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与构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与构想.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与构想【标题】Significance;and;Ideas;of;the;Study;on;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s;of;the;Republic;of;China(1912-1949);【提要】新世纪的思想史既要有研究、研究视角的拓新,也要有研究领域的平衡。由于种种原因,民国经济思想史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大力加强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不仅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而且对中国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首先要解决好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分期、主线、内容及史料等。 【;正;
2、文】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由于本身的研究难度及进入成本的高昂,因而自其孕育产生约一个世纪以来,始终没有成为经济学的显学。虽经几代学人筚路蓝缕,艰难开拓,使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至今仍处于严重的不平衡发展状态,其中,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薄弱,基本上处于研究的空白地带。民国时期的学者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点在先秦时期,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重点也长期放在古代,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少,但大多数将研究的范围确定在1840年至1919年间。迄今为止,尚未出版一部专门研究1911年至1949年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术著作。近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成为中国经济
3、思想史研究的新热点,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相形之下,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却形成“中部塌陷”。我们认为,新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与创新,既要有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的拓新,也要有研究领域的平衡发展,大力开展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同仁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一、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 ; 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为什么长期没有得到系统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分期没有给“民国经济思想史”以明确、独立的定位。长期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界受中国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的,把“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起迄年代界定为1840-1919年。因
4、此,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著作,一般只写到五四运动前夕,而对1919-1949年经济思想的内容却不太涉及。这种分期方法,人为地把民国经济思想史割裂开来。 第二,长期以来极“左”对学术的干预,使学者们将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视为学术禁区。与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同,民国经济思想史的主体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发展。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立足于批,对这种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发展更是持蔑视和敌视的态度。同时,民国时期的许多经济学者与国民党政权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而,学者们唯恐自己在研究中产生方向“错误”而不
5、敢轻易涉足。 第三,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本身的难度也是造成其研究不足的重要原因。民国时期,西方各种经济思潮传入中国,由于当时出版业的繁荣,大量的经济学论著问世,令人眼花缭乱。这一点,正如叶世昌先生在中国货币理论史(下册)一书的“自序”中谈到民国时期货币思想研究的困难时所言:“中国货币理论史的近代部分,时间跨度只有109年,但要搞清楚这109年的货币理论情况,比写时间跨度达2000余年的古代部分要困难得多。中国古代部分的资料相对要集中些,而近代部分却非常分散,收集资料的工作十分艰巨。特别是民国时期,关于货币理论的论文、专著以及译著很多,要将来龙去脉搞清楚,没有多年的潜心收集和研究是难望有成的。(这
6、是不少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者对这一时期经济思想的研究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在近一个世纪中,学术界也有部分著作涉及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些学者对民国经济思想作过初步的介绍。如成书于1948年、由夏炎德撰写的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一书,对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胡汉民等“革命领袖”的经济思想即作了介绍。该书之“附录二”(“中国近三十年来经济学之进步”)系作者接受文化先锋杂志之征文而作,该文主要以“经济思想与学理为对象,其他经济学方面之研究,如币制、银行、财政、贸易与、农业等,概未涉及”。该文对马寅初、刘大钧、李权时、唐庆增、叶元龙等人的经济思想作了评述。该书之“附录三”
7、(“抗战时期经济研究之成就”)对蒋介石、祝世英、吴景超、陈伯庄、吴克刚、褚葆一等人的经济思想作了评介。李权时1934年出版的中国经济思想一书则从消费论、生产论、交易论和分配论四个方面“不拘派别”,对于民国以来中国的经济思想“不管他是积极派或消极派,保守派、改革派或革命派,都设法网罗,叙述其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对民国财政思想史进行专题研究的当推胡寄窗先生。他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中国出版社1984年版)一书中第一次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下限断于1949年,分三章介绍五四运动到大陆解放前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西方基本经济理论及应用经济学和经挤史学的发展概况。马伯煌教授主编的
8、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下)(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将研究时限界定为1919-1949年,该书研究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及民族资本家的经济管理思想,对于民国时期占经济学主流地位的西方基本经济理论和应用经济理论则没有展开论述。张家骧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发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近代中国,尤其是1919-1949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李向民的大梦初觉:中国的经济发展学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对民国时期中国的发展经济学说作了深入研究。叶世昌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市场经
9、济思想(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对1840-1949年间中国的市场经济思想作了深入探讨。 一些专题性的应用经济思想史论著如叶世昌等著的中国货币理论史(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钟祥财的中国近代民族家经济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和法币政策前后中国的货币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赵晓雷的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发展战略研究、程霖的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1859-1949)(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豆建民的中国公司制思想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张家骧主编的中国货币思想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著作,分别对民国经济思想
10、史的某一侧面作了深入研究。 此外,还有少量有关民国经济思想史的专题学术论文,分别对民国时期某一方面的经济思想作了专题探讨。 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关革命领袖人物,特别是孙中山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持续成为研究热点,甚至出现畸形“繁荣”。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编辑的中国经济思想史论文索引(1900-1999)表明,1900-1949年间,有关中国近代(1840-1949)经济思想史的论文共116篇,其中有关孙中山及其民生主义的论文就有73篇;1992-1999年间,有关1911-1949年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论文共283篇,其中有关孙中山经济思想的论文就有127篇。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民国经
11、济思想的研究一直受到政治因素的强烈影响。 从整体上看,民国时期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还是片断的、粗浅的,亟待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对之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 二、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发展过程中,民国经济思想史只是极其短暂的篇章。近代以来(包括民国时期),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逐渐失去其昔日光彩,并在与外来经济思想的斗争中最终败下阵来。由国外引进的各种经济学说,在近代的确是新鲜事物,但此时中国经济思想的内容主要是转述国外流行的经济理论,少有中国人自己的创见。 那么,民国经济思想史是否不值得研究和整理?民国经济思想史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是否无足轻重呢?问题并非如此
12、简单。 首先,民国经济思想史开辟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新。中国经济思想在17世纪以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决不落后于西方。但从17世纪开始,随着西方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西方国家逐渐构建了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巨大进步,是人类经济思想划时代的革命。由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延续(在17世纪之后还得到强化),市场经济亦长期处于萌芽状态,中国经济思想自17世纪以后仍沿着传统的故道蹒跚前行。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没有产生市场经济体制,也没有出现近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思想。大体肇始于清末,初步完善于民国时期的中国近代市场经济理论,虽然不是内生的,而是由外部注入,主要是靠引进西方流行的
13、经济理论而形成的,少有新的、卓越的观点,但这些经济思想却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革命,标志着中国经济思想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民国经济思想史是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代,是为中国经济思想的未来“起飞”而“创造前提”的重要阶段。 其次,民国时期中国经济思想家们在引入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过程中,不少人非常注意与中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并非仅仅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如马寅初先生在财政学与中国财政理论与现实一书中对于当时流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即作了辨析,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凯恩斯学说不适用于中国的道理。李权时等学者也明确主张要写“国货教科书”。这些经济学者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理论作了初步探
14、索,对于中国当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1912-1949年,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已。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理论却迎来了它辉煌的发展期,达到了中国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初步构建了与近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近代经济学体系,许多经济思想,如公共财政理论、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经济思想、思想、经济管理思想、贸易思想、人口思想、工业化思想、合作化思想、经济史学等在民国中期(20世纪30年代)均取得不小的成就,从原创性来说丝毫不比20世纪下半叶逊色。 可见,整理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可以使中国当代经济理论界避免把精力消耗在市场经济理论低水平的重复上,可以为当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作必要的铺垫。 再次,民国
15、经济思想史与民国市场经济史关系紧密,不深入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就不能很好地研究民国市场经济史。民国时期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是一种典型的移植性变迁。它是在、借鉴西方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将西方先进制度移植、引进到中国来的。在移植过程中,由于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移植主体对移植客体常常发生“排异”反应,西方先进制度往往不能有效发挥其效能。民国时期为了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理论界在充分借鉴西方近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围绕中国当时的实际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比较系统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国经济思想史是解剖民国经济史的重要工具。民国经济思想史学界探讨民国经济问题的成败得失对
16、当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我们既要注意“古为今用”,更要注意“近为今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确实博大精深,它的许多智慧之光能够穿越时空隧道,为中华民族经济的腾飞提供精神动力。但毕竟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植根于经济土壤,有些经济思想还与市场经济的理念格格不入。民国时期,中国人民展开了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当时的经济学家们呕心沥血,立足于中国国情,为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艰辛探索,他们取得的成就应该得到后人的尊重和重视。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体制的逐步生成,国家经济体制渐次由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这场历史巨变中,许多经济问题需要探求解决的答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推动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当时,大批留学生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