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 筑巢搭台聚贤能 引育人才促发展 现将xx抓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拓宽渠道引才。大力实施在外谯城籍人才回归工程。建立谯城籍在外成功人才信息库,入库人才x名,利用节庆日主动加强沟通联系,动员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探索实施“柔性引才”,采取聘用、兼职、短期邀请等形式重点引进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创新创业业绩的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积极引导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开展合作,目前与高校对接成功的企业有21家。鼓励企业与高层次人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已建立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在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下,企业
2、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企业共成功申报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4家,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入选x人,产业创新团队入选3家。招商和引才工作同步推进。招商同时,加强与驻地高层次人才、企业家沟通联络,大力宣传我区产业发展和引才政策,引进外地高层次人才x人。二是重点培养育才。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加强重点领域人才培育。实施企业经营人才培养工程,举办“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学者来谯讲学,举办北京大学高级经理研修班、中国人民大学高级工商管理(EMBA)讲座、上海复旦大学研修班等,培训企业高管x人次。打造名中医培训基地。依托“名师带名医”模式,加大对业务骨干和中
3、青年专家的培训力度,共举办培训班14期,培训人员x人。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加强对农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养。全区培育科技示范户2300多个,示范带动农户约5万户,xx%的青年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x多人成为农村致富能手。三是搭建平台用才。坚持合力引导使用人才,把人才资源转为发展动力。积极引导企业申报省、市重点人才项目,入选市级产业创新团队13家,入选 “双创”英才计划6人,入选亳州“青年创客圆梦计划”5人;创建“515人才集聚示范区”3个,“515人才创业示范点”12家。开
4、展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助脱贫、惠民生”活动。组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医疗卫生人才等8支服务团队,通过现场技术指导、巡回义诊、示范教学、举办培训等方式,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聚力脱贫攻坚。今年以来,8支队伍共开展各类活动52场次,服务贫困群众56000余人。开展“技能大师工作站”评选工作,深挖优秀非遗传承技艺,推出优秀技能技艺大师,树立谯城文化历史品牌、技能强区形象,共评选出“技能大师工作站”6家。四是政策扶持留才。出台xx-2020年谯城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十大人才重点工程实施办法,落实各项人才奖励政策。在全区开展两届“百名优秀”人才评选活动,评选出各类优秀人才xxx名,奖励资金xx万元,激发
5、人才干事创业热情。三年来在人才工作上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实行限时办理和服务承诺制度,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一对一”服务,需要办理的手续,第一时间办理;需要提供的信息和公共服务,创造条件提供到位。优秀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初见成效,xx年xx名引进的优秀人才子女实现了就近入学。真正做到了用事业吸引人、用环境温暖人、用待遇留住人、用政策激励人。二、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工作的主动性不够。人才工作观念陈旧,创新不足,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市级人才工作项目平台开展工作,区本级自主开展工作不多。二是引导人才参与全区性中心工作的力度不够。围绕当前脱贫攻坚等中心重点工作,引导支持人才发挥作用不够,载体不多,成效
6、还不明显。三是人才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在人才工作的重要文件和政策的宣传上,深度和广度不够。人才工作对外、对内宣传的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需要进一步改进,经验总结提炼和推广不够。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整体布局,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日常会商协调机制,解决人才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定期向区委常委会汇报人才工作,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指导和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确保年度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完善人才体系。全面落实区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贯彻意见精神,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结合我区实际,培养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体系。实施企业家成长工程,通过邀请专家授课、高校研修、外出考察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激发人才活力。完善服务机制,对于来我区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和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顶尖人才团队,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优化服务保障。继续加大在人才中推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以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力度,增强人才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妥善解决好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户籍转移等方面的问题,真正形成“以事业引才、以感情聚才、以待遇和环境留才”的良好环境。第 页 共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