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新教育十大行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新教育十大行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行动之理解新教育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什么是“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 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教师日常的 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之所以要“营造书香校园”,是因为: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 和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 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和文明可 以保存。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咼贵的精神财富,是米 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 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教育了。 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很大程度上
2、 取决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感悟: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十大行动之首,目的是让学校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氛围浓厚哦的读书环境。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向让人民都能去读书,那么我认为从下元开始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先辈们的知识经验都是通过书籍记录下来的,我们只有通过 阅读彩能和先辈们对话,通过读书,还可以指定大千世界是如此 的美丽,可以与时代巨人对话。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是一个 自由而幸福的人。是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 以,读书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二)师生共写随笔1. 教师随笔。由每月、每周,逐步过渡到每天撰写。年轻教 师每学期34篇,45岁以上教师每学期2篇,每篇不少于1000 字。教师随笔
3、可上传学校网站, 交流共享。 鼓励撰写专题性随笔。2. 学生随笔。以日记为主,撰写内容不限,阅读感爱、见闻 经历、成长感悟、心得体会均可。鼓励撰写其他主题性写作,通 过学校网站专题帖、 博客分享成果。 学校开辟“学生习作” 专栏, 设立图书角随笔陈列柜。3. 考核评价。组织沙龙活动,观摩成果,介绍分享经验。组织优秀随笔评比,表彰奖励。协助征文活动,推荐优秀随 笔刊登发表。 学校每学年各编印 1 本优秀教师随笔集和学生随 笔集。三)聆听窗外声音1. 教育资源。运用政策法规、国计民生、热点新闻方面的最 新资讯,充分发掘盐都本土厚德载物、崇文重教、乡风民俗、爱 国爱民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
4、注社会,帮助学生形 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科学的价值观。2. 活动形式。开展专题讲座、文艺汇演、校园评论、电影电 视观看、 “校园之声”新闻广播、先进事迹和重大时事、节日纪念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修身立己、热爱集体、心 系祖国、胸怀天下的优良品质。3. 考核评价。 相关部门确立目标任务, 活动情况纳入年度 考核。学校评比“道德模范”“服务明星”或“感动人物”。四)培养卓越口才1. 组织要求。坚持话题常有、主题突出、立意高远的原则, 每个班级、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部门、每个办公室,均可 以作为卓越口才培养的阵地。各条块、各条线正常组织活动,各 学校每学期安排 2 次以上大型活动
5、。2. 活动形式。通过交流、汇报、演讲、座谈、讨论、辩议、 叙事、述评、故事等活动,营造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的 氛围,培养师生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3. 考核评价。语文、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的课堂 教学,要正常组织学生演讲。纳入政教处、教导处、团委会、 年级组年度工作考核。学校组织相关评比,表彰奖励。五)构建理想课堂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 学校的教学 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 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 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 理想的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 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 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
6、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 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插秧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求整齐划一, 它在维护严格的甚至 是苛刻的课堂秩序的同时,约束和限制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灵性;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只突出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 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 激发不了学生感受知识魅力和价值 的欲望; 而“标准化”教学简单化了学生的思维, 扼杀了学生的 创新能力。因此,注重开放和生成,对于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 堂运行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 预设。课堂教学应当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提出了理想课堂的“六个度”:一是参与度,
7、二是亲和度,三是 自由度,四是整合度,五是练习度,六是延展度。新教育实验最明显的、可检验的成果将体现为“三大改变”:“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和“改 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之上, 在新教育实验推进的过程 之中,另一个必然生成而又相对内隐的成果是: “改变传统的教 育科研和教育改革范式”, 即形成一套区域性开发和推广教育科 研新成果的动态机制, 开拓一条推动我国教育, 尤其是基础教育 改革、创新、发展的理想道路。六)建设数码社区1. 活动目的。 通过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 建设学习型网 络社区, 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 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 与信息应用能力。2.
8、 活动形式。教师登陆“教育在线”,实名注册,通过跟帖 请教专家和榜样老师,对自己所实验的项目,寻找榜样帖子,直 接与大师对话,尽量少走弯路,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学校 网站建“新教育实验”链接,设置若干栏目和主题帖窗口。建设 各类“新教育实验” QC群、微信群,通过及时沟通、交流,收 获经验,收获信念, 收获力量。收索、存储同伴网络, 通过学习、 借鉴,快速入轨,跃马扬鞭。建立健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 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正常快捷的网络、通讯信息联络机制。3. 考核评价。学校评选“榜样班级” “榜样老师” “榜样 学生” “榜样家长”。区局评选优秀“新教育实验”网站。以 上评选,均可采用
9、网络投票和实绩论证方式。七)推进每月一事1. 活动主题。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为宗旨,确定鲜明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开展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促进校风、学风建设。 “一月一事”的主题内容可参 考为,一月:学会吃饭, 懂得节俭; 二月:学会走路, 遵守交规; 三月:学会种树, 热爱公益; 四月:学会踏青, 走向自然; 五月: 学会扫地,热爱劳动;六月:学会唱歌,走进艺术;七月:学会 运动,强体健身; 八月: 学会微笑, 关心他人; 九月:学会阅读, 丰富知识;十月:学会尊老,懂得感恩;十一月:学会演讲,增 强自信;十二月,学会反思,培养毅力。2. 活动建议。 活动计划。 明
10、确责任处室和当月活动主题负 责人, 班主任负责实施。 确定主题。 与“时事” “时令”同步, 与学校计划、 区域实际相结合。 宣传发动。 与“培养卓越口才” 结合进行,通过国旗讲话、班会、橱窗、板报等形式,引导、启 发学生参与。升华阅读。依据主题,与晨诵、午读相结合,发 动学生搜集活动资料,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成语故事、诗词歌赋、 书籍文章等,在阅读中感受活动主题的意义。实践体验。通过 动态展示(具体活动开展)、静态呈示(宣传窗、墙壁布置、简 报等)、网上显示(校园网在线栏目、主题帖),分享交流每月 主题教育的活动成果。 整理资料。 收集文字、 图片、音像资料、 典型案例、成长故事等,归集存档。3
11、. 考核评价。制定“每月一事”评比细则,学生养成教育的 检查要做到一周一评一通报,每月一汇总一考评一表彰。八)缔造完美教室1. 实现目标。以构建规范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为总体目标, 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 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 式,以实施全人课程为根本载体, 以积极开展每月一事活动为具 体途径,以师生成为叙事的主角为基本使命。2. 活动建议:有班级标识,如班名、班徽、吉祥物等。 有班级共同愿景、 使命或价值观。 有最好契合班名的班歌或班 诗。有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班级制度,如学生之间、师生之 间、师生与家长之间公约、协定等。有关注生命的特色化、灵活的班级课程,如人格课程、节日课程等
12、。有家长的参与,通 过家校通, 与家长正常联系。 有相对固定的兴趣小组或社团等 课外活动。有班级图书角,读书活动扎实有效。有班级网络 主页或主题帖,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内容充实。积极开展每 月一事活动。(11)班级环境美化、绿化、整洁化、知识化、育人化。(12)每学期写1篇高质量的师生成长叙事。(13)每学期有1个真实感 人的转化案例。3. 考核评价。活动成效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评选“完 美教室”“优秀实验案例”“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 表彰奖励。九)研发卓越课程1. 实现目标。 与学生的生命经验相结合, 设计丰富多彩的课 程,拓展和丰富学生智力背景、情感体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 形成
13、。打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 之间的壁垒, 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多样性, 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能 力,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强和独立批判的精神。2. 活动建议: 组织要求。 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 组,拟定计划书,严格申报和论证,合理、规范推广和使用。 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三级课程体系, 符合区域和学校课程体系的 整体构架。课程内容。基于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传承民俗文 化,整合地理、人文、经济、旅游和社会条件等要素,参考人文 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心理类、社会类、生活类、实践类等角度。 基本途径。 适度拓展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某些 “点”, 内引外联,适度发掘课程资源
14、;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 进行创造性设计和开发; 充分利用 “孝文化” “芦荡、 水乡文化”剪纸、龙舞、打莲湘、老虎鞋民俗文化”“淮剧、太极、三门 球、乒乓球体艺文化”“朱升墓、泽夫园历史教育文化”等,将 地方特色、传统优势项目、校本和地域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运 用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借鉴选修课和活动课经验,进行课 程改革。3. 实施要求。切实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开设选修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 增强课程多样性和选择性,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 需要;同时积极形成基于课程体系、基于优势学科、基于课外教 育的学科特色。4. 考核评价。各校根据实际,重点培育12门校本课程, 有条件的学校重点
15、培育34门校本课程,已经开发实施的考虑 完善和升格。评选“优秀校本课程”,表彰奖励。十)家校合作共育1. 实现目标。 通过全面培训学生父母, 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 加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修学、旅游等活动,倡导父母与孩 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促进全面建成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文明社区, 促进构建青少年全方位、 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2. 活动建议: 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 用好家校共育手册,增强家校沟通的效果和质量。建好网上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上线学习、观看视频、发帖分享心得。 建立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吸收家长建言献策、组织策划、提 供服务。组织家校共育集中探讨、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收 集、整理、归类家校共育文字、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3. 考核评价。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组织1次家长开放日。策划12次家校共育专题特色活动,录制视频资料