣花枕巾,给去世了的父亲枕头。这张枕巾是正方形的,对折成3角形。依照姊妹排行,大女儿的放最下1层,小女儿的放在最上面。葬俗,出殡之前,要请巫师“开路”,交代亡魂去处。这是1项很隆重的仪式,不可缺少。据苗族传统的信仰观念,认为亡魂1是“升天”,2是沿着先人迁徙来的线路返回到先人发源的地方去。如4川珙县苗族地区,在开路仪式结束后,还要“跳坛”,击宣传笙,与寄托哀思;在贵州毕节苗族地区,开路者须背刀挂弩,
16、表示送给死者。还有1些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要请道士设坛开路,并制“招魂幡”,孝子穿孝服、执杖守灵。因各地风俗不1,停丧的时间长短不1。1般年轻者夭折死亡即葬,或短暂停丧;老者与世长辞停丧时间相对较长,1般3日,或5日至7日。停丧毕发引,各地多用1只公鸡为死者“领路”,而贵州从江苗族用的是母鸡。湘西地区苗族由家族中年龄最大的晚辈执火在前列“带路”或丢纸钱。发引途中,孝子要表示“孝道”。云南部份地区苗族在抬灵柩出门时,孝子要在门口“搭桥”给死者过,搭两道出去,1道转回来,即孝子跪拜磕头,两次朝前,1次朝后,抬棺从头上抬过。1些地区孝子要包孝帕、穿孝衣,执杖走在灵柩之前。贵州毕节地区部份苗族风俗,孝子要在村外以牛或猪羊进行郊祭。湖北宣恩等地苗族,需要1个“背布人”以1丈3尺2寸长的布包裹全身,并在灵柩前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