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22285659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语文活动课教学浅谈摘 要:中学语文活动课应立足于语文学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语文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活动教学为主要方法。其整体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活动实施要遵循体验性原则,活动评价要遵循合理性原则,教学过程要遵循序列化原则,最终实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关键词:语文活动课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因此,语文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

2、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的、构建的,实践性、活动性是其得以养成的前提。而语文活动课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种课型,其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对提升和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科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进而适应现代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一、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程体系下的一种课程形态,它立足语文学科,始终以陈述性知识的内化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为任务指向,并最大限度地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思等语言文

3、字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取终身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素养,促进其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语文活动课程整体设计包括课堂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前者是后者的知识基础,为认知能力提供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是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语文活动课要突出语文学科特色,回归语文本真;语文活动课要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与社会,在言语习得中培养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剖析文化现象。二、实施要遵循体验性原则语文活动课是由教师精心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满怀兴趣和热情地参与培养听说读写思能力的专题活动,最终提高语文素

4、养的一种课型。学生必须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成为全部活动的主动者,并且必须是全体学生参与,其本质特征是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与内化生成。其关键是“活动”二字,要让学生充分的“活”起来,“动”起来。通过其切身体验、感悟来获得知识,最终提高其认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三、评价要遵循合理性原则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语文活动课要有适时、适度的评价方案,要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要将活动课的评价纳入到学生语文学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之中,以便对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能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一方面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方法运用、合作精神等内在学习品质进行评价,引导其学会学习、自觉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

5、养;另一方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对学生运用语文素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其发展情况等进行评价,全面考查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应该是全面的、多元的。四、过程要遵循序列化原则语文活动课要有相对稳定而系统的序列化设计。它应根据相应学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编写体例,遵循语文学科规律、学生认知规律,立足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制定语文活动课教学方案,构建语文活动课序列化课程板块。序列化设计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相符合,与教学规律相一致,体现由浅入深、由单纯向深刻、由标准规范到个性自由的训练层次,力争内容上前后关联,形式上循序渐进。基于以上认识,语文活动课可

6、以进行如下设计:第一步“引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诱导,激发兴趣,以期激活学生内在潜质,要求“活”中求学,是活动课的准备阶段。要立足语文学科特点,立足语文教材文本,以听、说、读、写、思方面的能力(或叫素养)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为任务指向,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因势利导”与“精彩演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亲身体验、亲自感悟。同时,通过民意测评、话题探讨以明确学生兴趣之所在,为其下一步参与到活动中去做好预设。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知识的点、线、面、体的内容,引向更深、更广的天地,从课内走向课外,强化个性培养。组织和引导学

7、生写“每日随笔”、演“课本话剧”、编“文学手抄报”,鼓励学生开展“错别字普查”、“读书沙龙”、“演讲会”、“辩论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激发兴趣,陶冶情感,培养沟通能力,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种种情感能反复得到体会和验证,而一些消极甚或有害的情感会得到转化或消除;语言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思维之美、人性之美、自然之美也因此得以发现。这样,学生便拥有了积极探究世界神奇的大脑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实现由“领会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过渡。第二步“放手”。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体验感悟,启迪思维,以培养其探究意识和习惯,要求“动”中求智,是活动课

8、的实施阶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一系列新颖而富有探索价值的专题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总结方法规律,体会喜获新知的乐趣。首先,让每位学生在阅读、作文或参与培养听说读写思能力的专题活动中,满怀热情地独自实践、自主活动、亲自体验,取得相应的收获。接着,要求学生通过生生间、小组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相互完善。再下一步,各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师生评价总结,或谈收获,或说建议;以教促学,以评促学。通过这些不同层次的活动,使全体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独具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做到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深刻、有效地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

9、尚的审美情趣,积极传播中外先进文化,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从“小语文”课堂走进“大语文”殿堂,放手让学生看书、读报、听广播、看电影电视等,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对联、谚语等;让学生体验民风民俗,考查山川地貌,观察鱼虫鸟兽等;设立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新闻社、文学社、朗诵社、话剧社、演讲社、辩论社、公益社、读书会等。使学生成为活动课的综合实践者,在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自信心,实现由“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第三步“奖励”。 本阶段主要通过师生的评价褒奖,激励反馈,以诊断、调控和优化教学过程、拓宽成长空间,要求“多”中求全,是成果的展示与评价阶段。成

10、果展现和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从参与态度、方法运用、合作精神以及运用语文素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设置评价标准,对活动课进行多元评价,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展示与评价活动在小组内、小组间、生生间、师生间互动进行,要求全体学生全面参与。评出优、良、中、差等不同格次,对于较好的给予物质或精神的激励与鞭策,对于较差的应善于发现其闪光的地方,也要适度地进行表扬与鼓励。这会激活学生进一步追求知识的种种需要,使之在活动中得到强化、维持和巩固。通过本阶段的评价活动,可以提升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及其品质,培养学生学习需要、学习理想和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语文活动中开拓视野,逐步

11、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潜能与倾向、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从而肯定自我的价值,实现由“学会学习”向“习惯学习”过渡。总之,“语文活动课是学生自主开展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课。”“语文活动课”在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了语文听、说、读、写、思的基本矛盾,变革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增强了语文学习效果,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活动课中,通过师生的“行”,将这些信息以不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受到教育,不断丰富语文储备、扩大知识视野、获得直接经验,为有效课堂学习做好了准备。语文活动课程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构成要素,立足于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结合,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知识,有助于学生习得能力、陶冶情感、塑造人格,有助于学生培养与发展非智力因素、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赵宪宇 朱茂林.关于语文活动课存在问题的思考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1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托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