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兰客专甘肃站前工程某标段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性总结.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2164059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兰客专甘肃站前工程某标段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性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宝兰客专甘肃站前工程某标段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性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宝兰客专甘肃站前工程某标段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性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宝兰客专甘肃站前工程某标段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性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宝兰客专甘肃站前工程某标段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性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兰客专甘肃站前工程某标段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性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兰客专甘肃站前工程某标段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性总结.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甘肃段站前工程BLTJ-10标段路基工程(DK910+064.95-IDK932+174.2)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试验总结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中国水电路桥公司宝兰客专甘肃段10标项目经理部二0一四年三月目 录1、试验依据22、试验目的23、试验阶段准备工作24、施工工艺25、路基试验段施工26、试验段数据分析27、试验结论2宝兰客运专线BLTJ-10标段 6%水泥改良土填筑工艺性方案1、试验依据 宝兰客专甘肃段指导性施组。 新建宝鸡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工程BLTJ-10标段施工图纸。 国家、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则及施工指南等。

2、 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铁建设【2010】126号)(TB10106-2010)。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2、试验目的 明确改良土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改良土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数;确定新的快速试验检测办法与已规定的基本试验检测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3、,验证和优化路基填筑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确定改良土填筑的工艺流程、施工要点。 确定施工参数、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为大面积施工和今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次试验,在保证质量、安全、工期和节能环保的前提下,更好的指导本标段路基6%水泥改良土填筑后续施工。3、试验阶段准备工作 材料准备 土料:本试验段路基填料来源位于主线路基DK922+551.47DK922+751.58段路堑开挖部位土。 水泥:水泥采用P.042.5水泥。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根据路基填筑宽度和施工段长度,遵循经济、科学、合理的原则,为该段水泥改良土施工配备了如下机械设备。试验段机械设备配置一览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

4、数量技术状况备注1搅拌机WHB-200型1良好2平地机1良好318t振动压路机1良好4洒水车1良好5挖掘机1良好6推土机2良好7自卸车4良好 劳动力配置根据工程质量和日计划生产率,以满足需要且略有富余的原则准备了该段水泥改良土施工的劳动力,劳动力配备见下表:序号职务人数(人)职责范围备注1队长1负责现场全面施工质量和安全2质检员1负责施工、质量、填写检验批资料3技术员1负责现场技术4试验员2负责现场试验检测5测量员3负责现场边线及工程控制6工班长1负责现场全面施工质量和安全7填料运输车司机4负责填料运输8推土机司机1负责大致摊铺填料9平地机司机1负责按设计标高整平路面10压路机司机1负责对整平

5、路面碾压4、施工工艺6%水泥改良土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6%水泥改良土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5、路基试验段施工 测量放样严格按照路基填筑边线和中线放样,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方格网内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以此控制每层的摊铺厚度。 拌合改良土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WHB-200移动式搅拌机)在拌和场集中进行拌和,同时配备碎土设备消除土壤的土块。标定计量设备,调整好出料口单位时间出料量,使进入拌和设备内的各种料符合配比要求;并且要特别关注正式拌和时

6、,能否做到出料口单位时间出料量与标定时基本一致,有无出料口堵塞等不正常情况。在拌和设备内拌制改良土混合料时,需拌和均匀,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5mm的土块和未消解石灰颗粒,水泥改良土最大干密度1.66g/cm3 ,最优含水率16.2%。 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拌合好的6%水泥改良土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卸料时设有专人指挥,严格按照事先确定好的每方格卸料车数进行控制,避免有的路段料不够或过多。 摊铺施工摊铺过程中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在填筑场地按照每车填料数量及摊铺厚度,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料密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

7、,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l2遍。对于出现的坑洼应进行平整。混合料应先初平,后精平,设专人及时铲除离析混合料,补以新混合料。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 机械整平填料含水量满足规范要求后进行整平,填料摊铺整平采用二次上料方法,先松铺底层部分,用推土机推平,再铺设剩下部分,再用平地机精平。 为保证每填层的平整度及层厚的均匀,摊平过程中不断用铁锹挖洞检查松铺厚度。 改良土虚铺厚度及碾压组合试验方法一:在DK920+672DK920+722段路基第二层虚铺厚度为25cm,碾压采用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4遍再静压1遍的

8、组合方式,碾压速度控制为2.5km/h,压实后改良土厚度为20cm;方法二:在DK920+672DK920+722段路基第一层虚铺厚度为25cm,碾压采用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3遍再静压1遍的组合方式,碾压速度控制为2.5km/h,压实后改良土厚度为22cm。 养生6%水泥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使改良土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勿使改良土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期。6、试验段数据分析6%水泥改良土按照最大干密度1.66g/cm3 ,最优

9、含水率16.2%进行拌和,压实机械采用18t压路机,根据不同的分层厚度,压实遍数等得出以下数据: 改良土虚铺厚度及碾压组合试验方法一:在DK920+672DK920+722段路基第二层虚铺厚度为25cm,碾压采用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4遍再静压1遍的组合方式,碾压速度控制为2.5km/h,压实后改良土厚度为20cm;方法二:在DK920+672DK920+722段路基第一层虚铺厚度为25cm,碾压采用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3遍再静压1遍的组合方式,碾压速度控制为2.5km/h,压实后改良土厚度为22cm。 试验段数据的分析方法一试验报告: 方法二试验报告:7、试验结论经过工艺性试验段确定:

10、 通过试验段填筑压实试验检测,改良土拌和采用WHB-200型搅拌机进行拌和,改良土最大干密度1.66g/cm3 ,最优含水率16.2%进行控制,改良土虚铺厚度为25cm,压实厚度20cm,改良土摊铺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改良土填筑压实采用18t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碾压采用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4遍再静压1遍的组合方式,碾压速度控制为2.5km/h。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

11、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经过试验段的填筑,二种方法填筑压实后压实系数均大于0.95,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大于550(KPa),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结论:由于施工前准备比较充分,施工设备及人员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各项试验检测符合规范,试验数据真实。 后续施工注意事项 对地面纵坡与线路纵坡不平行的段落,应由地面最低处逐段进行调整,但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应为25cm,最薄处的松铺厚度不得少于15cm, 纵坡调整应在基床下部的路堤顶层填筑前完成。 水泥改良土适合掺入塑性指数较小的土质,因此在拌制改良土时应对土的性质、改良土外掺料的种类、剂量、运距等综合考虑。 要特别注意对水泥改良土从拌和开始至碾压完成的时间控制。一般不宜大于4个小时。 施工前在路基(路堑)边坡范围外挖临时排水沟使雨水能及时排走,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排水临时排水系统的完善和畅通,同时应备适量的隔水膜(布),能满足雨天时,对受雨水影响大的部位的面覆盖,使雨停后能立即恢复生产,把雨天对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施工过程中,安排专职质检员、试验员对分段分层施工段落逐层检测,并做好施工记录。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络与通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