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doc(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 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2-5 数一数教学时间2013年8月21日教材分析数一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一数”是数学学习的第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课。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了解小学生活。2通过数图片中实物数量,懂得数数规则。3通过数生活中的数、玩猜数游戏,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1、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 让学生懂得数数的规则。教具使用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新授引课及主题图的处理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目 的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有几只眼睛?有几个鼻子?有几只耳朵?那我
2、们的手指又有几根呢?2、问学生怎么知道手指是10根呢?(如果学生回答是数出来的,就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数一数。)3、继续追问,“除了手指,同学们还能数其他的物体吗?”4、“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数一数。”揭示课题利用学生身体的数字激发学生兴趣,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求新知探求新知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目 的一、探求新知:(一)观察图片1、课件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新学期开学了,小朋友们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学校。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2、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
3、反复提问:还有什么?老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二)数图中的数量1、图片上的人或者物体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呢?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图中数量是2的都有哪些?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2、课件链接:显示相应的数字(讲解7-10的时候找同学上来数一数,并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3、10个数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科书第4页、第5页看一看每个集合圈里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4、数一数教室中的物品。(三)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数,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好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一些实物的数量。大家数得都很认真,数得很准确。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物,
4、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综合训练习题的设计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目 的1、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数出个数。2、 书上:P8 1、2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题的设计作业题目设计意图及目的放学后,你们可再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让学生时刻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板书设计数一数1 2 3 4 5 6 7 8 9 10课后反思这是孩子们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
5、。我知道一年级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通过了解我还知道他们大多在学前班已接触1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的孩子会指物数数,结合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数数的方法,并会按一定的顺序数数;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体会数数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一 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6-8 比多少教学时间2013年8月22日教材分析学习比多少,教材分三次活动进行。第一次活动是通过比较小兔和砖(一只小兔对一块砖,4只小兔正好对4块砖,小兔没有多余的,砖也没有剩余的)引出“同样多”概念。第二次活动是通过小猪和木头(把猪和
6、木头一个一个地对起来,木头多1根)引出“多”、“少”的概念。第三次活动是通过对教材资源的观察,提出“还可以比什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进行比较,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也可将桌上的水果与猪和兔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义。重难点1、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教具使用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新授引课及主题图的处理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目 的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故事。
7、2、小兔子和小猪互相帮助,我们也要像他们学习。通过小猪帮小兔子盖房子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当的渗透德育教育。探求新知探求新知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目 的一、探求新知:1、下面就请同学们说一说图片中物体的数量。2、出示学生提到兔子、砖头的数量,请同学认真看此时兔子和砖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像这样没有多余的砖头和兔子,我们就说砖头和兔子的数量“同样多”(板书)。3、看一看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谁愿意说说?4、刚刚我们说小猪有几只?木头呢?你发现了谁多谁少吗?(木头多,小猪少)(板书:多少)很好,还可以怎么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我
8、们这节课要学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5、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比什么少?什么比什么多?6、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摆得和他同样多。同桌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同学们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数一数,写上数。对齐摆,长的表示多,短的表示少,一样长的表示同样多)他们的方法都好,你们是怎样摆的呢?我们应该多动脑,多思考,讲究方法。7、谁能用同样多多些少些说说生活中的事?(我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我家女的比男的多,男的比女的少)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说得这么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课堂小结:同学们可真聪明,
9、说得妙极了!这节课大家学得很好.其实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同样多的物体,并作出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综合训练习题的设计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目 的1、 书上:P7 做一做 3、2、 书上:P8 练习一 3、4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题的设计作业题目设计意图及目的放学后,你们可再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谁多
10、些”“谁少些”或是“同样多”。让学生时刻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板书设计比多少同样多 多 少课后反思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问题: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比谁多些,谁比谁少些,谁和谁同样多。学生貌似心里明白,但是表述起来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不仅仅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一 年级数学“教与学”有效性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9、11 认识上下和前后教学时间2013年8月26日教材分析本节课对上下和前后进行集中教学,并按照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儿童在日
11、常生活中,对上下和前后,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并能用上下和前后说出人或物的位置。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2、培养初步的空间方位。重难点1、认识上下和前后。2、用上下和前后说出人或物的位置。3、理解上下和前后的相对性。教具使用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新授引课及主题图的处理主题图的编排意图及使用目 的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书桌上面有什么?2、那在数学书的前面又有什么?3、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认识上下和前后(板书)学生已有简单的“上下和前后”概念知识,创设学生
12、熟悉的物品摆放情境引出本节内容,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探求新知探求新知例题编排意图及“教与学”活动设计目 的一、探求新知:(一)认识上下1、出示课件,以故事的形式描述动画内容:这是一幅大桥的图画。蓝天下,雄伟的大桥横跨江河,一艘轮船正从桥下穿过,铁路上方的公路驶来一辆汽车,大桥铁路上正奔驰着一列火车。2、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吗?3、小组讨论:为什么火车一会儿说它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它下面呢?怎样才能说清楚?4、小结:有时我们需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这样别人才能听明白各种物品的位置。 (二)认识前后1、出示课件:开来两辆汽车。提问:你又看到了什么?2、
13、哪位同学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描述一下这些车谁在谁的前面,谁又在谁的后面呢?3、小结:在说明位置时,有时需要我们说清楚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二、归纳梳理: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了上、下、前、后,它们都是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都不能孤立的存在。)2、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平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借助情景,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含义体会其相对性,并能用上下和前后说出物体的位置关系。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上、下、前、后”方位词加深理解,并学以致用。综合训练习题的设计课后习题的分析处理和综合训练题的设计目 的1、 书上:P9 做一做2、 书上:P11 1、33、 找几名学生,分别说一说他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运用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上下或前后关系,体验成功的快乐。作业题的设计作业题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