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课题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课题开题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课题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课题,是自贡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经上级批准,今天正式开题,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选题的背景 (一)横向比较:世界各国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
2、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中华古诗文经典,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可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各国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孩子接触的却是许多伪劣的文化。孩子们对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不知死多少。”“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
3、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丈,一摸口袋没有钱。”等肆意篡改的顺口溜倒背如流。可是一部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印数却不到10000册,而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古诗更是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研究之情却谈不上。常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 (二)纵向比较:我国近年来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古诗文的吟诵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
4、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注重对青少年一代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熏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古诗文的普及和吟诵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关系,它们的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
5、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少年若天成。”小学阶段诵读诗文符合学生的生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
6、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认为,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活动的研究课题符合四大背景。1、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的需要。少年时代是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少年时期学习记忆的内容往往是终生不忘的。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孩子们记得最多、背的最多的是电视广告、唱得最多的是肤浅庸俗的流行歌曲。用经典的古诗文取而代之,丰富学习内容,这是孩子们学习的需要。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它是
7、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2、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却思想单纯、生活单调,正缺少这种文化底蕴,所以我们依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让学生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文化世世代代都能散发浓郁的芬芳。 3、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
8、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它要求我们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开展古诗文诵读研究,正是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古诗文过程中激发灵感,增强原创力。同时,借助古诗文中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吟诵经典诗文合乎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敬宜说,中国古典诗文之美,光阅读是不够的,还要出声吟诵,历史上甚至出现过许多吟诵流派。中国古典诗文讲究音律美,只有吟诵才能对其气势、情感和韵味有一番真切的领悟。他早年曾师从
9、国学大师、交通大学首任校长唐文治,对这位桐城派传人辅导学生吟诵诗词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深感受益匪浅。 古诗文中有些诗词很难懂,让学生背这些难懂的东西有必要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记得似乎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有些诗句,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容易懂。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七十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哪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古诗词中确有许多难懂的东西,但
10、是不能因为难懂就不让学生背诵。我们必须像牛吃草一样,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15岁以前)把这些虽然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甚至全然不懂但对学生未来人生有重要影响的诗句“吃”下去,然后用学生一生的阅历、经验去“反刍”。 由此可见,开展诵读古诗文的研究,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要求,很有研究的价值。二、课题的界定和论证:(一)课题的界定本课题的关键概念是:诵读、经典、古诗文、诵读经典古诗文1、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
11、美。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2、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3、“古诗文”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 4、诵读经典古诗文: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结合我校的学情师情,按一定系列组织、指导小学生背诵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古诗文的篇目和排序,是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的。(二)课题的研究价值以中华经典古诗文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构成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
12、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我们用来铸人铸魂的重要教育资源。基于此,我们对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所具有的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形成以下认识:1、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我们有责任,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2、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文化经典诵读是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有效教育形式和工作载体,开展经典诵读,就是要从小养成孩子传统美德,做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下一代。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格的养成,奠基在童年,及早让
13、学生接受传统文化,趁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道德价值文化价值的古诗文,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品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精神状态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实施文化经典诵读,是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和培养民族精神有效途径。3、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
14、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以提升学生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精神家园,同时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更好发展。四、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观乎人文,天下化成”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打下做人的底子,使其终生受益。所以,本课题主要以倡导学习、继承和
15、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为研究宗旨,我们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文教学策略的探究,寻找到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中徜徉,积淀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功底。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为学生补上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并且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4、本课题预设的突破(1)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范围。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
16、大量的经典古诗文,供学生诵读积累,积淀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2)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学用结合。研究出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领略古诗文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具体做法。(3)发展语言,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高。探索出在大量接触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通过读、背、表演等方式,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想象等能力的阅读途径和策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儿童诵读古代经典诗词作品时,大多不求甚解,只是背。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由于儿童在诵读过程中,完全松驰,致使脑波从倍塔波转换到阿尔法波,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