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中央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代中央管理制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代中央管理制度篇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1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并认识到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的影响; (2)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3)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探究西周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 (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和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 (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2、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的影响。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目标】 (1)识记皇帝制度、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和三司、元朝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之、州县两机制、观察使、节度使、行省和宣慰司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 (2)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 (3)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
3、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及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4)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要点】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
4、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 社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 夏商方国联盟 1.夏启建王位世袭制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2. 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卜、祝、史、师等官职。 地方:封候、伯等为方国 3.商朝的内服与外服制度 内服:商朝本族的活动区域,由商王直辖。 外服:商族以外的方国,由侯、伯直辖,受商王控制、支配。 商王与方国的关系:政治上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经济上方国要对周王要尽
5、租役义务。 西周天下共主 1.分封制 是周天子将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一种政治制度。始于商,成熟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于战国。西周的分封制始于周武王。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藩卫宗周”)。 内容 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的主体是王族。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特点 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评价 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后期:导致国家分裂。 瓦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落,诸侯势力发展。 2.宗法制 是根据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
6、力、维系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源于父系氏族的家长制,成于商,盛于西周,影响到整个封建时代。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 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最终是为了确保王权的稳定。 实质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体系。 内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按血统关系的亲疏建立“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层层相宗,天成多层次的大宗、小宗关系,小宗须服从大宗。 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分封制。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宗法制的工具 周礼: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在周礼上规定的音乐、舞蹈
7、和歌咏。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行政区划: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演变。 行政管理:神权与王权、族权与政权合一。 政体:由方国联盟向天下共主演进。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原因 经济根源: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政治上,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思想上(理论基础):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思想 实践上:战国时商殃变法,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和地方行县制的政治体制,提供成功经验。 2.演变过程 萌芽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发展于元极端强化并发展到顶峰于明清(鸦片战争前)。 3.专制主义中
8、央集权制的核心 君主专制。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终存在的两个矛盾 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特点 总特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皇帝专制独裁;家国同治,人治色彩浓厚。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君主专制的特点:皇权至上,专制独裁。 中央集权的特点: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无独立行政体系。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特点 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总趋势 一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
9、弱,直到废除; 二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8.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 积极影响: 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抵御外来侵略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防止分裂割据、利于各地区 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 外交:保证了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 弊端: 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影响地方工作效率; 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专制主义的危
10、害 政治上:不断强化的个人专制统治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专制体制极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引起政局动荡。 经济上:强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 思想文化: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确立 大统一 1.原因 秦国经济的发展; 民族融合的发展; 人民都渴望统一; 经过长期的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改变了大国之间的均势; 主观上,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2. 统一经过 秦国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 方针:“远交近攻” 意义: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为建立专制主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
11、。 秦朝的一统天下 过程:向北: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直道,加强北部边防;向南:修灵渠,平岭南,在岭南置郡;西南: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影响:不仅扩大了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巩固统一的措施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大规模移民。 4.意义 政治上: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经济上: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篇二:中国制度史 XX届高三历史拓展资料02 中国
12、早期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 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 它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秦朝是古代有开创性的时代,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沿用,并不断加强完善。 一、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源于夏 备于周 建立中央、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中国制度史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中央制度演变特点 相权不断削弱 君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朝
13、代 秦 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特点 传承开创 汉承秦制 承前启后 发展完善 中央 皇帝、三公九卿 中朝尚书台外朝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 地方 郡县制 郡国-州郡县 州县二级 道州县三级 文臣路州县 行省制 废省设三司 二府三司参事 一省二院废中相分六立阁 康设南书房 雍设军机处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地方-监御史 西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13个州监察区 东汉:中央御史台;地方-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隋:同汉朝 唐:中央-御史台;地方-(道台史),10道监察区 北宋:中央-御史台;地方-(监司),改唐朝“道”为“路” 明:中央-
14、督察院地方-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 清:中央-督察院 作用: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它成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是皇权的附属品,它能否发挥正常作用,与皇帝的明昏有密切关系。 特点: 1、从中央(皇帝、君主)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单线联系、单线领导)的相对独立体系。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相对独立与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监察机构的上下一体,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权力。 2、为了保证监察机关工作的有效性,赋予监察官员位高权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