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衔接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衔接实施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衔接实施方案中小学衔接实施方案,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中小学会有一些衔接实施方案,下面带来中小学衔接实施方案案范文,欢迎阅读。中小学衔接实施方案【 1】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由于初中与小学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因此中小学的衔接这一环节往往被忽略,从而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中小学衔接的好坏,既关系到初中生分化的时间及初中阶段的教学质量,也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实施。而中小学教法的衔接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2. 另外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都有一种体验:不少在小学阶段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成绩骤然下降。究其
2、原因:是小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许多方面的不适应,形成了中小学教学上的一个“断层”。因此研究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差异,寻找一条跨越教学断层的途径,实现无缝衔接,使小学生能尽快地适应中学学习,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3. 我们松江学校目前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搞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对于学校的整体管理和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 对小升初衔接概念的界定: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衔接是指小学与中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2. 学科教学方法概念的界定: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
3、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教授法 )和学生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是否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关系到能否使学生成为具有聪明才智、科学头脑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为了搞好中小学的教学衔接首先应该研究教学方法的衔接。三、学科教学方法衔接研究的范围中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四、理论依据1、从现代教育学理论看,一是循序渐进原则,二是可接受性原则。2、从认知心理学理论看,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产生知识迁移的根本。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新的学习总以原来的学习为基础,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总有影响。 3、从系统论理论看,研究
4、和处理事物时,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来把控。也就是我们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4、从学习心理理论看,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5、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看,教师的角色将是“平等中的首席”。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就要让教师改变陈旧的理念,进行角色的转换,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不管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衔接能更好地使小学毕业生适应初中的教学。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改进教师的教
5、育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首先,我们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我们的生源主要是农村和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基本上依赖于教师,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些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学会并自觉地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从而更好的适应高年级的学习生活。3、促进教师的成长。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
6、”,变“经验型”为“反思型”,变“教书匠”为教育家,从而加快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六、本课题的研究价值1、从理论上看,该研究在农村中小学不同学科探讨教学衔接的问题,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学的方法几方面进行研讨,可以为小升初衔接教学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教学方法的理论。2、从实践上看,本课题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施教学方法的衔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符合课改精神,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七、课题研究的内容1、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的研究。 要进行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教育,首先要加强
7、中小学教学业务交流,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对口教研活动,增强对衔接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感性认识,要求教师努力做到“四衔接”。(1) 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师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2) 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2、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实现三个衔接的研究。(1) 学习心理的衔接。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
8、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2) 学习习惯的衔接。把学生在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3) 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 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衔接实现教学方法的过渡。八、课题研究的目标1. 深入课堂找到学生小升初过渡过程中影响学习效率的不利因素。2. 制定课堂教学方法衔接研究的主要措施3. 研究适合城乡接合部初中教学方法新模式评价体系4. 全面提高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学校教
9、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5. 促进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九、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十、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 20*年 3月 20*年 3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动员学习阶段 (20*年 3月-20*年 7月)主要工作有: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校长刘桂珍为组长,高冬梅,曹占兴副校长为副组长,田玲,邢志丹为主研人员。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为参研人员的研究小组。 2、确定研究对象:从研究的实效性出发,我们选择了初中一年级和小学六年级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即我们主要进行小升初阶段教学方法实效性研究。3、选择实验班:综合各种
10、因素考虑,选择七年级 1班和六年 2班为研究实验班。4、前测、分析和调研。在课题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教师教学方法调查表”对问卷进行认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校中小学教学方式差异的宏观认识,从而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对过去我校进行教学的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剖析,既总结了成功之处,又找出了研究的主攻方向。5、组织中小学衔接教师学习本学科新课程理论、了解教材总体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促提高。第二阶段:探索实践阶段 (20*年 9月 20*年 12月)1、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中小学习交流活动。2、各衔接学科教师对于对口学科进行
11、课堂观摩学习。学习后不断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3、中小学衔接学科进行集体校研,了解各自原有的教学方式,然后通过探索找出平稳过渡的最佳教学方法。第三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20*年 3月 20*年 7月)1、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 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并且带头上模式研究课,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2、实验班的各科教学都要按各科的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4、学校定
12、期开展教法新模式验收课活动。5、学校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20*年 9月 20*年 12月)1、各衔接学科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各班各学科都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新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衔接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五阶段:结题汇报阶段 (20*年 3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课
13、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2、学校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3、学校对全校衔接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衔接学科课堂教学方法新模式。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组长:刘桂珍副组长:高冬梅曹占兴孙喜霞成员:田玲、邢志丹、六年及初一语数英教师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1. 收集研讨会资料、专题学习资料,2. 撰写学习小结、学习心得、研讨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等。3 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实况录象
14、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研讨会资料、形成各衔接学科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十三、课题研究所需的保障条件1、师资保证。课题组成员都要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研究兴趣,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2、物质保证。 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3、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校内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活动,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深化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中小学衔接实施方案【 2】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侧重于本课题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 )中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对很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少的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成绩变化非常大,个别学生进入中学以后,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有厌学、辍学现象发生。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教育的衔接不好,是导致学生出现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在小学时在校时间为 7:50-16:00,中学的在校时间是 7:30-17:45,延长了近 1.5小时;小学时睡眠时间为 21:30-7:00,中学时为 22:00-6:30,减少了一个小时 ;从校园生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